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3個字的詩句
此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覺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蓮花出泥涂。 -- 出自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 自従此花開,玉肌洗塵沙。 -- 出自宋·蘇軾·三月二十日多葉杏盛開
- 徑従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厘差。 -- 出自宋·蘇軾·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 誰念此幽桂,坐蒙榛與菅。 -- 出自宋·蘇軾·二鮮于君以詩文見寄,作詩為謝
- 知君此去便歸耕,笑指孤舟一葉輕。 -- 出自宋·蘇軾·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
- 豈惟此地少,意恐關(guān)中獨。 -- 出自宋·蘇軾·李氏園(李茂貞園也,今為王氏所有。)
- 還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識。 -- 出自宋·蘇軾·盧山五詠 盧敖洞(圖經(jīng)云:敖,秦博士,避
- 一杯此地初識君,千巖夜上同飛鞚。 -- 出自宋·蘇軾·送陳睦知潭州
- 保時此霜竿,復(fù)入江湖手。 -- 出自宋·蘇軾·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
- 若問此花誰是主,天教閑客管青春。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晉卿惠花栽栽所寓張退傅第中一首
- 要須此慓悍,氣壓邊烽急。 -- 出自宋·蘇軾·贈狄崇班季子
- 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笑談萬事真何有,一時付與東巖酒。 -- 出自宋·蘇軾·送張嘉州
- 天生此神物,為我洗憂患。 -- 出自宋·蘇軾·飲酒四首
- 晚識此道師,似有宿世情。 -- 出自宋·蘇軾·留別蹇道士拱辰
- 東南此去幾時歸,倦鳥孤飛豈有期。 -- 出自宋·蘇軾·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復(fù)館于浴室東堂八年六月
- 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絕景中人。 -- 出自宋·蘇軾·元翰少卿寵惠谷簾水一器龍團二枚仍以新詩為
- 閱人此地知多少,物化無涯生有涯。 -- 出自宋·蘇軾·次韻錢穆父紫薇花二首
- 翁言此間亦有樂,非絲非竹非蛾眉。 -- 出自宋·蘇軾·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
-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長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 出自宋·蘇軾·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
-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間去來想。 -- 出自宋·蘇軾·虎跑泉
- 正似此魚逃網(wǎng)中,未與造物游數(shù)外。 -- 出自宋·蘇軾·復(fù)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 坐使此邦,畫為兩州。 -- 出自宋·蘇軾·何公橋
- 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 -- 出自宋·蘇軾·司命宮楊道士息軒
- 帝息此壤,以藩幽臺。 -- 出自宋·蘇軾·息壤詩
- 不如此臺上,舉酒邀青山。 -- 出自宋·蘇軾·凌虛臺
- 師住此山三十年,妙語應(yīng)須得山骨。 -- 出自宋·蘇軾·送淵師歸徑山
- 火豈此祥乎乃作是詩院有蜀僧宣逮事訥長老識先君云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 -- 出自宋·蘇軾·圓通禪院先君舊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 君看此槎牙,豈有可移理。 -- 出自宋·蘇軾·柏石圖詩
- 我視此邦,如洙如沂。 -- 出自宋·蘇軾·和陶時運四首
- 殷勤此粲者,(賀獻魏花三朵。 -- 出自宋·蘇軾·謝郡人田賀二生獻花
-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 出自宋·蘇軾·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 靈苗此孕毓,肩肢或具體。 -- 出自宋·蘇軾·人參
- 嗟哉此樂鄉(xiāng),毋乃姜子教。 -- 出自宋·蘇軾·留題峽州甘泉寺?姜詩故居?
- 聊使此山人,永記二老游。 -- 出自宋·蘇軾·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fù)出入。余往見之。嘗
- 君今此去寧復(fù)來,欲慰相思時整視。 -- 出自宋·蘇軾·葛延之贈龜冠
- 此畫此詩真已矣,人間駑驥漫爭馳。 -- 出自宋·蘇軾·韓干馬
- 誰言此弱質(zhì),閱世觀盛衰。 -- 出自宋·蘇軾·和陶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 愿治此圃畦,少資主游觀。 -- 出自宋·蘇軾·和陶西田獲早稻
- 海國此奇士,官居我東鄰。 -- 出自宋·蘇軾·和陶與殷晉安別
- 孰居此者? -- 出自宋·蘇軾·上清詞
- 野菜此出珍又珍,送與西鄰病酒人。 -- 出自宋·蘇軾·送煮菜贈包安靜先生
- 十年此中過,卻是英特人。 -- 出自宋·蘇軾·贈月長老
- 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 -- 出自宋·蘇軾·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 惟有此詩非昔人,君更往求無價手。 -- 出自宋·蘇軾·蘇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稱)
- 但應(yīng)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cè)缬嗪巍? -- 出自宋·蘇軾·百步洪二首(并敘)
-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閩王餉吳越。 -- 出自宋·蘇軾·鐵拄杖(并敘)
- 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 -- 出自宋·蘇軾·豆粥
- 還君此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應(yīng)有招我歸來篇。 -- 出自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zé)熃B嶂圖(王晉卿畫)
- 為賦此詩。 -- 出自宋·蘇軾·異鵲(并敘)
- 坐令此溪水,名與先生俱。 -- 出自宋·蘇軾·故周茂叔先生濂溪(溪在廬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