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12個字的詩句
此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瀛登湘渡偶皆同,一了乾坤此兩翁。 -- 出自宋·方回·讀魏鶴山先生渠陽集五首
- 俊游奇觀平生事,將相其如此老何。 -- 出自宋·方回·寄康慶之錢塘二首
- 血氣衰微吾道勝,欲心死絕此身生。 -- 出自宋·方回·癸巳生日二首
- 昆岡玉火脫焚如,萬事灰心此定居。 -- 出自宋·方回·次前韻賦隱居二首
- 松枝垂地蔭松身,恨不移家此卜鄰。 -- 出自宋·方回·三天竺還五首
- 二五之精形相禪,彼胡魁梧此么麼。 -- 出自宋·方回·題徐仲彬達觀亭
- 五十年前幼學兒,讀書窗下此從師。 -- 出自宋·方回·州學遇劉元煇胡子游二首
- 蓬萊水淺塵幾揚,歷劫不動此道場。 -- 出自宋·方回·靈隱寺行呈伏虎巖
- 顛倒三郎養祿兒,當年想是此蛾眉。 -- 出自宋·方回·題羅云步周昉宮女
- 戲馬龍山總灰滅,兒曹焉悟此身浮。 -- 出自宋·方回·次韻仁近九日予病不出
- 捐軒棄冕考槃磵,清朝乃容此士閒。 -- 出自宋·方回·寄題鶩源戴氏蒼山歌
- 斗杓忽又指西樓,我獨何為此滯留。 -- 出自宋·方回·六秋
- 一株松下一茅屋,何處山中此景無。 -- 出自宋·方回·松下茅屋圖
- 不徒□此君之佳色,又能識此君至清之□。 -- 出自宋·方回·題答祿章瑞凈香亭
- 慷慨懷人獨倚樓,定應故國此神游。 -- 出自宋·方回·文公故居有懷
- 故知形勝從來有,難必榮華此處尋。 -- 出自宋·方回·贈程山人
- 秋來剩賦倚樓吟,天慰衰翁此夜心。 -- 出自宋·方回·中秋夜喜晴
- 南望閩浙北望淮,山水江東此郡佳。 -- 出自宋·方回·送張慵庵
- 芻秣豐肥十二閑,筆追韓干此圖間。 -- 出自宋·方回·題畫馬
- 夫人愈老愈優游,發白返黑此之由。 -- 出自宋·方回·武寧茶提舉相臺鄭君思恭之萱堂太夫人馮氏大
- 夫人內丹保堅固,齒落更生此之故。 -- 出自宋·方回·武寧茶提舉相臺鄭君思恭之萱堂太夫人馮氏大
- 牛下悲哀寧戚謳,捐湯置禹此何由。 -- 出自宋·方回·夏商
- 野態愁容本難畫,問言何得此奇怪。 -- 出自宋·方回·野趣居士楊公遠令其子依竹似孫為予寫真贈以
- 七十尚爭三屈指,掛冠一紀此差奇。 -- 出自宋·方回·用五男兒再賦
- 似有宿緣吾士友,差強人意此溪山。 -- 出自宋·方蒙仲·學廳桃符
- 棲遲未嘆流光遠,寂寞遠令此道存。 -- 出自宋·方士繇·答故人
- 一水瀠回繞沌村,子房苗裔此間存。 -- 出自宋·馮京·詠張昌宗
- 山名富樂冠三巴,佛子今生此出家。 -- 出自宋·馮如晦·拙詩五十六言贈富樂山海公長老
- 嵯峨山勢傍云天,試問誰來此望仙。 -- 出自宋·傅權·望仙峰
- 我欲研硃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無。 -- 出自宋·高公泗·峽塾講中庸第二章
- 不是靈根函爽氣,如何醖得此香成。 -- 出自宋·高文虎·次韻楊少云桂花
- 屋頭楊柳綠參差,小竹疎花此更宜。 -- 出自宋·葛紹體·曹氏寒碧即事
- 今日毛錐無用處,功名不自此中來。 -- 出自宋·顧逢·贈筆上
- 箬底神丹末須問,平生寧有此時來。 -- 出自宋·顧然·大滌洞
- 莫惜朝衣換酒錢,淵明邂逅此花仙。 -- 出自宋·關士容·壽客
- 洗光朝日上旋旋,瑞色分臨此地先。 -- 出自宋·郭三益·游日山
- 焚舟計決攜家去,努力加餐此為祝。 -- 出自宋·郭印·送莫少虛赴省試
- 龜毛兔角人人用,莫道吾家此物無。 -- 出自宋·郭印·和許覺民麈尾筇竹杖
- 金盤擎露仙人掌,何如敕斷此聲勿用響。 -- 出自宋·何麟瑞·畫角辭
- 笑殺元規亂天下,南樓何藉此人傳。 -- 出自宋·何麒·南樓
- 旁人莫訝登科久,二十年前此論文。 -- 出自宋·何若谷·頂山寺
- 瞬息光陰便百年,壯時無謂此身堅。 -- 出自宋·胡宏·送友人歸荊南
- 烈火烹沸鼎夢游,夢回漸覺此身浮。 -- 出自宋·胡鑒·佛牙山
- 抗議金鑾反見讎,一杯蟬蛻此江頭。 -- 出自宋·胡璞·題采石渡
- 因訪桃花到岑根,御林春色此平分。 -- 出自宋·胡仲參·和伯氏包山觀桃花韻
- 金鱗玉角照人寒,何事清時此蟄蟠。 -- 出自宋·黃朝散·行縣憩九龍巖
- 百年蕭渚舊風流,明府重拈此話頭。 -- 出自宋·黃祁·題玉笥山鄧仙
- 瀟瀟豐姿迥不同,少年來住此禪叢。 -- 出自宋·黃彥臣·贈僧宗佑
- 世上幾多名將相,門前誰有此溪山。 -- 出自宋·黃子稜·題所居
- 靜處偷看肘后書,幽棲古有此人無。 -- 出自宋·晃沖之·和二十二弟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