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巾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破塵妙語慰畸人,鶴發(fā)深衣雨墊巾。 -- 出自宋·朱槔·草堂諸陳同游崧山精舍冕仲攜琴先歸用壁間韻
- 不將鵝鴨惱比鄰,林下蕭然老幅巾。 -- 出自宋·陳傅良·謝林默之居士惠酒居士山居方與世絕尚欲友此
- 試向南塘問漁牧,定於此老亦沾巾。 -- 出自宋·陳傅良·悼蔣升仲承事
- 大手欲推浯水頌,群酋曾折石湖巾。 -- 出自宋·敖陶孫·上閩帥范石湖五首
- 富貴功名丈夫事,別離無用淚沾巾。 -- 出自宋·裘萬頃·臨安別余求之
- 半月池邊倚瘦藤,望仙臺上岸烏巾。 -- 出自宋·裘萬頃·題小桃源
- 籃輿咿軋不辭貧,鳥帽離披當幅巾。 -- 出自宋·劉宰·挽王德彰
- 細吟猛虎長蛇句,空對西風淚滿巾。 -- 出自宋·樂雷發(fā)·聽友人談蜀道事
- 秦樓歌舞多燕劍,洛社風流少晉巾。 -- 出自宋·連文鳳·酬婺郡學(xué)高廣文
- 東望海門歸未得,北風吹雪滿唐巾。 -- 出自宋·王镃·寓龍虎山示張煉師
- 爆竹聲殘事事新,獨鄰臨鏡尚儒巾。 -- 出自宋·林景熙·元日得家書喜
- 自傷白發(fā)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 出自清·顧夢游·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 重到田園草木零,鬢毛蕭颯白綸巾。 -- 出自宋·陳舜俞·晚秋田間
- 剩沽宜城醉其下,日夕倒載望冠巾。 -- 出自宋·孔武仲·閣下觀峴山圖
- 細數(shù)只堪滋眼纈,仰吹時欲隨頭巾。 -- 出自明·沈周·詠得落花詩三十首(錄十七首)
- 一自前軍星墜后,至今無復(fù)見綸巾。 -- 出自清·陸廷掄·過史相國墳
- 牽衣念汝拜頻頻,骨肉分飛淚滿巾。 -- 出自明·袁中道·舟次宿遷聞遼左信送眷屬南歸示兒子祈年二首
- 出翁不識時宜甚,獨學(xué)淵明裹葛巾。 -- 出自宋·才人·句
- 清曉訪君呼不起,寢門一慟淚沾巾。 -- 出自宋·陳俊卿·哭林艾軒
- 擬俟垂車隨賀客,如何永別淚沾巾。 -- 出自宋·陳宓·挽知府陳大著
- 弱冠相知今白發(fā),西門祖送淚沾巾。 -- 出自宋·陳宓·挽方僉判
- 廣寒春雪不能融,留得仙娥素手巾。 -- 出自宋·陳宓·謝人遺酥
- 水上小亭清更新,綠陰紈扇白綸巾。 -- 出自宋·陳某·王宗起城南溪屋
- 尋僧每拂題詩壁,邀客仍將滬酒巾。 -- 出自宋·陳襄·和蘇子瞻通判在告中聞余出郊以詩見寄
- 莫愁微雨落輕云,十里長亭未墊巾。 -- 出自宋·崔鶠·黃州道中
- 夢中鱸膾紫莼菜,畫裹苧袍烏角巾。 -- 出自宋·戴表元·貴溪董教論回里
- 何處人家藏剡錄,有時行客裹唐巾。 -- 出自宋·戴表元·白巖山
- 子欲從吾參此妙,倒翻銀漢洗塵巾。 -- 出自宋·方回·次韻高子明投贈二首
- 一道澄清非所凂,湖山暫此岸綸巾。 -- 出自宋·方回·呈閻子靜廉訪翰學(xué)二首
- 歸去吾家有何物,豈無江水濯緇巾。 -- 出自宋·方回·十月六日小酌以自寶此身方有壽分韻得身字
- 欲作空門補處人,如何頭上裹頭巾。 -- 出自宋·方回·壽昌鄭生入天目山禮僧
- 西風迎面晚涼新,略展青銅正幅巾。 -- 出自宋·方回·倚樓二首
- 登金競奮凌云筆,埋玉如瞻墊雨巾。 -- 出自宋·方回·讀方處士墓志挽詩題其后閻集賢承旨文趙翰直
- 齒浮聲嗄調(diào)涼劑,發(fā)少頭瘡爪破巾。 -- 出自宋·方回·生日后三朝又書
- 徐閻盧老如相問,向道猶余灑酒巾。 -- 出自宋·方回·送周漢東入都并呈徐學(xué)士子方閻學(xué)士子靜盧學(xué)
- 忽似老夫?qū)γ麋R,翛然雪鬢烏紗巾。 -- 出自宋·方回·野趣居士楊公遠令其子依竹似孫為予寫真贈以
- 笑拈草化燒金藥,狂折花簪漉酒巾。 -- 出自宋·方回·隱者
- 拂袖重來經(jīng)五載,梵云飛雨灑儒巾。 -- 出自宋·房芝蘭·梵天寺
- 長藤橫系巖邊木,何日重來掛葛巾。 -- 出自宋·鞏豐·洞霄即事
- 卻羨東籬陶處士,菊花猶插碧紗巾。 -- 出自宋·顧禧·九日登浮屠
- 他日調(diào)羹憑傅鼎,此時漉酒借陶巾。 -- 出自宋·郭印·再和
- 真香未許蘭為佩,仙質(zhì)何妨縞作巾。 -- 出自宋·郭印·和榮安中道中見梅
- 肩輿訪寺常攜鶴,釃酒邀朋祗墊巾。 -- 出自宋·金君卿·寄別致政王中允
- 仰告明君乞得身,不妨林下戴紗巾。 -- 出自宋·藍方·和龐學(xué)士
- 紐麻纏腰袍印字,兩脛束布頭裹巾。 -- 出自宋·李復(fù)·兵餽行
- 生死交情渾易見,有誰過此為沾巾。 -- 出自宋·李覯·客有話故祕監(jiān)京師舊宅因而傷之
- 去年春盡在宜春,醉送東風淚滿巾。 -- 出自宋·李覯·送春寄呈祖袁州二首
- 悵望新阡無路到,他年宿草亦沾巾。 -- 出自宋·李祥·挽郭知府
- 醉騎鶴背墮紅塵,鏡里常羞一幅巾。 -- 出自宋·林泳·吟邊
- 自古乾坤屬真主,驪山山下好沾巾。 -- 出自宋·魯交·經(jīng)秦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