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在第3個字的詩句
旌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不領旌旗行,恐驚禽鹿散。 -- 出自宋·蔣堂·虎丘山
- 馬鳴旌旆搖,雪滿關山道。 -- 出自宋·李處權·次韻陳叔易三首
- 南國旌旗猶滅沒,中原豺虎正縱橫。 -- 出自宋·李處權·送李全甫
- 小隊旌幢三十六,龍聲馬影隔云飛。 -- 出自宋·劉渙·小游仙詞
- 仍聞旌表門閭后,朝士褒稱過百篇。 -- 出自宋·劉騭·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目斷旌旗暮天闊,龍峰峰上倚層樓。 -- 出自宋·呂誨·寄堯夫三首
- 幾朝旌表映門閭,更賞林園入畫圖。 -- 出自宋·呂祐之·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休用旌陽持劍起,憐渠終夜抱珠吟。 -- 出自宋·羅相·題翠蛟
- 拂曉旌幢遠訪真,洞中和氣一番新。 -- 出自宋·饒師道·游麻姑山
- 非特旌于往古,亦乃詔于來今。 -- 出自宋·釋道沖·曹源和尚贊
- 閃爍旌旗驟往來,幾人遙望起疑猜。 -- 出自宋·釋師范·頌古四十四首
- 岸頭旌旗簇五馬,一櫓飛艎信東下。 -- 出自宋·舒煥·和蘇子瞻觀百步洪原韻
- 天邊旌旆看悠悠,父老雪涕爭攀輈。 -- 出自宋·舒坦·粹老使君前被召約往它山謁善政侯祠既不果以
- 茅君旌屢降,弘景駕常延。 -- 出自宋·宋無·寄眠云處士
- 參盡旌麾石,馳驅將相前。 -- 出自宋·宋無·送牟都事景陽赴浙東師幕
- 萬乘旌旗沖曉過,兩宮輿輦詰朝來。 -- 出自宋·蘇頌·次韻諸公從駕景靈宮二首
- 至今旌旆曾游處,猶道當時樂事多。 -- 出自宋·蘇頌·和梁簽判潁州西湖十三題·去思堂
- 六闕旌門事若何,諸生常不絕弦歌。 -- 出自宋·孫何·詠華林書院
- 水際旌旗影,風前鼓吹聲。 -- 出自宋·田瑜·送鈐轄館使王公
- 西晉旌陽令,南昌鐵柱宮。 -- 出自宋·王阮·鐵柱觀一首
- 搖搖旌旆出洪都,彌望田疇總廢墟。 -- 出自宋·王阮·出豐城一首
- 翠羽旌幢仙子隊,紫云樓閣玉皇家。 -- 出自宋·王世寧·臨終作
- 十年旌旗中,未得洗兵馬,羽書固所先,民簿乃付且。 -- 出自宋·王洋·寄題安福鳳林橋
- 開如旌旗揚,斂如圭綬直。 -- 出自宋·五邁·題江郎石
- 一舉旌旗到三吳,全軍接上甘泉書。 -- 出自宋·徐璋·送舉人
- 翩翩旌旆下吾邦,六邑喧傳姓字香。 -- 出自宋·楊公遠·見王書史系按察司所委平反勸課
- 門閭旌表芝蘭貴,科第聯芳桂籍香。 -- 出自宋·楊徵·題徐氏金湖書院
- 渭水旌旗歸故都,江上空存八陣圖。 -- 出自宋·于石·梁父吟
- 千里旌旗擁六飛,投簪欲上釣魚饑。 -- 出自宋·余知閣·絕句三首
- 出郭旌旗及曉晴,朔風凜凜水泠泠。 -- 出自宋·喻良能·陪通守李丈出郊
- 謝公旌旆巡山后,千里殷勤寄好詞。 -- 出自宋·袁甫·蒙程伯寓知府給事以仆生祠妙唱見寄輒次韻奉
- 特書旌死節,大字刻豐碑。 -- 出自宋·張祁·廬州詩
- 觸目旌旗非族類,無言桃李少精神。 -- 出自宋·趙萬年·二月三日登城郊外春色可人而虜騎未退
- 高賢旌好事,二記聳龜趺。 -- 出自宋·祖無擇·題三教圓通堂
- 萬乘旌旗不自尊,魂魄猶為故鄉惜。 -- 出自元·張昱·過歌風臺
- 吳越旌旗二千載,落霞多處一登臺。 -- 出自明·蔡羽·吳門夏日
- 誰把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天邊。 -- 出自明·陳第·奉送戚都護歸田四首
- 上苑旌旗回夜獵,建章鐘鼓散晨朝。 -- 出自明·顧璘·擬宮怨(七首)
- 兩行旌旆引鳴笳,萬騎宵嚴不敢嘩。 -- 出自明·郭登·軍回
- 平野旌旗合,川原鼓角悲。 -- 出自明·韓邦靖·破賊
- 云繞旌旗來五柞,春隨簫鼓到長楊。 -- 出自明·韓邦靖·圣上西巡歌(八首)
- 十萬旌旗閃絳云,三千龍虎鎮雄軍。 -- 出自明·韓上桂·東征歌四首
- 雁門旌旗塞江口,蛾眉哭聲徹南斗。 -- 出自明·皇甫涍·翠華歌奉寄白巖喬司馬
- 回首旌旗猶未定,晚來風起玉河堤。 -- 出自明·陸釴·三月十八日與亨甫歸自城西并玉河而北見宮樹
- 鐵柱旌旗白晝懸,潯陽煙火上薰天。 -- 出自明·南元善·前巡幸歌(二首)
- 敢望旌旗臨細柳,早聞烽火達甘泉。 -- 出自明·彭年·庚戌秋書事八首
- 悠悠旌旆碧云端,遠去孤城入亂山。 -- 出自明·浦源·送荊南師戶侯移鎮公安
- 想當旌陽初鑄成,橐籥元氣驅六丁。 -- 出自明·蘇伯衡·玄潭古劍歌
- 清晨旌節三川去,今日車書萬國同。 -- 出自明·蘇伯衡·送蔡思賢參政使蜀
- 隱隱旌旗飐落暉,方山遙望錦城圍。 -- 出自明·孫蕡·闕門書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