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4個字的詩句
此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由來多此士,皎皎駒在谷。 -- 出自宋·孫應(yīng)時·重答
- 計偕方此愧非材,先達仍勞綺席開。 -- 出自宋·唐士恥·代人次韻曹郎中雷字二首
- 先生非此比,況茲道既行。 -- 出自宋·唐士恥·庭下青書帶
- 山川如此足所產(chǎn),所產(chǎn)足以冠群英。 -- 出自宋·唐士恥·兩溪
- 曠懷憐此翁,得法世慮平。 -- 出自宋·唐文若·登金山
- 我將於此棲羽流,鳳笙鶴駕應(yīng)來游。 -- 出自宋·唐仲友·游蓋竹山
- 邦人來此意以恭,客子臨之游欲倦。 -- 出自宋·唐仲友·續(xù)八詠·雙溪占勝地
- 全家自此廢耕織,枉費公家多少錢。 -- 出自宋·陶夢桂·感懷五首
- 只須銘此語,一任命何如。 -- 出自宋·陶夢桂·示次兒柔中出贅
- 若果是此僧,無乃行路錯。 -- 出自宋·滕岑·記前身
- 聊復(fù)成此詩,一任人貶駮。 -- 出自宋·滕岑·記前身
- 俗流聞此動非覬,不識妙理徒規(guī)貪。 -- 出自宋·田況·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重陽日州南門藥市
- 先生賞此傲明時,綠袖清波萬古奇。 -- 出自宋·田況·穎水
- 中年置此身如竹,荏苒風前得自由。 -- 出自宋·萬哲·絕句
- 固應(yīng)私此壞,潛漬待更深。 -- 出自宋·汪炎昶·喜雨
- 茍重以此,其何能息。 -- 出自宋·汪炎昶·上李侯
- 英豪得此石外指,長與君王靖邊壘。 -- 出自宋·王剛中·灘石八陣圖行
- 興亡懷此渡,貫酒易為醺。 -- 出自宋·王景月·采石渡
- 我來為此邑,坐閱三年窮。 -- 出自宋·王九齡·祠龐潁公
- 昔嘗懷此念,今乃遂我衷。 -- 出自宋·王九齡·祠龐潁公
- 那堪對此還醒別,況是醍醐鳥正啼。 -- 出自宋·王闢·將離藍田同魏野飲于亭聯(lián)成二韻
- 自憐無此分,明日又飄零。 -- 出自宋·王阮·有感再作三首
- 只知有此樂,不謂老于行。 -- 出自宋·王阮·有感再作三首
- 所愿均此施,醒然與之偕。 -- 出自宋·王阮·次韻范石湖北窗書懷一首
- 地勢到此盡,天河相接流。 -- 出自宋·王阮·普陀山觀音巖祈雨一首
- 白云知此意,一片直都昌。 -- 出自宋·王阮·都昌沿檄黟歙遇春一首
- 貧士繄此辨,士乎當正心。 -- 出自宋·王阮·和陶詩六首·和貧士
- 宿師惟此地,履畝倍他州。 -- 出自宋·王阮·上九江唐舍人一首五十韻
- 老我見此空嗟吁,誰把勞逸分兩途,兇年且為寬賦租。 -- 出自宋·王士元·龍子祠農(nóng)人享神
- 天方厭此虜,吾忍忘其仇。 -- 出自宋·王遂·牛渚曲
- 天津有此驚康節(jié),西蜀無之感少陵。 -- 出自宋·王遂·聞杜鵑有感
- 一官從此浪隨牒,十生九死群鼪鼯。 -- 出自宋·王洋·寄曹嘉父
- 令君保此器,常得心和平。 -- 出自宋·王洋·弦歌堂
- 愿君守此志,終始不變更。 -- 出自宋·王洋·弦歌堂
- 愁中聞此語,悅?cè)缛チD罦。 -- 出自宋·王洋·陪徐狄二子出東郊即事
- 末師從此唯善看,時時更為通平安。 -- 出自宋·王洋·又題琳師房劉行簡給事墨竹
- 堂中送此麒麟兒,不是如來須孔子。 -- 出自宋·王洋·賀生孫詩
- 君如推此充寥廓,回集塵端亦棲吒。 -- 出自宋·王洋·寄題材永新顧成這粟庵
- 異時曾此一過眼,故人相遇誠歡娛樂。 -- 出自宋·王洋·借笠澤叢書于陳長卿以詩還之
- 他人到此筋力疲,丈人勝如年少時。 -- 出自宋·王洋·路居士山水歌
- 禪徒到此棲塵跡,方信青云路可過。 -- 出自宋·王洋·題懷玉上方
- 遐方自此欲同軌,書文正合求長須。 -- 出自宋·王洋·方春時群免食麥先生置罝焉終無所獲今者原頭
- 奈何如此材,終死不得施。 -- 出自宋·王洋·枯柏
- 人生如此信可樂,誰向康莊塞歸路。 -- 出自宋·王正功·嘉泰二年歲在壬戌正月八日攜家還里幕中諸友
- 頗見有此客,要使州人記。 -- 出自宋·衛(wèi)博·送楊舒州
- 一朝堰此水,千載粒吾民。 -- 出自宋·魏峴·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韻
- 我亦知此樂,倚門望衣速成。 -- 出自宋·文師敬·龍多山
- 無人知此意,日暮繞蒼苔。 -- 出自宋·翁森·屋頭梅開一蕊
- 何年來此種芝術(shù),乞與道人云一龕。 -- 出自宋·吳龍翰·天目道中
- 先生曾此濯塵纓,七里寒灘分外清。 -- 出自宋·吳升之·題清芬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