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6個字的詩句
此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誰能。 -- 出自唐·無可·贈圭峰禪師(一作寄圭峰宗密師)
- 何時番色盡,此地見芳洲。 -- 出自唐·棲白·邊思
- 未得忘身法,此身終未安。 -- 出自唐·澹交·病后作
- 此臺如可廢,此恨有誰平。 -- 出自唐·歸仁·題賈島吟詩臺
-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驢乘匪端的。 -- 出自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
-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行行皆寶所。 -- 出自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
- 今日親聞誦此經,何妨筆硯資真性。 -- 出自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
-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聚沙非小事。 -- 出自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
-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山河無寸地。 -- 出自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
-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無物為拳拲。 -- 出自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
- 纟由衣木突此鄉尊,白盡須眉眼未昏。 -- 出自唐·尚顏·贈村公
- 詩為儒者禪,此格的惟仙。 -- 出自唐·尚顏·讀齊己上人集(一作棲蟾詩)
- 故園歸未得,此日意何傷。 -- 出自唐·修睦·懷故園
- 一等翹誠依此處,自然靈貺作梯媒。 -- 出自唐·吳越僧·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共六首
- 學道全真在此生,何須待死更求生。 -- 出自唐·徐靈府·自詠二首
- 鄭聲久亂雅,此道稀能尊。 -- 出自唐·吳筠·聽尹煉師彈琴
- 絳樹結丹實,此霞流碧津。 -- 出自唐·吳筠·步虛詞十首
- 蕭灑去物累,此謀誠足敦。 -- 出自唐·吳筠·覽古十四首
- 道化隨感遷,此理誰能測。 -- 出自唐·吳筠·游仙二十四首
- 長呼遂刎頸,此節古未聞。 -- 出自唐·吳筠·經羊角哀墓作
- 怡情在樽酒,此外無所欲。 -- 出自唐·吳筠·高士詠·陶征君
- 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 出自唐·韓湘·言志
- 玉幢亙碧虛,此乃真人居。 -- 出自唐·春臺仙·游春臺詩
- 聊歌靈境會,此會誠難忘。 -- 出自唐·水神·霅溪夜宴詩(申屠先生獻境會夜宴詩)
- 死生契闊,忽此相過。 -- 出自唐·臨淄縣主·與獨孤穆冥會詩
- 情通幽顯,獲此相見。 -- 出自唐·臨淄縣主·與獨孤穆冥會詩
- 珠珮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云高。 -- 出自唐·蕭曠·與蕭曠冥會詩(蕭曠答詩)
- 爭不逢人話此身,此身長夜不知春。 -- 出自唐·宮嬪·冥會詩
-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 出自唐·陳季卿·別妻
- 舊友皆霄漢,此身猶路岐。 -- 出自唐·陳季卿·別兄弟
- 待君遷轉后,此職還到余。 -- 出自唐·石惠泰·與李全交詩(全交,監察御史)
- 客問以臆對,此說非易窮。 -- 出自宋·李兼·寄題愚齋
- 先生笑撫掌,此事從古然。 -- 出自宋·李兼·奉陪攖寧侍郎游柏山寺謁梅公墓小憩行軒勉酌
- 若使畫工能此畫。 -- 出自元·李俊明·謁金門 畫梅
- 把好景、都移此中。 -- 出自元·許楨·太常引·淡妝素服更纖濃
- 樂府曾知有此堂。 -- 出自元·李齊賢·鷓鴣天 場州平山堂,今為八哈師所居
- 周詠先又補此三首,誤矣。 -- 出自元·謝應芳·八聲甘州 寄無錫錢夢弼 此下丁藏付藏鈔本,
- 吾其正丘首,此心庶無負。 -- 出自元·謝應芳·歸故里
- 長吟復短吟,此興何悠哉。 -- 出自元·謝應芳·和顧仲瑛金粟冢燕集
- 闔戶呼鐙著此,以紀旅思碧梧庭院秋聲早,**暮天云影。 -- 出自元·邵亨貞·齊天樂 甲午七月望后,橫泖客舍驟雨頓涼,
- 恨牡丹花下,此際不陪尊俎。 -- 出自元·邵亨貞·法曲獻仙音 寄壽云西老人,時吳與張石隱、
- ,慨然感興,以此寫之梅萼香融霽雪,檐牙暖溜懸冰。 -- 出自元·邵亨貞·江月晃重山 辛丑上元前一夕,積雪試晴,頓
- 記那日歸舟,此懷猶騁。 -- 出自元·錢應庚·臺城路 寒食后雨軒獨坐,次復孺韻 以上六首
- 鄭君古君子,此文此畫良有以。 -- 出自元·王逢·僧蓮松檜圖歌書遂昌山人鄭明德序后
- 束卿想像作此圖,如見當時眼為豁。 -- 出自元·王逢·合肥束遂庵學正畫君山酹月圖長歌奉謝
- 托得綸竿寄此身。 -- 出自元·吳*·漁父·波平如砥小舟輕
- 郊居端不惡,此趣許誰同。 -- 出自元·陶宗儀·南村雜賦(六首)
- 奈世事多艱,此身天地一虛舟。 -- 出自元·馬需庵·望海潮 寄保下胡仲明
- 時時有靈異,此語出田翁。 -- 出自元·孫景文·堯廟
- 世短意恒多,此語君知否。 -- 出自元·韓奕·卜算子 九日錢塘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