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第10個字的詩句
曾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烏江空墮將軍淚,蜀國曾招望帝魂。 -- 出自宋·陳必復(fù)·防風(fēng)氏廟
- 天下比來幾西子,水中曾見百東坡。 -- 出自宋·陳大震·西湖
- 鳳銜初下新頒詔,雞舌曾聞舊賜香。 -- 出自宋·陳棣·送鄭舜舉赴闕
- 人間未省見三絕,天上曾觀瑞五云。 -- 出自宋·陳棣·鄭倅生辰
- 故人何止十年別,上座曾同千里行。 -- 出自宋·陳棣·高師魯以詩求鶴膝杖且有詩壇尋盟之語戲次其
- 舊賞去何有,新詩得未曾。 -- 出自宋·陳棣·縱目
- 鼎湖不挾宇宙去,驪墓曾包山海來。 -- 出自宋·陳杰·見諸君感事之作
- 三葩五蕊好事家,問渠曾識如許花。 -- 出自宋·陳杰·林告院伯文送菊大如蓋予謂惟黃繖兩字可極形
- 甲第人家萬木犀,著忙曾看盛天時。 -- 出自宋·陳杰·小桂二首
- 萬古南州人似玉,千秋曾子筆如椽。 -- 出自宋·陳杰·徐祠曾碑久仆前山長胡端逸與士友共豎之邀予
- 怪怪奇奇人莫問,媧皇曾把補(bǔ)天來。 -- 出自宋·陳宓·閏月五日題武夷
- 進(jìn)取不隨馀子后,文章曾作幾人師。 -- 出自宋·陳宓·贈翁子西
- 濃陰尚想升平日,老干曾經(jīng)五百年。 -- 出自宋·陳宓·次劉制干潛夫趣續(xù)譜韻
- 山中急辦瞻塋舍,囊里曾無過□珍。 -- 出自宋·陳宓·挽方瓊州恭人
- 美譽清名世所推,南州曾作幾人師。 -- 出自宋·陳宓·送陳國正
- 胸襟但貯五千卷,意慮曾無分寸私。 -- 出自宋·陳宓·謾題
- 院宇蕭蕭鎖暮煙,昔人曾見此升仙。 -- 出自宋·陳師韓·董奉山
- 空愛掌痕侵碧漢,無人曾嘆巨靈仙。 -- 出自宋·陳摶·華山
- 乞得湖山養(yǎng)病身,花時曾共憶行春。 -- 出自宋·陳襄·和子瞻沿牒京口憶西湖寒食出游見寄二首
- 義高管鄭徵猷遠(yuǎn),名重曾顏德行全。 -- 出自宋·陳象輿·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不是潛藏杜塵世,有人曾見碧蟾來。 -- 出自宋·陳洵直·無骨箬
- 望望梧桐一劃齊,山深曾是鳳來棲。 -- 出自宋·陳巖·鳳皇嶺
- 蘭芷春風(fēng)滿地香,謫仙曾臥白云鄉(xiāng)。 -- 出自宋·陳巖·李白書堂
- 一念來從金粟洞,三生曾伴赤松仙。 -- 出自宋·陳元晉·上留提刑壽
- 經(jīng)營須通山鬼意,開鑿曾煩祖龍力。 -- 出自宋·戴表元·達(dá)觀亭歌為健康徐氏作
- 吾評此論殊未公,峻詆曾經(jīng)孔文舉。 -- 出自宋·戴表元·積雨小齋喜袁太初舒叔恭兩生至
- 一樣春風(fēng)好毛羽,回頭曾管蜀山川。 -- 出自宋·戴表元·同曹泰宇賦寶化鳳花二首
- 白袍只作東土音,黑頭曾射南宮策。 -- 出自宋·戴表元·騎馬行答贈吳中張子潛鄉(xiāng)貢
- 黃蝶終歸穿硯手,青藜曾照聚書家。 -- 出自宋·戴表元·於杭州九月送袁太初赴寧海教官
- 月湖先生樂山水,搜奇曾不遠(yuǎn)千里。 -- 出自宋·鄧深·月湖新得浮石巖
- 九重行侍君王宴,五度曾乘御史驄。 -- 出自宋·董天吉·壽千奴監(jiān)司
- 隴西公府俱名勝,元獻(xiàn)曾孫號最賢。 -- 出自宋·度正·呈晏制干二首
- 生香馥郁浮四座,得未曾有天非慳。 -- 出自宋·度正·壽黃運使
- 情厚未忘蓮社約,分深曾伴橘洲居。 -- 出自宋·范杲·寄宣議大師英公
- 世科莫訝爭寒畯,少作曾看到老成。 -- 出自宋·方大琮·送李兄赴省
- 人從此充拓,四海皆閔曾。 -- 出自宋·方逢辰·雞雛吟
- 萬里皇華遣使辀,姓名曾覆御前甌。 -- 出自宋·方逢辰·被召不赴
- 咋舌噬臍更搖手,顏瓢曾瑟外何求。 -- 出自宋·方回·病后夏初雜書近況十首
- 也曾輸與林靈素,頂上曾纓德士冠。 -- 出自宋·方回·記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 想見八梅冢無物,生前曾笑馬相如。 -- 出自宋·方回·記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 歐九登庸柳七棄,昭陵曾筑太平基。 -- 出自宋·方回·送紫陽王山長俊甫如武林五首
- 詩成不覺千篇易,書讀曾逾萬卷多。 -- 出自宋·方回·寄康慶之錢塘二首
- 樹形萬怪石千奇,我亦曾行亦有詩。 -- 出自宋·方回·次韻徐贊府蜚英八首
- 重陽菊料千絲紫,隆準(zhǔn)曾孫卻解看。 -- 出自宋·方回·秋日古蘭花十首
- 塞雁又為江左客,菊花曾識晉時人。 -- 出自宋·方回·九月初四日大風(fēng)雨近重陽無酒夜成二首
- 休兵三十有余齡,鐵馬曾來似不曾。 -- 出自宋·方回·乙巳三月十五日監(jiān)察御史王東溪節(jié)宿戒方回萬
- 修程萬里未為賒,年少曾逢世運嘉。 -- 出自宋·方回·次韻前廣德趙教授
- 花不忍看春哭后,金何曾惜歲齋僧。 -- 出自宋·方回·南唐
- 三從分定付之天,捧案曾無月再圓。 -- 出自宋·方回·題汪氏孝節(jié)堂
- 凄其廿載龍門夢,墊角曾登李尹舟。 -- 出自宋·方回·朱用和用予南山舊韻次謝并呈羅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