毫詩句
毫在第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毫揮魯邑訟,目送瀛洲云。 -- 出自唐·李白·贈瑕丘王少府
- 毫墨時灑落,探玄有奇作。 -- 出自唐·李白·贈參寥子
- 毫端偶集一微塵,何處溪山非此身。 -- 出自宋·蘇軾·四明狂客
- 毫發無遺恨,波瀾獨老成。 -- 出自唐·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
- 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難圖。 -- 出自唐·白居易·紫藤
- 毫雖輕,功甚重。 -- 出自唐·白居易·紫毫筆
- 毫發恐未盡,屠釣求隱淪。 -- 出自宋·陸游·劍池
- 毫盞雪濤驅滯思,篆盤云縷洗塵襟。 -- 出自宋·陸游·夢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適既覺悵然以詩記之
- 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 出自宋·王安石·贈李士云
毫在第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 出自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 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 -- 出自唐·李白·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 揮毫贈新詩,高價掩山東。 -- 出自唐·李白·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錄臨別留贈 【上竹
- 凝毫采掇花露容,幾年功成奪天造。 -- 出自唐·李白·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
- 揮毫落紙勿言疲,驚龍再起震失匙。 -- 出自宋·蘇軾·次韻舒堯文祈雪霧豬泉
- 弱毫寫萬象,水鏡無停酬。 -- 出自宋·蘇軾·和陶貧士七首
- 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終當繼八蕭。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二首
- 揮毫罷,天顏有喜,催賜上方彝。 -- 出自宋·辛棄疾·滿庭芳·柳外尋春
- 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 -- 出自唐·白居易·紫毫筆
- 秋毫不受俗塵侵,隨處悠然一散襟。 -- 出自宋·陸游·秋思
毫在第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清光洞毫發,皎潔照群情。 -- 出自唐·李白·贈清漳明府侄聿
- 余配白毫子,獨酌流霞杯。 -- 出自唐·李白·白毫子歌
- 愧無秋毫力,誰念矍鑠翁。 -- 出自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 得喪秋毫久已冥,不須聞此氣崢嶸。 -- 出自宋·蘇軾·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
- 擲簡搖毫無忤色,(汪善書,托寫諸人詩。 -- 出自宋·蘇軾·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詩見寄次其韻
- 竟無絲毫補,眷焉誰汝令。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送家退翁知懷安軍
- 太山秋毫兩無窮,鉅細本出相形中。 -- 出自宋·蘇軾·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
- 我正含毫紫微閣,病眼昏花困書檄。 -- 出自宋·蘇軾·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 聊當出毫末,化服狡與頑。 -- 出自宋·蘇軾·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 知君重毫素。 -- 出自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毫在第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 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書禿千兔毫,詩裁兩牛腰。 -- 出自唐·李白·醉后贈王歷陽(歷陽,和州也)
- 灑染中山毫,光映吳門練。 -- 出自唐·李白·殷十一贈栗岡硯
- 有興即揮毫,燦然存簡牘。 -- 出自宋·蘇軾·寄周安孺茶
- 霜顱隱白毫,鎖骨埋青玉。 -- 出自宋·蘇軾·書*公詩后
-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 出自唐·杜甫·夏夜嘆
- 明兮鏡秋毫些。 -- 出自宋·辛棄疾·水龍吟·聽兮清珮瓊瑤些
- 何言泰山毫末,從來天地一稊米。 -- 出自宋·辛棄疾·哨遍 秋水觀
- 俾吾為秋毫之杪,吾亦自足,不見其小;俾吾為泰山之阿,吾亦無余,不見其多。 -- 出自唐·白居易·無可奈何歌
- 薄俸等涓毫,微官同桎梏。 -- 出自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毫在第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 出自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 出自唐·李白·白毫子歌
-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 出自宋·蘇軾·初到黃州
- 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 出自宋·蘇軾·南屏謙師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應之于手非可
- 我昔墮軒冕,毫厘真市廛。 -- 出自宋·蘇軾·和陶怨詩示龐鄧
- 五霸之所運,毫端棲一塵。 -- 出自宋·蘇軾·贈月長老
- 尚想趨朝廷,毫發裨社稷。 -- 出自唐·杜甫·客堂
- 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 出自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 造物作梅花,毫發無遺恨。 -- 出自宋·陸游·梅花
- 寒生事業秋毫盡,筆力終慚鼎可扛。 -- 出自宋·陸游·北窗
毫在第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 摻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辭。 -- 出自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 待詔奉明主,抽毫頌清風。 -- 出自唐·李白·效古其一
- 雕刻初誰料,纖毫欲自矜。 -- 出自唐·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 出自唐·李商隱·謝書
- 世事元看等一毫,紛紛寵辱陋兒曹。 -- 出自宋·陸游·秋興
- 垢污倘未除,秋毫即為病。 -- 出自宋·陸游·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為韻
- 老學衡茅底,秋毫敢自欺。 -- 出自宋·陸游·老學庵
- 老我文字衰,揮毫看諸公。 -- 出自宋·陸游·次韻張季長題龍洞
- 得錢付酒家,一毫不自營。 -- 出自宋·陸游·賣藥翁
- 心空萬象提寸毫,睥睨醉僧窺長史。 -- 出自宋·陸游·草書歌
毫在第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 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 出自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
- 況乃山海澤,效無毫發端。 -- 出自唐·張九齡·荊州作二首
- 泠然鑒五藏,曾靡毫厘差。 -- 出自宋·歐陽修·贈潘景溫叟
- 桂陽卿月光輝遍,毫末應傳顧兔靈。 -- 出自唐·柳宗元·楊尚書寄郴筆,知是小生本樣,令更商榷使盡
- 丘山在負思朝寄,毫發經心愧道家。 -- 出自宋·范仲淹·依韻酬府判龐醇之見寄
-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 -- 出自唐·韓愈·石鼓歌
- 紫{艸/囂}曄毫鰲7峭講誨敉?@牢鍇槊皺佟]嫠帳嘉尬俊<拍?湛汕蟆 -- 出自南北·謝靈運·郡東山望溟海詩
- 趙州猶是擔扳,秋毫不穩。 -- 出自宋·黃庭堅·泐潭乾和尚真贊
- 想初盤礡落筆時,毫端已與心機化。 -- 出自宋·黃庭堅·觀王熙叔唐本草書歌
- 鶯花翰林千首,彩毫飛、海雨天風。 -- 出自宋·吳文英·聲聲慢·清漪銜苑
毫在第九個字的詩句更多>>
-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 出自唐·李白·贈別從甥高五
- 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 -- 出自唐·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
- 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 出自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 靈苗與毒草,疑似在毫發。 -- 出自宋·蘇軾·與正輔游香積寺
- 屢從淵明游,云山出毫端。 -- 出自宋·蘇軾·和陶東方有一士
- 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 -- 出自宋·蘇軾·墨花
- 朱蠟為摹刻,細妙分毫厘。 -- 出自宋·蘇軾·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
- 俯故宮之千柱兮,若毫端之集埃。 -- 出自宋·蘇軾·上清詞
- 嫌疑遠瓜李,言動慎毫芒。 -- 出自唐·白居易·雜感
- 滅私容點竄,窮理析毫芒。 -- 出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毫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 孤飛一片雪,百里見秋毫 -- 出自·李白·觀放白鷹·其一
-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 出自唐·杜牧·長安秋望
-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 出自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 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 出自宋·張孝祥·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 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 -- 出自清·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
- “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 -- 出自唐·李白·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 細觀手面分轉側,妙算毫厘得天契。 -- 出自宋·蘇軾·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
- 書生只肯坐帷幄,談笑毫端弄生殺。 -- 出自宋·蘇軾·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
- 使君何従得此本,點綴毫末分清妍。 -- 出自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王晉卿畫)
毫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野僧齋罷憑闌久,千里秋毫入望中。 -- 出自宋·陸游·羅山平云闊中閣
- 未言問事漸瀾翻,且賞揮毫能果敢。 -- 出自宋·陸游·夜坐觀小兒作擬毛詩欣然有賦
- 養心功用在還嬰,肯使秋毫有妄情? -- 出自宋·陸游·道室述懷
- 從來文吏喜相輕,聊遣濡毫書竹帛。 -- 出自宋·陸游·將軍行
- 甗炊青飯留巖客,露點朱毫勘玉書。 -- 出自宋·陸游·道院遣興
- 淋漓百榼宴江樓,秉燭揮毫氣尚遒。 -- 出自宋·陸游·江樓醉中作曳策
- 灰深香欲上,火活湯正作,毫甌羞茗荈,銅洗供盥濯。 -- 出自宋·陸游·午睡起消搖園中因登山麓薄暮乃歸
- 佛子無財可修供,尺紙寸毫俱妙用。 -- 出自宋·陸游·僧師源畫觀音贊
- 窮通往事真如夢,得失秋毫豈更嗟。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韻酬宋妃六首
- 篝燈時見語驚人,更覺揮毫捷有神。 -- 出自宋·王安石·夜讀試卷呈君實待制景仁內翰
毫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徑従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厘差。 -- 出自宋·蘇軾·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 下筆如神強壓韻,遺恨都無毫發。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君詩好處
- 人生寓一氣,血脈日夜流,秋毫或壅隔,百體若相仇。 -- 出自宋·陸游·臥病
- 王師傷夷征賦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 出自宋·王安石·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
- 剖開左右兩相屬,細看不見毫發殊。 -- 出自宋·蘇轍·歐陽公所蓄石屏
- 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 -- 出自元·元好問·清平樂 太山上作
- 求安去病如上池,照耀不容毫發私。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二
- 天地無塵,山河有影,了不遺毫發。 -- 出自宋·方岳·酹江月/念奴嬌
- 廚房內,油鹽米面,休得費半毫分。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鳴鶴馀音卷之三
- 新來憑,怡怡內樂,境上無掛毫絲。 -- 出自元·譚處端·漢宮春·欲入無為
毫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既知朱亥為壯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 出自唐·李白·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 好遣秦郎供帖子,盡驅春色入毫端。 -- 出自宋·蘇軾·次韻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
- 君今憔悴歸無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 出自宋·蘇軾·送杭州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 萬石千鈞積累成,未應忽此一毫輕。 -- 出自宋·蘇軾·雪詩八首
- 覺來落筆不經意,神妙獨到秋毫顛。 -- 出自宋·蘇軾·仆曩于長安陳漢卿家見吳道子畫佛碎爛可惜其
- 手中五尺小橫卷,天末萬里分毫厘。 -- 出自宋·蘇軾·題王維畫
- 為愛鵝溪白繭光,掃殘雞距紫毫铓。 -- 出自宋·蘇軾·文與可有詩見寄云待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
- 滄浪水深青溟闊,欹岸側島秋毫末。 -- 出自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 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 -- 出自宋·陸游·讀史
- 百年終歸朝露速,一死正自秋毫輕。 -- 出自宋·陸游·雨中排悶
毫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超然已了一大事,持冠而去真秋毫。 -- 出自宋·蘇軾·趙閱道高齋
- 千金用盡身無事,坐看香煙繞白毫。 -- 出自宋·蘇軾·鹽官絕句四首
- 亦如訶佛丹霞老,卻向清涼禮白毫。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張天覺二首
-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中秋見月
-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 出自唐·杜甫·和賈舍人早朝
-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 -- 出自唐·白居易·紫毫筆
- 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 -- 出自唐·白居易·紫毫筆
- 征南幕下帶長刀,夢筆深藏五色毫。 -- 出自唐·李商隱·江上憶嚴五廣林
- 常使先生飽捫腹,其余萬事一秋毫。 -- 出自宋·陸游·對食戲作
- 長魚腹腴羊臂臑,饞想久矣無秋毫。 -- 出自宋·陸游·即席
毫在第一十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一十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 出自唐·杜甫·飲中八仙歌
- 吟成禿筆寫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揮毫。 -- 出自宋·戴復古·伏龍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隱乃唐詩人陳陶故圃曾
- 自有秦沙以后,試問少游而下,誰卷入毫端。 -- 出自宋·方岳·滿江紅·甓社有明月
- 弟書毗陵來,有同股分刃之刀,綠管白毫之筆。 -- 出自宋·晁說之·二十二弟自常州寄翦刀及筆來作長句
- 有山川草木,縱橫紙上,蟲魚鳥獸,飛動毫端。 -- 出自宋·陳人杰·沁園春·詩不窮人
- 來訪鴟夷仙跡,極目平湖煙浪,萬象一毫端。 -- 出自宋·楊冠卿·水調歌頭·年少青云客
- 用之自責勿輕視,贈君飽霜毫錐子,萬毫齊力鋒穎銳。 -- 出自宋·趙孟堅·送朱支倉試刑法科
- 故遣蓬瀛仙侶,來布陽和德澤,造化寄毫端。 -- 出自宋·徐明仲·水調歌頭·遲日籠晴晝
- 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 -- 出自元·貫云石·塞鴻秋
- 深衣大帶講唐虞,不如長纓系單于;吮毫搦管賦“子虛”,不如快鞭躍的盧。 -- 出自宋·樂雷發·烏烏歌
毫在第一十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一十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二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二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二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二十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毫在第二十八個字的詩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