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在第4個字的詩句
杖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溫顏幾杖適,弱質衣冠恪。 -- 出自宋·曾鞏·八月二十九日小飲
- 何妨倚杖雪垂肩。 -- 出自宋·朱敦儒·鷓鴣天·草草園林作洛川
- 拖條竹杖家家酒,上個籃輿處處山。 -- 出自宋·朱敦儒·鷓鴣天·檢盡歷頭冬又殘
- 先生筇杖是生涯。 -- 出自宋·朱敦儒·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 初時拄杖向鄰村,漸到清明亦杜門。 -- 出自唐·司空圖·狂題十八首
- 可憐藜杖者,真個種瓜侯。 -- 出自唐·司空圖·休休亭
- 行游筇杖瘦,嘯傲幅巾斜。 -- 出自宋·司馬光·歸田詩
- 旁無幾杖身輕健,應為心閑得自如。 -- 出自宋·司馬光·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
- 鹿裘藜杖偏宜老,紫陌紅塵不稱閑。 -- 出自宋·司馬光·新買疊石莊再用前韻招景仁
- 步檐倚杖候晨星。 -- 出自元·元好問·鷓鴣天 宿趙州
- 鹿巾藜杖葛衣輕,雨歇池邊晚吹清。 -- 出自唐·韋莊·雨霽池上作呈侯學士
- 因攜竹杖聞龍氣,為使仙童帶橘香。 -- 出自唐·韋莊·王道者
- 戲以藜杖尖,斲破黃琉璃。 -- 出自宋·白玉蟾·百丈巖觀水
- 明朝拄杖知何處,猿叫千山月滿湖。 -- 出自宋·白玉蟾·別李仁甫
- 醉醒曳杖訪松關,正在黃昏杳靄間。 -- 出自宋·白玉蟾·夢中得五十六字
- 有時拄杖青松畔,便是人間快活仙。 -- 出自宋·白玉蟾·清貧軒
- 芒鞋竹杖一彈指,三十六峰落眉尾。 -- 出自宋·白玉蟾·題三清殿后壁
- 于今拄杖挑明月,云滿千山何處尋。 -- 出自宋·白玉蟾·送林古虛歸閩
- 笑攜藜杖倚寒松,現世神仙一拙翁。 -- 出自宋·白玉蟾·拙庵
- 鄱陽策杖抵巖巔,舊有丹爐鎖暮煙。 -- 出自宋·白玉蟾·贊歷代天師·第四代諱滋字元微
- 緇林見杖挐。 -- 出自南北·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 九
- 詢開士、杖錫何來? -- 出自清·陳維崧·泥蓮庵夜宿,同子萬弟與寺僧閑話(庵外有白
- 都將苴杖淚,并作苦寒吟。 -- 出自清·陳維崧·將歸留別練塘諸子
- 荊南旋杖缽,渭北限津梁。 -- 出自唐·宋之問·送沙門泓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
- 才聞錫杖離三楚,又說隨緣向五臺。 -- 出自唐·杜荀鶴·贈袒肩和尚
- 龐眉倚杖禪僧起,輕翅縈枝舞蝶來。 -- 出自唐·權德輿·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 平明抱杖入田中,十穗蕭條九穗空。 -- 出自唐·陸龜蒙·五歌·刈獲
- 閑來倚杖柴門口,鳥下深枝啄晚蟲。 -- 出自唐·陸龜蒙·閑居雜題五首·鳴蜩早
- 虛洞策杖鳴,低云拂衣濕。 -- 出自唐·王灣·奉使登終南山
- 手便筇杖冷,頭喜葛巾輕。 -- 出自唐·司空曙·病中寄鄭十六兄
- 輕將玉杖敲花片,旋把金鞭約柳枝。 -- 出自唐·張祜·公子行
- 一身扶杖二兒隨。 -- 出自唐·張祜·句
- 葫蘆拄杖為行李。 -- 出自宋·無名氏·踏莎行·一領布袍
- 老癃策杖相扶。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老夫倚杖久,三嘆造物大。 -- 出自宋·無名氏·永清溪石壁
- 幸容操杖履,酒掃近丘墻。 -- 出自宋·王禹偁·東門送郎吏行寄承旨宋侍郎
- 筇杖藜杖到手拄,南園北園隨意之。 -- 出自宋·邵雍·首尾吟
- 今君撰杖屨,還向府中趍。 -- 出自宋·晁補之·送呂承奉至山從呂龍圖晉伯辟秦州機宜
- 借君筇杖穿奇崄,直至西峰小九華。 -- 出自宋·晁補之·齊山怪石森聳其西峰日小九華
- 芒鞋曳杖逐鐮籠,當午未食饑燒心。 -- 出自宋·晁補之·閻子常攜琴入村
- 芒鞋竹杖最關身,散發披衣不待人。 -- 出自宋·陳師道·絕句四首
- 力微須杖起,心在與誰同。 -- 出自宋·陳師道·病起
- 蒲團藜杖焚香坐,此意此時無點塵。 -- 出自宋·陳師道·謝贇闍梨見訪
- 黃塵扶杖笑鄰女,白衫騎驢驚市人。 -- 出自宋·陳師道·贈知命
- 誰敲拄杖碧溪灣,得見霞城老則山。 -- 出自宋·陳著·次韻吳山甫
- 草鞋藜杖,素冠蓬鬢,弱笠與蓑衣。 -- 出自元·姬翼·太常引·幻塵擾擾夢魂飛
- 青鞋拄杖,鶉衣百衲,沿身輕快。 -- 出自元·姬翼·水龍吟·萬塵諸累重重
- 橫擔拄杖,唱個哩羅哩。 -- 出自元·姬翼·驀山溪·眨眉瞬目
- 芒鞋藜杖猶在,唯憶扣玄關。 -- 出自元·姬翼·水調歌頭 憶法眷伯瑜老
- 低頭放杖。 -- 出自元·姬翼·月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