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念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此邦縱美非吾土,莫怪山翁只念歸。 -- 出自宋·吳芾·初夏登城上有感
- 君今更以止名堂,想見了無塵念起。 -- 出自宋·吳芾·真止堂
- 山房鏁劉澀生塵,獨鶴沙邊久念群。 -- 出自宋·李流謙·予客三池王正卿以四絕見寄姿其韻
- 嫠不卹續(xù)憂宗周,寧有裾襦能念國。 -- 出自宋·李流謙·送何子應(yīng)少卿赴召
- 草間蟋蟀動秋吟,偏感羈棲旅念深。 -- 出自宋·李洪·涂中雜興
- 參坐共為文字飲,高談不見古念愁。 -- 出自宋·樓鑰·煙雨樓夜坐
- 清衫小吏誰知子,白發(fā)慈親正念渠。 -- 出自宋·廖行之·得長兄書
- 酒杯強適誰知我,藥裹關(guān)心更念君。 -- 出自宋·趙蕃·呈慶伯
- 子昂感遇不啻過,阮籍詠懷何念深。 -- 出自宋·趙蕃·寄楊溥子
- 世人變滅隨空云,至人來往繇念根。 -- 出自宋·趙蕃·鑒山主以天圣宣賜行道者五百金裝羅漢青瓷香
- 江山此去雖多識,桃李何心亦念離。 -- 出自宋·趙蕃·公擇這門告別口占送之
- 荷侵水檻公懷我,檜合茅檐我念公。 -- 出自宋·趙蕃·月夜懷子肅昆仲
- 功名本自於人薄,家國相關(guān)此念深。 -- 出自宋·魏了翁·楊尚書生日
- 窗寒研冷一生酸,坎止流行百念寬。 -- 出自宋·魏了翁·致政宋君挽詩
- 大生皆自微陽起,百善端從一念基。 -- 出自宋·真德秀·壽楊龢父
- 侍郎佛地位中人,一飯何嘗不念民。 -- 出自宋·王邁·寄呈漳守李侍郎元善四首
- 操存益固兮涵養(yǎng)益深,臨行一念兮尤清明。 -- 出自宋·王柏·鄭寺正挽辭
- 休效季鷹高興,為莼羹鱸膾,遽念吳頭。 -- 出自宋·李曾伯·八聲甘州·自當年
- 式相好矣天倫重,歸去來兮世念輕。 -- 出自宋·馬廷鸞·送文甫兄歸番陽二首
- 寒灰草出千言妙,爇燼誠由一念交。 -- 出自宋·翁溪園·紫姑仙為詩索和因用其韻贈范法官
- 年來頗欲焚吾硯,蓑笠田間百念忘。 -- 出自宋·徐瑞·仲退示芳洲半居律詩三首并示和章次韻芳洲一
- 社間宰相當推漢,圯下書生空念韓。 -- 出自宋·張明中·謝陳教授
- 便繼處玄亂道,酹江月一句,寸念難忘。 -- 出自元·劉處玄·神光燦
- 汲汲身未立,忽焉老將至,子試念及此,則書何暇乎食,夜何暇乎寐。 -- 出自宋·石介·愛日勉諸生
- 田家有喜新收麥,老子無何忽念專。 -- 出自宋·項安世·壽王尚書二首
- 酒邊琴外蕣華明,栗里幽人遠念生。 -- 出自宋·項安世·至齋詩為劉知錄作
- 青袍白紵紛然夢,自笑生來入念輕。 -- 出自宋·張镃·臥疾連日殊無聊賴客有送二省闈試題者因成四
- 要知八萬四千所,元在尋常一念中。 -- 出自宋·葉茵·阿育王寺舍利塔
- 蒲團竹椅南窗下,一炷爐香百念消。 -- 出自宋·裘萬頃·予從元德弟借到西廊書齋朝夕其間今二年矣戲
- 子真東野齊名在,莫向西風苦念歸。 -- 出自宋·劉宰·代柬寄張端衡
- 抗章當日勇辭榮,三詠循陔世念輕。 -- 出自宋·吳錫疇·竹洲重葺仁壽堂
- 玄武門謀殺建成和元吉,全不念一母同胞兄弟仨! -- 出自清·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
- 玄黃涿鹿尚余威,不是為窮才念祖,祖武依稀。 -- 出自·謝覺哉·謁黃帝陵
- 端居悶悶繁憂集,塵海茫茫百念差。 -- 出自近代·寧調(diào)元·粵東感賦
- 四方烽火入邊城,修廟扶乩更念經(jīng)。 -- 出自·陳獨秀·金粉淚(56首)
- 中華終有新生命,海底弘開紀念周。 -- 出自·陳獨秀·金粉淚(56首)
- 我觀婦翁念汝歸,亦知阿翁昔念汝。 -- 出自宋·晁公溯·寄師會三郎
- 指揮須得千人敵,遲速都申一念中。 -- 出自宋·陳宓·鳳池橋成余長泰以詩賀次韻謝之
- 張侯詩似嶺云閑,飛鳥何心只念還。 -- 出自宋·陳天麟·訪張元明山齋
- 自從別去竹林居,暇日尋詩每念渠。 -- 出自宋·陳文蔚·黃子京見訪值予未還留詩和韻以謝
- 頓蘇赤地千里旱,特出黃堂一念間。 -- 出自宋·陳元晉·和陳守喜雨詩
- 對床因話弟兄情,話到山林世念輕。 -- 出自宋·胡仲參·夜坐與伯氏葦航對床閱江湖詩偶成一首
- 十年湖海嘆飄零,晚景投閑百念輕。 -- 出自宋·黃庚·書懷奉簡蘭若提舉
- 功名良苦賦歸歟,兩鬢霜花百念枯。 -- 出自宋·家之巽·定林寺
- 至于垂死片言頃,猶是赒饑一念存。 -- 出自宋·金履祥·挽徐居士二首
- 此生何處是真歸,俯仰人間念念非。 -- 出自宋·李處權(quán)·題南浦樓
- 自心有過有誰知,看此初萌一念時。 -- 出自宋·錢時·枕上二首
- 莫言九六無心得,須信乾坤一念中。 -- 出自宋·錢時·除日暮放鯽魚於月池者九夜再得六復(fù)秉燭放之
- 讀書自覺年年誤,學(xué)道惟應(yīng)念念除。 -- 出自宋·丘葵·六十六歲吟
- 窮鬼子嘴,盧都一飽,但知忘百念,更有何人得似渠。 -- 出自宋·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