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在第9個(gè)字的詩句
母在第九個(gè)字的詩句
- 一家嗷嗷三十口,老母弱子將焉謀。 -- 出自明·李流芳·南歸戲?yàn)殚L句自解
- 諸郎挽衣幼女親,汝母磊落如吾人。 -- 出自宋·陳藻·寄劉九
- 吾廬元在亮功坊,祖母東街家姓張。 -- 出自宋·陳藻·平江送連亨叟赴省
- 往慚神父化,徒令旱母嗤。 -- 出自宋·劉筠·赴郡之初尋屬愆亢有議舉舊典取湫水徵巫覡以
- 家家奉侯諱,若在父母堂。 -- 出自宋·黃庶·樊侯廟
- 鵝兒力小立未定,依母戀哺忘驚猜。 -- 出自宋·張镃·崔愨畫雙鵝引雛
- 人間盛事省見稀,王母一笑攘桃兒。 -- 出自宋·敖陶孫·代人壽度支郎中李嘉言
- 斯人使臨民,兒不賴母慈。 -- 出自宋·裘萬頃·讀邸報(bào)
- 案上陰符卷,應(yīng)逢驪母傳。 -- 出自宋·趙師秀·沈洞主
- 反匶逾千里,平生念母慈。 -- 出自宋·劉宰·代挽前人二首
- 珍館萊衣侍,佳城孟母鄰。 -- 出自宋·劉宰·挽趙和仲侍郎三首
- 侍見嗟親健,論姻動(dòng)母懷。 -- 出自宋·劉宰·挽范氏孺人二首
- 醫(yī)師睨視了無策,鄰母嗟悉來睹。 -- 出自宋·劉宰·贈(zèng)芮醫(yī)
- 良人繾綣涕漣洏,父母之命安敢違。 -- 出自宋·趙汝鐩·去婦辭
- 同舟一性命,俱父父母母。 -- 出自宋·劉黻·一舸
- 宰官問法留三宿,慈母焚香制七條。 -- 出自明·張羽·送僧還天臺(tái)省親
- 丈人迎立尾杯寒,老母自供山果醋。 -- 出自·寺公大師·醉義歌
- 胡為梟獍生,思食父母腸。 -- 出自宋·艾性夫·雜興五首
- 此身寂寞已如此,我母在家應(yīng)憶子。 -- 出自宋·孔武仲·兒歸行
- 先人蠹卷箱藤白,老母魚羹釣竹青。 -- 出自明·沈周·七十喜言三首(弘治丙辰)
- 惟恐致斗傷母慈,使母不得差,以陷終天無窮悲。 -- 出自元·張憲·橘洲行
- 時(shí)來或可勉,庶隔云母屏。 -- 出自宋·晁公溯·送鮮于運(yùn)使西歸
- 昔在三山日,曾升孟母堂。 -- 出自宋·陳宓·挽吳太夫人
- 子眾身疲乳亦竭,病母起將新乳加。 -- 出自宋·戴表元·余博士家貓相乳歌
- 丁卯,王母歸咸京,余母子從。 -- 出自明·鄧氏·金陵九思
- 乙亥,馳函起居外王母李太夫人并張氏姑,遂思金陵之景,而成《九思》。 -- 出自明·鄧氏·金陵九思
- 奉君本欲娛親喜,阿母怒兮驚且愧。 -- 出自宋·丁易東·田母拒金圖
- 有子來為牧,孜孜奉母慈。 -- 出自宋·度正·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
- 徑別君臣藥,畦連子母瓜。 -- 出自宋·方回·虛谷志歸十首
- 青荷葉傘茜裙紅,隨母歸寧省外翁。 -- 出自宋·方回·村女
- 汴之水兮魴鯉鱗鱗,母曰兒歸兮我甘汝珍。 -- 出自宋·方回·皇甫巨川父年八十八母年八十四歌
- 羽毛長得完全后,子母東西各自飛。 -- 出自宋·顧逢·雜興
- 復(fù)古邊疆定,銷兵圣母歸。 -- 出自宋·韓彥質(zhì)·高宗皇帝挽祠三首
- 圣君寵厚龍頭選,慈母恩深白發(fā)垂。 -- 出自宋·賈同·示蔡通判
- 晚忝登門游,繆稱嫫母妍。 -- 出自宋·李處權(quán)·行之金部既獲奉祠之請(qǐng)歸赴大阮之約詩以高之
- 圣人系爻辭,鉤賾推母子。 -- 出自宋·李復(fù)·雜詩
- 北斗侍帝側(cè),翰運(yùn)氣母均四時(shí)。 -- 出自宋·李覯·閔雨詩
- 饑買鄰家乳,寒勞祖母針。 -- 出自宋·李覯·小女
- 一旦鮑妻去,那知在母前。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鮑永
- 人可不如鳥,而無憂母心。 -- 出自宋·林同·禽獸昆蟲之孝十首·烏
- 非止不得養(yǎng),如憂父母何。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北山大夫
- 第一人知否,曾聞孝母來。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鄧禹
- 子職竟何是,終求慰母心。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馮豹
- 豈復(fù)知身疾,惟愁戚母心。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樂頤之
- 個(gè)是一孤兒,曾聞事母時(shí)。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晟
- 豈以習(xí)詩苦,應(yīng)云與母俱。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魯恭
- 不惜以身諫,惟愁失母慈。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韋陸
- 孝子身終者,非終父母身。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衛(wèi)武公
- 不可得而久,其惟父母乎。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楊子
- 身豈不知愛,心乎恐母驚。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趙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