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在第10個(gè)字的詩句
恒在第一十個(gè)字的詩句
- 問言誦咒幾千遍,口道恒河沙復(fù)沙。 -- 出自唐·李白·僧伽歌
- 百千燈作一燈光,盡是恒沙妙法王。 -- 出自宋·蘇軾·戲答佛印偈
- 中軍待上客,令肅事有恒。 -- 出自唐·杜甫·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 竊料二途必處一,豈比恒人長蠢蠢。 -- 出自唐·韓愈·贈(zèng)崔立之評(píng)事
- 東司絕教授,游宴以為恒。 -- 出自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
- 一心吞渤澥,戮力拔嵩恒。 -- 出自唐·元稹·紀(jì)懷,贈(zèng)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
- 至柔反成堅(jiān),造化安可恒。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酬韓質(zhì)舟行阻凍
- 涉足河與濟(jì),回首嵩與恒。 -- 出自宋·文天祥·白溝河
- 相知恨不早,乘興乃無恒。 -- 出自唐·高適·武威同諸公過楊七山人,得藤字
- 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 出自明·湯顯祖·達(dá)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
- 近日游三城,薄言尚盤恒。 -- 出自宋·邵雍·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
- 請(qǐng)說吾鄉(xiāng)人種麥,漫山恒野頃千百。 -- 出自宋·張耒·雪中狂言五首
- 淹泊且無嘆,人事亦難恒。 -- 出自宋·張耒·喜晴有感呈晁郎
- 弗慮己饑弗慮寒,寸心恒為萬民殫。 -- 出自清·乾隆·率題
- 棲心隱逸故非常,大約恒持要久長。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shí)
- 馬經(jīng)滹水魚龍避,霜下恒山道路清。 -- 出自明·謝榛·送楊侍御按真定
- 塞下長驅(qū)汗血馬,云中恒閉玉門關(guān)。 -- 出自唐·李昂·從軍行
- 恩筵過所望,圣澤實(shí)超恒。 -- 出自唐·蕭嵩·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xué)士賜宴(賦得登字)
- 眼前參透坎中畫,始識(shí)恒河只寸涔。 -- 出自宋·王奕·和羅隱詩再題多景樓
- 江皋腐草今何幸,亦與恒星拱北辰。 -- 出自宋·歐陽詹·元日陪早朝
- 但恐愁容不相識(shí),為教恒著別時(shí)衣。 -- 出自唐·蔡瑰·夏日閨怨
- 然未幾何,以杌而棄者恒十七八。 -- 出自元·劉敏中·破陣子 梓慶齊戒入山林,見成鋸乃加削焉,
- 飛鳥投林去復(fù)還,臨風(fēng)恒憶舊家山。 -- 出自宋·程九萬·銅江
- 皴皮槁項(xiàng)換兒童,依舊恒河見性同。 -- 出自宋·方回·寄題佛智忠禪師實(shí)庵
- 短亭車馬地,送子一盤恒。 -- 出自宋·李覯·送黃介夫
- 西山岌岌倚層霄,爽氣恒多瘴氣消。 -- 出自宋·李堪·玉田八景·西山晴雪
- 百億禽分百億花,數(shù)若恒河沙復(fù)沙。 -- 出自宋·舒岳祥·杜鵑花
- 恒對(duì)佗山嶺。 -- 出自宋·張?jiān)ⅰ啡?/a>
- 四端斯無違,一心斯有恒。 -- 出自宋·章粲·絜矩書院示學(xué)子
- 我公千載遙相望,崎嶇恒以弱擊強(qiáng)。 -- 出自元·周霆震·古金城謠
- 城臨沱水新橋在,路繞恒山舊驛通。 -- 出自明·高叔嗣·送陳永和鈞改官之真定學(xué)曩府君教處
- 陰霾接旬不成澤,嘊嘊恒欲噬我豭。 -- 出自明·郭登·楸子樹
- 柯爛胡不歸,海枯固其恒。 -- 出自明·胡翰·青霞洞天偕章三益僉事觀石枰
- 安陵坐棄前魚泣,長信恒悲團(tuán)扇風(fēng)。 -- 出自明·黎民表·飛花曲
- 舟崖翠壁走云氣,北連恒碣南衡廬。 -- 出自明·蘇伯衡·方壺云山爛熳圖同胡士恭博士題
- 棲心隱逸故非常,大約恒持要久長。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