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在第11個字的詩句
手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
- 試握毛錐支勁敵,獨憐赤手強扶瘡。 -- 出自宋·陳造·次韻張守四首
- 堂基未及{左扌右勾},手澤俱成空。 -- 出自宋·吳泳·送長兒盤赴金陵典斛
- 歸去光明贏一著,笑渠袖手直旁觀。 -- 出自宋·吳泳·送梁漕江歸
- 君毋獨樂愈自高,亦當(dāng)以手援兒曹。 -- 出自宋·李廌·詠齋詩
- 五府辟書如齧鐵,八關(guān)炙手能令熱。 -- 出自宋·李新·歲盡行縣歸示時雨
- 幽蛩傍階如有話,皤罌在手更孤斟。 -- 出自宋·鄭剛中·夜坐
- 意象軒軒勢入云,為誰出手若經(jīng)綸。 -- 出自宋·鄭剛中·和江虞仲華山二絕·仙人掌
- 昂霄氣概看公等,金印入手真毫茫。 -- 出自宋·李彌遜·春送楊彥侯赴試建陽用曾南豐湖水碧韻
- 世慮薰心工制錦,時名唾手看連鰲。 -- 出自宋·李彌遜·送面夫赴試禮部
- 茶甌過眼見樽俎,蔬籌放手羅甘膻。 -- 出自宋·李彌遜·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書城中與梅公澤邵公序
- 去路兩肩擔(dān)不起,會看撒手得空回。 -- 出自宋·李彌遜·送慶侍者之凈眾
- 磊塊胸中何處洗,酒行到手莫停杯。 -- 出自宋·鄧肅·偶成二首
- 卻迫豺狼飛小艇,當(dāng)知捩手又翻羹。 -- 出自宋·鄧肅·和鄧成材五絕
- 文陣曾驚賢士關(guān),青衿袖手仰登壇。 -- 出自宋·鄧肅·林提學(xué)挽詞
- 英姿杰氣狹宇宙,卻立引手攀明河。 -- 出自宋·馮時行·夔帥范太尉生日
- 荊棘叢中少避鋒,歸來袖手十春冬。 -- 出自宋·馮時行·題村居
- 長鯨吸川欲酣醺,疾起信手驅(qū)風(fēng)云。 -- 出自宋·馮時行·紹興六年十月六日同信可舜弼進道謁隱甫值渠
- 馬入寒林驚宿鴉,羸僮呵手怯霜華。 -- 出自宋·馮時行·早行
- 睡魔憑物對我語,勸我停手開憤顏。 -- 出自宋·馮時行·責(zé)睡魔
- 須臾羲御崦嵫沒,相呼拍手騎龍歸。 -- 出自宋·曹勛·游仙四首
- 十里松風(fēng)一鞭穩(wěn),虎溪捉手亦奇哉。 -- 出自宋·曹勛·和錢處和大資四首
- 我亦欲尋潮揭去,擬求握手話風(fēng)期。 -- 出自宋·曹勛·書王應(yīng)夫題記后
- 聞道河陽花滿縣,欲從大手借春風(fēng)。 -- 出自宋·曹勛·小詩遺人謁邑令
- 不遣身心同槁灰,化工隨手自量裁。 -- 出自宋·胡寅·和仁仲治圃三首
- 醉里忘形俱可樂,別來握手兩無由。 -- 出自宋·吳芾·和魯憲見寄
- 靜處何妨共一龕,免教隨手翻還復(fù)。 -- 出自宋·吳芾·云龕
- 曾到蟾宮,玉輪乞得長隨手。 -- 出自宋·史浩·點絳唇·曾到蟾宮
- 摩頂尚記前生誤,墮地舉手一笑俱。 -- 出自宋·仲并·深正卿得男以詩慶之
- 桂樹團欒五百丈,月邊引手攀高枝。 -- 出自宋·李石·扇子詩
- 華袞借褒知不稱,累珠入手見須驚。 -- 出自宋·曾協(xié)·謝翁子履子進惠詩二首
- 適意平生水竹居,雌黃在手為藏書。 -- 出自宋·曾協(xié)·俞義仲挽詩
- 誰肯甘心迷簿領(lǐng),不如袖手傲家鄉(xiāng)。 -- 出自宋·洪適·望江南/憶江南
- 清景一失矢縱弦,藜杖到手勿作難。 -- 出自宋·李流謙·登無為冠鰲亭分韻得山字
- 遲君急旋共一醉,青衫入手無閒時。 -- 出自宋·李流謙·陳彥博擢第后歸拜先墓作此送之
- 先生后出掩前哲,天公著手自斲削。 -- 出自宋·李流謙·公歸行送王顯謨
- 想見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 -- 出自宋·李流謙·觀小兒甕戲
- 折枝要是不為爾,長劍在手無蛟鯨。 -- 出自宋·李流謙·送楊嗣清國錄出倅廣漢
- 合殿侍臣頒彩樹,誰家纖手送青絲。 -- 出自宋·姜特立·和劉建昌都下立春
- 多謝東皇不嫌棄,親將仙手寫金泥。 -- 出自宋·姜特立·曩備員宮屬令旨畫箑覓詩字以金書
- 山卉名花同一囿,調(diào)元妙手本無私。 -- 出自宋·姜特立·林和叔山園九詠·秀野
- 柳眼青蔥桃萼紅,東皇試手放春功。 -- 出自宋·李洪·雨中過幽居寺
- 喜見翻溪流細滑,卻思信手弄輕纖。 -- 出自宋·沈端節(jié)·浣溪沙
- 少時奮筆不肯已,老矣袖手便疎慵。 -- 出自宋·樓鑰·雪
- 雍容晉韶足夷曠,百家到手無停披。 -- 出自宋·樓鑰·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 還肯來游鄮山否,與君攜手上東樓。 -- 出自宋·樓鑰·謝滕宰彥可惠詩
- 纏縛千遭趁酒巡,環(huán)觀巧手競稱神。 -- 出自宋·樓鑰·戲和三絕·脫索
- 得待密房成玉蛹,送煩纖手剝新蓮。 -- 出自宋·舒邦佐·張推水亭賞蓮惠詩次韻
- 香暗折梅初點玉,鏡鸞呵手試新妝。 -- 出自宋·楊冠卿·四紋四時
- 屈指歸時花未老,一樽攜手過湖東。 -- 出自宋·趙善括·過清江懷莫謙父
- 安得仙人修月斧,與君攜手到中間。 -- 出自宋·虞儔·丁未禮部貢院監(jiān)門次張伯子判院韻兼簡正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