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7個字的詩句
此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青山南,白石北,此地嵯峨人不識。 -- 出自宋·蘇軾·詩三句
- 異哉寸波中,露此橫海脊。 -- 出自宋·蘇軾·雙井白龍
- 誓將泛江湖,雪此喣沫羞。 -- 出自宋·蘇軾·送宋君用游輦下
- 若人道德人,視此亦戲劇。 -- 出自宋·蘇軾·鄧忠臣母周氏挽詞
- 胡不載之歸,用此頑且丑。 -- 出自宋·蘇軾·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
- 逮君幘未墮,對此月猶橫。 -- 出自宋·蘇軾·趙德麟餞飲湖上舟中對月
- 逝將江海去,安此麋鹿姿。 -- 出自宋·蘇軾·次韻錢穆父會飲
- 洗眼忽驚笑,見此玉節郎。 -- 出自宋·蘇軾·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 喜有賢主人,共此殘燭光。 -- 出自宋·蘇軾·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 所以靖節翁,服此黔婁衣。 -- 出自宋·蘇軾·和陶詠三良
-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畝園。 -- 出自宋·蘇軾·寄題梅宣義園亭
- 羨君欲歸去,柰此未報恩。 -- 出自宋·蘇軾·寄題梅宣義園亭
- 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將詩卷洗閑愁。 -- 出自宋·蘇軾·絕句一首
- 又曷為一朝去此而不顧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 出自宋·蘇軾·上清詞
- 公子只應見畫,此中我獨知津。 -- 出自宋·蘇軾·失題三道
- 穿墉何卑微,托此得佳譽。 -- 出自宋·蘇軾·鼠須筆
- 賢哉江東守,收此幕中奇。 -- 出自宋·蘇軾·送程之邵簽判赴闕
- 今君舍我去,從此故人稀。 -- 出自宋·蘇軾·送虢令趙薦
- 當時已凄斷,況此兩衰老。 -- 出自宋·蘇軾·初秋寄子由
- 飄然不系舟,乘此無盡興。 -- 出自宋·蘇軾·次韻趙景貺春思且懷吳越山水
- 幸有余薪米,養此老不才。 -- 出自宋·蘇軾·和陶乞食
- 西行未必能勝此,空唱崔徽上白樓。 -- 出自宋·蘇軾·和趙郎中見戲二首(趙以徐妓不如東武詩中見
- 顧我無足戀,戀此山水清。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王鞏(一題:次韻答參寥)
- 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遺之。 -- 出自宋·蘇軾·蜜酒歌(并敘)
- 長使齊安人,指此說兩翁。 -- 出自宋·蘇軾·元修菜(并敘)
- 何人修水上,種此一雙玉。 -- 出自宋·蘇軾·過建昌李野夫公擇故居
- 故人柳子玉寶此畫,云是唐本,宋復古所臨者。 -- 出自宋·蘇軾·破琴詩(并引)
- 烈士家風安用此,書生習氣未能無。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見寄
- 相傳如此,戲作此詩。 -- 出自宋·蘇軾·石塔寺(并引)
- 予聞之隱者曰,此肉芝也,與子由烹而食之。 -- 出自宋·蘇軾·石芝詩(并引)
- 古來人事盡如此,反覆縱橫安可知。 -- 出自宋·蘇軾·昭君村
- 寒泉未必能勝此,奈有銀瓶素綆何。 -- 出自宋·蘇軾·藏春塢
- 白衣挾三矢,趁此征遼年。 -- 出自宋·蘇軾·和陶答龐參軍三送張中。
- 糾纆不吾欺,寧此憂患先。 -- 出自宋·蘇軾·和陶連雨獨飲二首
- 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 出自先秦·詩經·巷伯
- 無罪無辜,亂如此幠。 -- 出自先秦·詩經·巧言
-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 -- 出自先秦·詩經·何人斯
-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 出自宋·李清照·多麗·小樓寒
- 慶高閎[7]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 出自宋·李清照·長壽樂·微寒應候[2]
- 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 -- 出自宋·李清照·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
-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 出自唐·杜甫· 贈衛八處士
-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 出自唐·杜甫·又呈吳郎
- 杖策可入舟,送此齒發暮。 -- 出自唐·杜甫·雨
- 爾寧要謗讟,憑此近熒侮。 -- 出自唐·杜甫·火
- 始知賢主人,贈此遣愁寂。 -- 出自唐·杜甫·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 南方瘴癘地,罹此農事苦。 -- 出自唐·杜甫·雷
- 不辭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 出自唐·杜甫·龍門鎮
- 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頹朽。 -- 出自唐·杜甫·九成宮
- 誅茅卜居總為此,五月仿佛聞寒蟬。 -- 出自唐·杜甫·楠樹為風雨所拔嘆
-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 出自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