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在第3個字的詩句
旌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漢家旌旆連圍合,奉國山川入望低。 -- 出自宋·司馬光·春獵
- 黃帝旌旗去不回,空余片石碧崔嵬。 -- 出自唐·徐凝·題縉云山鼎池二首
- 五馬旌□浮喜色,南溪風月要新詩。 -- 出自元·元好問·浣溪沙·瓊壓為漿作卮
- 他年旌節看歸榮。 -- 出自元·元好問·西江月·物外神仙風骨
-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 出自元·元好問·登恒山
- 滿眼旌旗驚世路,閉門風雪羨山家。 -- 出自元·元好問·昆陽
- 十里旌旗十萬兵,等閑游獵出軍城。 -- 出自唐·韋莊·觀浙西府相畋游
- 雖宰旌陽應施藥,本求勾漏為修丹。 -- 出自宋·白玉蟾·題岳祠
- 一自旌陽縣歸來,拔宅騰空入金闕。 -- 出自宋·白玉蟾·許旌陽贊
- 諸將旌麾非一統,大藩衣服變三苗。 -- 出自明·劉基·夜坐有懷呈石末公
- 云是旌陽許縣令,躡蹻佩劍來相尋。 -- 出自明·劉基·道士周玄初鶴林行
- 愿逐旌旗轉,飄飄侍直廬。 -- 出自唐·董思恭·詠虹(一作虹蜺)
- 百尺旌竿沉黑云,邊笳落日不堪聞。 -- 出自唐·常建·張公子行
- 韋門旌舊德,班氏業前書。 -- 出自唐·宋之問·故趙王屬贈黃門侍郎上官公挽詞二首
- 夏辭旌旆已秋深,永夕思量淚滿襟。 -- 出自唐·杜荀鶴·寄臨海姚中丞
- 一卷旌收千騎虜,萬全身出百重圍。 -- 出自唐·張祜·從軍行
- 龍虎旌旗雨露飄,玉樓歌斷碧山遙。 -- 出自唐·張祜·連昌宮
- 千里旌麾,萬家燈火,曉來氣靄佳瑞。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千里旌麾
- 任雙旌五馬,飄轉南北。 -- 出自宋·無名氏·萬年歡
- 任雙旌五馬,暫從游逸。 -- 出自宋·無名氏·滿朝歡·一點箕星
- 舊國旌旄去,包原苑囿荒。 -- 出自宋·梅堯臣·吳仲庶殿院寄示與呂沖之馬仲涂唱和詩六篇邀
- 放仗旌旗方偃亞,回頭宮闕更嵯峨。 -- 出自宋·梅堯臣·元日朝
- 六街旌旆嚲虹蜺,仙仗參差羽衛齊。 -- 出自宋·王禹偁·南郊大禮詩
- 吟倚旌旗春過雨,醉聽刁斗夜含霜。 -- 出自宋·王禹偁·送郝校書從事相州
- 里行旌邑政,柱史登朝序。 -- 出自宋·王禹偁·五哀詩故尚書兵部侍郎瑯琊王公
- 擁霓旌月節,羽蓋芝*。 -- 出自元·姬翼·婆羅門引·洞天物外
- 廟祠旌潁鳳,溪水識巢牛。 -- 出自宋·宋祁·懷古眺望
- 宸篆旌碑首,刊文又幾秋。 -- 出自宋·宋祁·遣吏視諸公塋樹回有感·文正王丞相
- 樓船旌旆極天涯,一劍從軍兩鬢華。 -- 出自唐·許渾·南海府罷歸京口經大庾嶺贈張明府
- 謝傅旌旗控上游,盧郎樽俎借前籌。 -- 出自唐·楊巨源·酬盧員外
- 故府旌旗在,新軍羽校齊。 -- 出自唐·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別
-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緇塵。 -- 出自唐·李益·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
- 上公旌節在徐方,舊井莓苔近寢堂。 -- 出自唐·皇甫冉·彭祖井(一本題上有奉和王相公五字)
- 滿塞旌旗鎮上游,各分天子一方憂。 -- 出自唐·薛逢·感塞
- 戍遠旌幡少,年深帳幕低。 -- 出自唐·雍陶·僧金河戍客
- 健擁旌幢七十馀,苦吟還似在山居。 -- 出自宋·魏野·上知府大同王太尉六首
- 半壁旌旗佳麗地,十州鼓角郁蔥邊。 -- 出自宋·劉過·上金陵章侍郎
- 蔽日旌旗,連云檣櫨,白骨紛如雪。 -- 出自元·薩都剌·念奴嬌 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 蔽日旌旗,白骨紛如雪。 -- 出自元·薩都剌·百字令 登石頭城
- 宴罷旌旗搖暮靄,蔡經寂寞別群仙。 -- 出自唐·朱長文·蒙使君召預池光之會
- 門外旌旗猶坌拂,轅間款段已鳴嘶。 -- 出自宋·韓維·次韻
- 魯公旌旆鎮茲邦,曾奉樽罍佚老堂。 -- 出自宋·韓維·寄鄭州曾資政
- 故人旌旆鎮鄰城,未奏驪歌已愴情。 -- 出自宋·韓維·湖上招曼叔
- 行處旌幢參羽葆。 -- 出自宋·張掄·蝶戀花·絕想凝真天地表
- 便念旌陽劍,枉自染蛟腥。 -- 出自宋·葛長庚·水調歌頭·草漲一湖綠
- 棧轉旌搖水,崖高馬蹋松。 -- 出自唐·姚合·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
- 繞戶旌旗影,吹人鼓角風。 -- 出自唐·姚合·酬光祿田卿六韻見寄
- 相府旌旄重,還邀上客行。 -- 出自唐·姚合·送蕭正字往蔡州賀裴相淮西平
- 戎門旌節擁高臺,軍士南邊戍未回。 -- 出自明·李東陽·長沙竹枝歌(十首)
- 千里旌旗已渡江,蠻奴苦諫喚蕭郎。 -- 出自宋·鄧林·任蠻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