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在第13個字的詩句
戍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 出自唐·杜甫·兵車行
- 民間斗米兩三錢,萬里耕桑罷戍邊。 -- 出自宋·陸游·讀史
- 書生一飽依耕耒,壯士孤愁入戍笳。 -- 出自宋·陸游·晚過鄰曲
- 玉關雪急傳烽火,青海云開見戍樓。 -- 出自宋·陸游·枕上述夢
- 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 -- 出自唐·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 去年奔走不種田,今年遠丁差戍邊。 -- 出自元·王冕·江南民
- 如今暴骨多于土,猶點鄉兵作戍兵。 -- 出自唐·韋莊·憫耕者
- 昔人楊柳詠依依,曾與征夫說戍期。 -- 出自宋·宋祁·州將和丁內翰寄題延州龍圖新開柳湖五闋
- 不堪苦霧侵衰鬢,稍喜和煙入戍樓。 -- 出自宋·陳與義·次韻邢子友
- 蕪城西眺極滄流,漠漠春煙暗戍樓。 -- 出自唐·朱長文·春眺西上岡寄徐員外
- 送君無計路漫漫,玉笛聲悲遠戍間。 -- 出自宋·釋斯植·與趙五話別
- 朔風吹葉雁門秋,萬里煙塵昏戍樓。 -- 出自隋··雜曲歌辭·涼州歌第二
- 別離兩月不相逢,身佩弓刀從戍邏。 -- 出自明·高啟·答余左司沈別駕元夕會飲城南之作時在圍中
- 隱隱綽有棠陰地,忽乃遽及瓜戍期。 -- 出自宋·徐元杰·送上饒皇甫宰
- 河湟何計絕烽煙,免使征人更戍邊。 -- 出自唐·羅鄴·河湟
- 犬蹲屋角吠山月,鬼打鐘聲登戍樓。 -- 出自明·謝榛·送許參軍歸都下兼寄嚴冢宰敏卿
-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 -- 出自清·徐蘭·出關
- 斜飄旌旆過戎帳,半雜風沙入戍樓。 -- 出自唐·翁綬·橫吹曲辭·雨雪曲
- 吳檣楚柁自江海,聊復看云倚戍樓。 -- 出自宋·吳則禮·登城樓
- 愧無好語贈秦嶺,猶想柁樓縈戍山。 -- 出自宋·吳則禮·三堂書懷
- 邊民之苦自古然,其媼荷鋤翁戍邊。 -- 出自宋·吳泳·送毅夫總領淮西
- 公空遺利悉桑孔,閫將歡心收戍布。 -- 出自宋·王之望·許總卿見和再用韻
- 中流掀簸勢難停,望斷龍祠與戍亭。 -- 出自宋·趙蕃·晚登鄔子亭用壁間韻四首
- 飄零豈意窮山里,目斷長安隔戍云。 -- 出自宋·李壁·留題東屯詩四首
- 眼明驚羽新碕岸,心折狼煙舊戍樓。 -- 出自宋·程公許·宿驛亭和前韻末句必可道
- 鴻傳霜信入邊州,目障煙塵昏戍樓。 -- 出自宋·趙葵·寒曲
- 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思遣戍初。 -- 出自宋·吳潛·再用前韻二首
- 勿令鼓角鳴行帳,田舍將疑有戍屯。 -- 出自宋·李曾伯·離永州宿愚溪十里村
- 風云迅步新班筍,雨雪休思舊戍薇。 -- 出自宋·李曾伯·丙午冬徐衍道見訪於可齋
- 大江東下懷鄉國,落日西邊是戍城。 -- 出自宋·李曾伯·庚戌赴荊閫舟過湘江
- 食根思到蕭騷葉,痕感邊聲咽戍笳。 -- 出自宋·蕭崱·蘆
- 盧龍久已屬神州,誰認歌樓作戍樓。 -- 出自宋·家鉉翁·鯨川八景·戍樓殘照
- 征袍結束從宸游,邊上塵清見戍樓。 -- 出自唐·徐鉉·鄴都行在刁和秘書見寄
- 初度孟陬春未到,卻算去年丙戍。 -- 出自元·吳景奎·念奴嬌 壽暉東陽丁亥正月十三日生,推命者
- 秦皇漢武元英杰,莫道年年但戍邊。 -- 出自明·沈明臣·搔首
- 孤鳶影跕寒巖草,鳴蟈聲連野戍砧。 -- 出自明·唐順之·入秋久矣余熱尚在閏月十五日太平寨始見秋色
- 翠華此際游何地,晝角中宵起戍樓。 -- 出自明·王守仁·舟夜
- 單于臺下無耕耒,蘇武城頭有戍樓。 -- 出自明·李濂·春興(四首)
- 荒煙漠漠雙江上,往事悠悠古戍孤。 -- 出自宋·瘳德明·郁林郡城
- 鳴砧處處凄鄰巷,擊檄相望起戍樓。 -- 出自宋·方回·次韻元煇中秋雨
- 誰家秋夜搗衣聲,遙憶良人在戍營。 -- 出自宋·方回·代次韻聞砧
- 殘年已辦蒙頭過,風雪從教打戍樓。 -- 出自宋·沈說·紙衾三首
- 長年忍淚說中原,望徹中原隔戍垣。 -- 出自宋·王柟·登浮光四望亭
- 自憐莫厭登臨數,即是葵丘代戍人。 -- 出自宋·章岷·春日獨登蓬萊閣
- 昔年隨牒佐邊侯,愁望長安向戍樓。 -- 出自宋·莊綽·題長洲張氏舍壁
- 朔風動地雪花明,去去從知指戍城。 -- 出自宋·祖無擇·送劉進士游邊
- 卻思大漢無中策,一曲胡笳倚戍樓。 -- 出自明·蔡可賢·樓頰
- 愁連天漢無鴻雁,夢到關山見戍樓。 -- 出自明·陳鶴·古意
- 蟾光如水浸清秋,防塞將軍在戍樓。 -- 出自明·陳循·山城月夜自和東行集句韻
- 秦關日落行人少,漢疇天陰古戍空。 -- 出自明·谷宏·行經華陰
“戍”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