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在第5個字的詩句
得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區(qū)寰。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
- (仆頃以詩得罪,有司移杭取境內(nèi)所留詩,杭州供數(shù)百首,謂之詩帳。 -- 出自宋·蘇軾·杭州故人信至齊安
- 這公道難得。 -- 出自宋·蘇軾·勸金船 和元素韻自撰腔命名
- 聞道名城得真將,故應(yīng)驚羽落空弦。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雄州送侍其涇州
- 古來靜治得清閑,我愧真常也一班。 -- 出自宋·蘇軾·九日袁公濟(jì)有詩次其韻
- 老夫作罷得甘寢,臥聽墻東人響屐。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 不為祈禳得天助,要令風(fēng)俗樂時康。 -- 出自宋·蘇軾·皇太妃閣五首
- 含風(fēng)偃蹇得真態(tài),刻畫始信天有工。 -- 出自宋·蘇軾·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 舉網(wǎng)驚呼得巨魚,饞涎不易忍流酥。 -- 出自宋·蘇軾·次韻關(guān)令送魚
- 仰穿蒙密得清曠,一覽震澤吁可怪。 -- 出自宋·蘇軾·與胡祠部游法華山
- 客來豈無得,施子凈掃地。 -- 出自宋·蘇軾·殘臘獨(dú)出二首
- 舉綱驚呼得巨魚,饞涎不易忍流酥。 -- 出自宋·蘇軾·次韻關(guān)令送魚
- 胡羊代馬得安眠,窮發(fā)之南共一天。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見寄四首
- (尚書學(xué)士得賜頭綱龍茶一斤,八餅,今年綱到最遲。 -- 出自宋·蘇軾·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復(fù)館于浴室東堂八年六月
- 簿書期會得余閑,亦念人生行樂耳。 -- 出自宋·蘇軾·送江公著知吉州
- 學(xué)道新有得,為貧聊復(fù)仕。 -- 出自宋·蘇軾·以屏山贈歐陽叔弼
- 歲暮似有得,稍覺散亡還。 -- 出自宋·蘇軾·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
- 屢為蜀人得,毋乃天見私。 -- 出自宋·蘇軾·送司勛子才丈赴梓州
- 撥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 -- 出自宋·蘇軾·真一酒
- 坐客驚嘆得未曾有,請作《瓶笙詩》記之。 -- 出自宋·蘇軾·瓶笙詩?并引?
- 偶然談笑得佳篇,便恐流傳成樂府。 -- 出自宋·蘇軾·次韻章傳道喜雨(禱常山而得。)
- 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 -- 出自宋·蘇軾·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 使君何従得此本,點(diǎn)綴毫末分清妍。 -- 出自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zé)熃B嶂圖(王晉卿畫)
- 還従舊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覓手書。 -- 出自宋·蘇軾·去杭十五年復(fù)游西湖用歐陽察判韻
- 已向詞臣得頗牧,(時穎叔新除熙河帥。 -- 出自宋·蘇軾·扈従景靈宮(一作:奉和穎叔萬壽觀)
- 圣人驟難得,日且致賢人。 -- 出自宋·蘇軾·飲酒四首?此詩為秦觀作?
-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新臺
- 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雨無正
- 貴戚權(quán)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 出自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 出自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 故林歸未得,排悶強(qiáng)裁詩。 -- 出自唐·杜甫·江亭
-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亂后誰歸得,他鄉(xiāng)勝故鄉(xiāng)。 -- 出自唐·杜甫·得舍弟消息
- 乞降那更得,尚詐莫徒勞。 -- 出自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 列士惡茍得,俊杰思自致。 -- 出自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
- 魚鱉為人得,蛟龍不自謀。 -- 出自唐·杜甫·江漲
-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難明論。 -- 出自唐·杜甫·石筍行
- 蜀酒禁愁得,無錢何處賒。 -- 出自唐·杜甫·草堂即事
- 荊南芮公得將軍,亦如角鷹下翔云。 -- 出自唐·杜甫·王兵馬使二角鷹
- 老魂招不得,歸路恐長迷。 -- 出自唐·杜甫·散愁二首
- 少壯樂難得,歲寒心匪他。 -- 出自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
- 長葛書難得,江州涕不禁。 -- 出自唐·杜甫·又示兩兒
- 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 -- 出自唐·杜甫·歸夢
- 浮查并坐得,仙老暫相將。 -- 出自唐·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 故鄉(xiāng)歸不得,地入亞夫營。 -- 出自唐·杜甫·春遠(yuǎn)
- 衛(wèi)侯不易得,余病汝知之。 -- 出自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贈衛(wèi)大郎鈞
- 官是先鋒得,材緣挑戰(zhàn)須。 -- 出自唐·杜甫·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
- 去去才難得,蒼蒼理又玄。 -- 出自唐·杜甫·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yán)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 遲暮身何得,登臨意惘然。 -- 出自唐·杜甫·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