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在第11個(gè)字的詩(shī)句
杖在第一十一個(gè)字的詩(shī)句
- 巖半松門敞不關(guān),芒鞋竹杖重躋攀。 -- 出自宋·林誠(chéng)仲·游瑞巖
- 繭村紙簾大如蓆,拆拆藜杖金雀飛。 -- 出自宋·林光朝·鞭春行
- 嘗聞仙人渡海術(shù),授以尺杖如飛龍。 -- 出自宋·林岊·礲巖
- 八月星槎來海上,九天藜杖照人間。 -- 出自宋·牟巘五·宴交代趙寺丞樂語口號(hào)
- 喜見人間百歲翁,青鞋藜杖步如風(fēng)。 -- 出自宋·潘從大·贈(zèng)無庵沈相師
- 榻上殘書已倦攤,幅巾藜杖出柴關(guān)。 -- 出自宋·丘葵·信步
- 日暮荒村苦無伴,虛廓曳杖自行吟。 -- 出自宋·丘葵·重漩孩子相院
- 不似山南似山北,直須拄杖叩門時(shí)。 -- 出自宋·釋寶曇·興化存公作竹林新亭雪庵雪林二老同賦次韻
- 放下茶甌答了話,把得拄杖東西行。 -- 出自宋·釋慧空·謝丹山秀首座竹筇
- 頭上笠,腰下包,清風(fēng)明月杖頭挑。 -- 出自宋·釋慧圓·偈
- 草鞵跟斷眼皮橫,善財(cái)拄杖生三節(jié)。 -- 出自宋·釋慧遠(yuǎn)·楞嚴(yán)六根·意根了知
- 壁上葫蘆風(fēng)打落,床頭拄杖被塵埋。 -- 出自宋·釋如珙·永藏主到雁蕩山放牧寮請(qǐng)益
- 趙州老子村校書,一條拄杖兩人舁。 -- 出自宋·釋玿·頌古三十一首
- 不到蓬萊又幾時(shí),且搘筇杖看云移。 -- 出自宋·釋紹嵩·再登蓬萊閣
- 林下野人思報(bào)德,只憑拄杖為流通。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
- 說甚解空稱第一,只堪倚杖獨(dú)沉吟。 -- 出自宋·釋師范·須菩提贊
- 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惟。 -- 出自宋·釋惟政·辭侍郎蔣公讌客見招
- 霞服云冠游上苑,芒鞋竹杖過幽扉。 -- 出自宋·釋心月·送丁高士
- 雪人通身卻吃罵,兔角拄杖三十下。 -- 出自宋·釋印肅·偈頌十四首
- 豈在文言多卜度,德山拄杖不敲槽。 -- 出自宋·釋印肅·造袁州浮橋語
- 無限水邊林下客,謾將竹杖度須彌。 -- 出自宋·釋原妙·偈頌六十七首
- 城寺思?xì)w興忽生,又?jǐn)y筇杖出云扃。 -- 出自宋·釋圓悟·送壁上人歸承天寺
- 了無所住,照不失虛,無影杖子兩人扶。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如何淮風(fēng)遏行色,不得扶杖相參隨。 -- 出自宋·釋正覺·游龜山和何學(xué)士
- 野老痿羸兼破挈,手?jǐn)y玉杖夜深行。 -- 出自宋·釋子淳·頌古一○一首
- 信腳出門行大路,橫擔(dān)拄杖唱山歌。 -- 出自宋·釋宗杲·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 喚作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 -- 出自宋·釋宗璉·偈五首
- 山僧口似匾擔(dān),說禪煩拄杖子。 -- 出自宋·釋宗演·頌古二十四首
- 好是今朝乘快便,又?jǐn)y藜杖過它山。 -- 出自宋·釋祖先·偈頌四十二首
- 絮盡花空碧漲當(dāng),幅巾藜杖度前林。 -- 出自宋·舒岳祥·綠陰
- 瓦礫成灘無鳥雀,荊蒿如杖有狐貍。 -- 出自宋·舒岳祥·歸故園
- 荷葉如錢三月時(shí),幅巾藜杖一追隨。 -- 出自宋·宋高宗·題劉松年畫團(tuán)扇二首
- 強(qiáng)效瓊杯哦慶語,欲將鐵杖壽真仙。 -- 出自宋·唐仲友·賀孫知從改章服
- 東崦人家三百樹,與君扶杖試尋之。 -- 出自宋·滕岑·惜梅
- 有時(shí)放意枕書臥,亦復(fù)倚杖看荷翻。 -- 出自宋·王洋·次韻周秀實(shí)見寄長(zhǎng)篇
- 兩橋近山轉(zhuǎn)清絕,客攜筇杖半?yún)t臲。 -- 出自宋·王洋·路居士山水歌
- 客里登高意若何,笑扶藜杖興還多。 -- 出自宋·吳可·次韻黃簿九日
- 自枕曲肱安澹泊,閑挑拄杖亦風(fēng)流。 -- 出自宋·薛嵎·賦陳子在瓢飲
- 折得梅花須寄我,不然攜杖早相過。 -- 出自宋·楊公遠(yuǎn)·次韻別黃山中
- 體不勤勞谷不分,毅然植杖俯而耘。 -- 出自宋·張九成·論語絕句一百首
- 寄語沖虛諸道友,芒鞋竹杖不須埋。 -- 出自宋·趙子甄·寄道友
- 坐忘默識(shí)形骸外,持缽植杖風(fēng)露前。 -- 出自宋·折彥質(zhì)·觀汪丞相所藏崔白畫羅漢
- 人欲求真好修煉,莫徒將杖叩苔痕。 -- 出自宋·祖無擇·劉仙石
- 《驪駒》歌罷將奈何,倚杖江南望江北。 -- 出自元·成廷珪·長(zhǎng)江送別圖送周平叔之通州丞
- 須臾眼暗燭欲盡,惟以拄杖相敲鏗。 -- 出自元·周砥·張公洞
- 萬里秋光旅夜清,空庭倚杖轉(zhuǎn)傷情。 -- 出自明·林春澤·中秋清源公署
- 漫說江南千萬里,只須扶杖便江頭。 -- 出自明·茅元儀·江村村外有野水一灣就看秋色
- 為掛蒲團(tuán)思往日,因彈錫杖憶當(dāng)時(shí)。 -- 出自明·盛時(shí)泰·寶應(yīng)朱公曾乞蒲團(tuán)于僧潤(rùn)歸櫬江州潤(rùn)乃買舟赴
- 炬炳蓮花歸學(xué)士,燈然梨杖致仙翁。 -- 出自明·魏觀·舊大本堂
- 寥寥小巷絕人跡,誰肯柱杖過吾家。 -- 出自明·吳寬·雪中李世賢招觀東坡清虛堂詩(shī)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