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在第8個字的詩句
得在第八個字的詩句
- 謝恩多帝胄,紀實得臺僚。 -- 出自元·王逢·覽周左丞伯溫壬辰歲拜御史扈從集感舊傷今敬
- 念般若、不迷三昧,得岸證無為。 -- 出自元·王吉昌·綠頭鴨·體希夷
- 於是行思坐維,或得一句一韻,索紙書之。 -- 出自元·凌云翰·蘇武慢 鳴鶴余音 世傳全真馮尊師蘇武慢二
- 冰*生硯,問誰先得佳句。 -- 出自元·王庭筠·大江東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 若能知此味,便是得真金。 -- 出自元·王哲·臨江仙·八卦分明鋪擺定
- 根甘液是真因,都得此丹無價。 -- 出自元·王哲·踏莎行·說修持
- 覆燾清光仍自許,得得休 -- 出自元·王哲·浪淘沙·人要悟黃芽
- 金丹一粒無為漏,得恁精妍。 -- 出自元·王哲·采桑子·凡人若會通三耀
- 永處清閑,常清靜,得清涼。 -- 出自元·王哲·行香子·五鼓才成
- 擺脫恩山祛愛海,得歸蓬島赴瀛洲。 -- 出自元·王哲·望蓬萊·詞謹勸
- 結就三三三處寶,得披六六六銖衣。 -- 出自元·王哲·得道陽
- *名香,三教俱看,得善芽增長。 -- 出自元·王哲·紅窗*
- 此事分明,皇天便得知。 -- 出自元·王哲·梅花引·少無福
- 話虛無,中蓮出,人得遇希揚。 -- 出自元·王哲·滿庭芳 贈毋希揚
- 宦途好似水,東流得失幾時休。 -- 出自元·王丹桂·朝中措 拋俗
- 不覺盡成皓鬢,難得再如鴉。 -- 出自元·王丹桂·訴衷情 贈魏老
- 光飛如雪,這回識得頭面。 -- 出自元·劉志淵·大江東去·別山美玉
- 人自因言能悟理,得理要忘言。 -- 出自元·劉志淵·武陵春 警執(zhí)法
- 一味真歡,君還會得,人靜月明千里。 -- 出自元·長筌子·成功了 以上洞淵集卷五
- 大藥燒成,寶珠收得曲按無弦,音勝宮羽。 -- 出自元·長筌子·傾杯·休休我省也
- 千古詩壇,苦吟誰得風騷妙。 -- 出自元·王惲·點絳唇 壽周斡臣
- 績,照映一世,未老得請于朝,亦慕子平為人,盡以內(nèi)務付之。 -- 出自元·王惲·感皇恩 昔向長年老敕斷家事,無令子孫關白
- 但教康健,心頭過得,莫論無錢。 -- 出自元·魏初·人月圓 為細君壽
- 想五載居京,一朝得郡,卻甚也能去。 -- 出自元·張之翰·摸魚子 辛卯清明日,嘗以金縷曲侑觴,今年
- 任外豈非經(jīng)濟手,得中便是澄清策。 -- 出自元·張之翰·滿江紅 送劉叔謙御史
- 不飲而今,如何禁得,欲行還住。 -- 出自元·張之翰·水龍吟 秋嚴既別,是日晚又訪予龍城外,復
- 倦翼才還,蒼顏易得,零落江陵千樹。 -- 出自元·張伯淳·齊天樂 次韻謝倦翁
- 想疏篁缺處,多應得筍,新松種后,迤漸成株。 -- 出自元·劉敏中·沁園春 張君周卿將赴濟南提刑經(jīng)歷,出示樂
- 帝念水紋成吉,合得卷阿吉士,州政佐經(jīng)綸。 -- 出自元·陳櫟·水調歌頭 賀汪覺翁受吉水州判 茲者,?
- 笑七十、金城閑未得。 -- 出自元·吳存·最高樓 壽松巢次韻
- 馮尊師天外有聞,得七篇半。 -- 出自元·虞集·蘇武慢 鳴鶴馀音全真馮尊師,本燕趙書生,
- 莫笑盆池咫尺,移得風煙萬頃,來傍小窗前。 -- 出自元·張雨·水調歌頭 盆荷
- 龍樹名方,阿師偏得。 -- 出自元·張雨·踏沙行 為朱德輝送醫(yī)僧道二首
- 愛金衣公子,偏占得,綠楊堤。 -- 出自元·張可久·木蘭花慢 為樂府楊氏曉鶯春賦,次海粟學士
- 其中趣,向詞中剖得,慎勿狐疑。 -- 出自元·李道純·沁園春 勉中庵執(zhí)中妙用
- 佛說須陀含果,我得阿羅漢道,如是證菩提。 -- 出自元·林轅·水調歌頭·色象*慮育
- 以坎填離無間斷,得造希夷。 -- 出自元·王*·煉丹砂·學道不難知
- 一徑曾扶醉,三年得再窺。 -- 出自近代·陳三立·同袁伯夔絜漪園觀梅
- 聽雨宜宵寐,看云得曉晴。 -- 出自近代·陳三立·蔣莊樓居一首
- 對花獨愧形容槁,得酒初教肺腑尊。 -- 出自近代·陳三立·曉起寓興用前韻
- 寰壤著大群,顛擠得跛躄。 -- 出自近代·陳三立·除日祭詩
- 種桑莫問山河改,得句還連鼓角傳。 -- 出自近代·陳三立·庸庵同年來游白下用前韻賦贈
- 僻性稍疑木石親,得君添作眼中人。 -- 出自近代·陳三立·次韻答德清知事袁潛修袁為湘潭人其縣醬油最
- 平生塵外意,于此得天真。 -- 出自明·張以寧·送王伯純游錢唐
- 八十昂藏一老翁,得錢長是醉春風。 -- 出自宋·何應龍·老翁
- 誰忘正為褰珠箔,得意惟能挑玉琴。 -- 出自宋·宋白·牡丹詩十首
- 苦心曾未拋黃卷,得路終期近紫宸。 -- 出自宋·宋白·惜別詩
- 細思淳化持衡者,得到于今更有誰。 -- 出自宋·向敏中·寄寇平仲
- 乞靈仆仆紛行客,得意都忘筌與蹄。 -- 出自宋·趙希逢·和題澤民廟
- 自言猶養(yǎng)母,應未得燒丹。 -- 出自宋·張弋·送胡道士歸康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