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在第3個字的詩句
旌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羽衛旌旙花作隊,雍熙民泰俱闤阓。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川谷旌麾暗,風塵戰血腥。 -- 出自宋·楊時·感事
- 夾道旌麾動,陰霾萬里開。 -- 出自宋·楊時·和潭俯張朝請行縣言懷
- 已得旌陽傳道妙,猶從彭澤乞詩靈。 -- 出自宋·曾豐·閣皂山道士晏時中過我南浦久之告歸三首
- 山作旌幢擁,江絣鏡面平。 -- 出自明·陳憲章·悅城
- 見擁旌旄治軍旅,知親筆硯事文章。 -- 出自唐·令狐楚·節度宣武酬樂天夢得
- 王孫旌節歸來好,莫使王孫恨更新。 -- 出自宋·晁說之·歲暮聞武泰節使將歸金陵
- 柳拂旌門暗,蘭依帳殿生。 -- 出自唐·沈佺期·昆明池侍宴應制
- 幾簇旌旗秋色里,百年陵闕淚痕中。 -- 出自宋·劉克莊·新亭
- 長樂旌旗改,平泉竹石荒。 -- 出自宋·劉克莊·挽王簡卿侍郎三首
- 萬里旌旗真屬命,一丘耕釣且隨緣。 -- 出自宋·劉克莊·去春
- 易鎮旌旗遠,趨朝劍履便。 -- 出自宋·徐璣·送太守傅尚書易鎮當涂二十韻
- 幾日旌幢延駿馬,到時冰玉動華堂。 -- 出自唐·趙嘏·送薛耽先輩歸謁漢南
- 照階旌旆交輝映,環座笙歌競勸酬。 -- 出自宋·周必大·請盧帥樂語口號
- 鶴雁旌旗導紫軿,方瞳秋水照人明。 -- 出自宋·洪咨夔·壽鄒茶使二首
- 盡日旌旗停曲岸,滿潭鉦鼓競飛舟。 -- 出自宋·蔡襄·寒食西湖
- 唯馀旌旆影,相逐去悠悠。 -- 出自唐·儲光羲·隴頭水送別
- 一別旌旗已一年,二林真子勸安禪。 -- 出自唐·貫休·上盧使君
- 況從旌旗近鸞鳳,可憐談笑出塵埃。 -- 出自唐·貫休·陪馮使君游六首·迎仙閣
- 曷由旌不朽,盛美流歌引。 -- 出自唐·皎然·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會諸文士東堂重
- 龍繞旌竿獸滿旗,翻營乍似雪中移。 -- 出自唐·戎昱·出軍
- 千騎旌麾遠,去尋直、忙中心了。 -- 出自宋·黃裳·青門引/青門飲
- 何如旌旆郁相連。 -- 出自宋·葉夢得·臨江仙·瀲滟湖光供一笑
- 卷霓旌。 -- 出自宋·葉夢得·江城子·銀濤無際卷蓬瀛
- 黃堂旌旆曉排衙,喜見賓僚重賀雪。 -- 出自宋·劉子翚·次韻盧贊元再喜雪
- 南徼旌旗萬里回,中天城闕九重開。 -- 出自元·傅若金·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
- 抗大旌,懸絕幕,天子喻書通玉帛,胡宗■■未沓譯。 -- 出自元·楊維楨·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 樓船旌旆龍矯矯,云關金鼓雷■■。 -- 出自元·楊維楨·髯將軍
- 樓前旌旗芳草闊,紫燕未歸簾半卷。 -- 出自明·楊基·春風行
- 風倦旌旗走,野平車馬馳。 -- 出自近代·弘一·登輪感賦
- 五丈旌旗色,百層枌橑光。 -- 出自唐·蘇颋·敬和崔尚書大明朝堂雨后望終南山見示之作
- 霧灑旌旗云外出,風回巖岫雨中移。 -- 出自唐·蘇颋·侍宴安樂公主山莊應制
- 展驥旌時杰,談雞美代賢。 -- 出自唐·李乂·餞許州宋司馬赴任
- 斜飄旌旆過戎帳,半雜風沙入戍樓。 -- 出自唐·翁綬·橫吹曲辭·雨雪曲
- 原隰旌門里,風云扆座隅。 -- 出自唐·劉憲·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 川狹旌門抵,巖高蔽帳臨。 -- 出自唐·崔湜·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
- 天子旌旗過細柳,匈奴運數盡枯楊。 -- 出自唐·崔融·從軍行
- 兩地旌旗擁一身,半緣傷舊半榮新。 -- 出自唐·薛能·許州旌節到作
- 十萬旌旗移巨鎮,幾多輗軏負孤莊。 -- 出自唐·薛能·將赴鎮過太康縣有題
- 山斷旌旗出,天晴劍珮光。 -- 出自宋·陳羽·送戴端公赴容州
- 歷亂旌旗轉云樹,參差臺榭入煙霄。 -- 出自唐·趙彥昭·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南擁旌旗照海傍,甘泉新第從臣章。 -- 出自宋·王珪·送元厚之待制出守福唐
- 日斜旌騎轉,休氣滿林塘。 -- 出自唐·宗楚客·正月晦日侍宴浐水應制賦得長字
- 軍容旌節送,國命錦車傳。 -- 出自唐·韋元旦·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 夾岸旌旗疏輦道,中流簫鼓振樓船。 -- 出自唐·韋元旦·興慶池侍宴應制
- 鸞鳳旌旗拂曉陳,魚龍角牴大明辰。 -- 出自唐·韋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
- 作瑞旌君德,披文協帝謨。 -- 出自唐·丁澤·龜負圖(東都試)
- 風急旌旗亂,刁斗三更。 -- 出自宋·劉潛·六州歌頭·秦亡草昧
- 擁雙旌歸去。 -- 出自宋·陳鳳儀·一絡索/一落縈
- 榮見旌旗卻再來。 -- 出自宋·沈唐·南鄉子·朝覲俯堯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