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12個字的詩句
此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盡歷崎嶇到古田,平生未識此攀緣。 -- 出自宋·陳宓·出古田道中
- 已筑新堤平似掌,登橋人與此橘同。 -- 出自宋·陳宓·鳳池橋成余長泰以詩賀次韻謝之
- 調鼎工夫在朝夕,如何方向此中栽。 -- 出自宋·陳宓·和方丞詠梅
- 人間飛葉送殘年,籬落逢春此地先。 -- 出自宋·陳宓·和傅粹梅巖之什·梅開
- 鐵石心腸能妙賦,廣平端似此花然。 -- 出自宋·陳宓·和傅粹梅巖之什
- 六月攜家玩泉石,大飛驚見此山人。 -- 出自宋·陳宓·寄喻景山
- 里俗相傳有九龍,昔年棲隱此巖中。 -- 出自宋·陳某·留題九龍巖
- 夜半腳心生熱云,真人得法此其真。 -- 出自宋·陳謙·凌丹亭
- 院宇蕭蕭鎖暮煙,昔人曾見此升仙。 -- 出自宋·陳師韓·董奉山
- 驚呼事定隔存亡,天地無情此恨長。 -- 出自宋·陳師善·挽趙秋曉
- 中天渴烏吐火六合新開窯,此翁兩鬢秋颼颼。 -- 出自宋·陳士徽·廣陰亭詩
- 蜩蟾蛙蚓聒亂昕夕雷無聲,此翁宴坐觀黃庭。 -- 出自宋·陳士徽·廣陰亭詩
- 遙知素影千家共,不獨秋光此地多。 -- 出自宋·陳文蔚·又和歐陽國瑞韻
- 不而繁桃俗杏栽,詩懷端為此花開。 -- 出自宋·陳文蔚·老人及兒輩皆和再用前韻
- 看看膝下成雙艱,為應君家此段奇。 -- 出自宋·陳文蔚·趙河源幼子種蓮於盆池一干開雙葉戲作小詩時
- 芳園十畝面東開,春色知從此地來。 -- 出自宋·陳文蔚·趙湖州東園雜詠和人韻·先春堂
- 千年華表曾留語,萬里青云此息肩。 -- 出自宋·陳襄·和詠鶴
- 班春無術勸污萊,五十年間此一回。 -- 出自宋·陳襄·題張渚道中
- 盤盤英氣四紆馀,定有仙人此地居。 -- 出自宋·陳襄·題仙居偉羌山六絕
- 碧山如畫豁吟眸,信是神仙此地游。 -- 出自宋·陳效·行部仙游
- 有客云山深處臥,靜中同向此心觀。 -- 出自宋·陳巖·靜觀亭
- 膠擾勞生鼎中沸,有官不換此身閒。 -- 出自宋·陳巖·臥云庵
- 回合煙光疊翠屏,東南山水此為靈。 -- 出自宋·陳堯叟·洞霄宮
- 摩挲與問金城柳,頗嘗見有此舉否。 -- 出自宋·陳元晉·上姚贛州鏞壽
- 換骨丹砂應幾轉,吾生結得此緣不。 -- 出自宋·陳元通·九仙山
- 千丈飛崖倚半空,火云時節此清風。 -- 出自宋·陳宗禮·石仙觀
- 百里青山數曲溪,茂林修竹此高樓。 -- 出自宋·陳最·題方干舊隱
- 沖雨西來又雨歸,出門重為此山悲。 -- 出自宋·程秘·題妙庭觀
- 芙蓉堂下水溟溟,老去難禁此段清。 -- 出自宋·崔鶠·詩四首
- 當年詩雨堂前夢,得似從容此一杯。 -- 出自宋·戴表元·秦題孫使君池館
- 物景四時俱是爽,江流三面此為寬。 -- 出自宋·戴栩·題朝爽軒
- 雄峰峻峙煥朱明,元圣清虛此耀真。 -- 出自宋·單縣君·沖虛觀
- 照有馀輝眾人共,取之不禁此湖收。 -- 出自宋·鄧深·何先生月湖樓
- 此去不知千載后,有人來講此圖無。 -- 出自宋·鄧希恕·游道巖觀有引
- 五年湘水聽霜楓,長樂初聞此夜鐘。 -- 出自宋·鄧忠臣·感興復用鐘字韻戲呈同舍
- 民瞻熊軾咸相謂,太守經行此未嘗。 -- 出自宋·刁約·過漁浦作
- 祇待歸休林下去,來同靈默此安禪。 -- 出自宋·刁約·游五泄山
- 樓殿盡知隨處盛,水林獨愛此中清。 -- 出自宋·丁寶臣·留師崇法院
- 我輩周旋實地中,此身窮處此心通。 -- 出自宋·杜范·高兄徐倉高弟和劉公之兩絕見寄再韻謝之
- 偶爾相逢成勝概,平生襟抱此中開。 -- 出自宋·杜范·偶屬成嵬字韻錄呈六十叔二首
- 插架牙簽富鄴侯,戲將翰墨此中游。 -- 出自宋·杜范·復用韻以見別情
- 壯哉蘭若當時志,已矣云山此日原。 -- 出自宋·杜范·挽□□
- 酒興處憐今老矣,詩腸無奈此情何。 -- 出自宋·杜范·得雪稱賀馬上得五十六字
- 羲獻有靈應悵望,當時不見此風騷。 -- 出自宋·杜衍·鄉有好事者出君謨行草八分書數幅中有梅圣俞
- 云間龍鶴隱峰巒,袖手何妨此考槃。 -- 出自宋·度正·上李大參
- 說到神仙事渺茫,壽春亙古此靈場。 -- 出自宋·范仁仲·題梅山
- 萬樹遮山難覓寺,百川入海此歸墟。 -- 出自宋·范同·焦山
- 我欲研硃同點易,先生肯位此中無。 -- 出自宋·方逢振·峽塾講中庸第二章詩
- 才調極高心轉小,近時人物此尤難。 -- 出自宋·方回·呈呂使君二首
- 濂翁傳到紫陽朱,復見嘉端此大儒。 -- 出自宋·方回·讀魏鶴山先生渠陽集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