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在第2個字的詩句
川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長川日夜逝,鬢發(fā)空蒼浪。 -- 出自宋·范成大·晁子西寄詩謝酒,自言其家數(shù)有逝者,詞意悲
- 一川豐年意,比屋鬧雞犬。 -- 出自宋·范成大·寒亭
- 綺川亭上凌云賦,人在回仙舊游處。 -- 出自宋·范成大·倪文舉奉常將歸東林,出示綺川西溪二賦,輒
- 東川雖已過,錦里尚云西。 -- 出自宋·范成大·小溪縣
- 兩川稻熟須好晴,我亦閑游神勿驚。 -- 出自宋·范成大·雷洞坪
- 山川屏里畫,時刻篆中香。 -- 出自宋·范成大·藻侄比課五言詩,已有意趣,老懷甚喜,因吟
- 樊川照日,靈關(guān)遮路,殘紅斂避。 -- 出自宋·周邦彥·水龍吟 梨花
- 山川初展國圖寬,未識龍顏坐不安。 -- 出自唐·王建·朝天詞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 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 -- 出自唐·王建·將歸故山留別杜侍御
- 山川無處無歸路,念君長作萬里行。 -- 出自唐·張籍·雜曲歌辭·車遙遙
- 山川豈遙遠,行人自不返。 -- 出自唐·張籍·雜怨
- 山川古今路,縱橫無斷絕。 -- 出自唐·孟郊·雜曲歌辭·古離別二首
- 百川有馀水,大海無滿波。 -- 出自唐·孟郊·寄崔純亮
-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 -- 出自唐·劉長卿·謫仙怨
- 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 出自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
- 隨川歸少海,就日背長安。 -- 出自唐·劉長卿·瓜洲驛奉餞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fù)憲臺充
- 山川隨轉(zhuǎn)戰(zhàn),草木困橫行。 -- 出自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
- 漢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 -- 出自唐·劉長卿·別李氏女子
- 漢川風景好,遙羨逐羊公。 -- 出自唐·劉長卿·送裴使君赴荊南充行軍司馬
- 清川已再涉,疲馬共西還。 -- 出自唐·劉長卿·使還至菱陂驛渡浉水作
- 秦川八水長繚繞,漢氏五陵空崔嵬。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驪山行
- 山川降嘉歲,草木蒙潤滋。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秋集罷還途中作,謹獻壽春公、黎公
- 洛川當盛宴,斯焉為達生。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送郗詹事
- 百川注東海,東海無虛盈。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贈盧嵩
- 廣川含澄瀾,茂樹擢華滋。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答長寧令楊轍
- 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登重玄寺閣
- 清川下邐迤,茅棟上岧峣。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灃上西齋寄諸友(七月中善福之西齋作)
- 三川浩東注,瀍澗亦來同。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同德寺閣集眺
- 山川莫道非吾土,一見衣冠是故鄉(xiāng)。 -- 出自宋·文天祥·真州雜賦
- 百川同歸無異脈,有如天子朝諸侯。 -- 出自宋·文天祥·至溫州
- 山川猶有靈,佳氣何郁蔥。 -- 出自宋·文天祥·趙太祖暮
- 晴川夾修楊,行舟何能維。 -- 出自宋·文天祥·送吉州陳守解任
- 山川如識我,故舊更無人。 -- 出自宋·文天祥·真州驛
- 山川一今古,人物幾興亡。 -- 出自宋·文天祥·保州道中
- 百川日東流,勢閱人代速。 -- 出自宋·文天祥·第二百
- 山川歸史記,岳牧屬詞人。 -- 出自宋·文天祥·送曹大著知廣德軍
- 茲川方悠邈,云沙無前后。 -- 出自唐·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 清川在城下,沿泛多所宜。 -- 出自唐·高適·同敬八、盧五泛河間清河
- 曉川分牧馬,夜雪覆連營。 -- 出自唐·盧綸·雪謗后書事上皇甫大夫
- 山川自與郊坰合,帳幕時因水草移。 -- 出自唐·盧綸·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
- 山川明已久,河漢沒無余。 -- 出自唐·賈島·登樓
- 一川風景好,恨不有吾廬。 -- 出自唐·賈島·送唐環(huán)歸敷水莊
- 長川幾處樹青青,孤驛危樓對翠屏。 -- 出自唐·賈島·馬嵬
- 三川豈不農(nóng),三輔豈不耕。 -- 出自唐·皮日休·正樂府十篇·農(nóng)父謠
- 隴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閑。 -- 出自唐·皮日休·正樂府十篇·哀隴民
-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 出自唐·李隆基·途次陜州
- 山川悠遠兮,誰獨不共此明月。 -- 出自宋·黃庭堅·秋思
- 臨川往長懷,神交可心晤。 -- 出自宋·黃庭堅·寄晁元中十首
- 秦川渭水森長戟,方壺蓬萊冠巨鰲。 -- 出自宋·黃庭堅·別蔣穎叔
- 章川貢川結(jié)襟帶,梅嶺桂嶺來朝宗。 -- 出自宋·黃庭堅·題虔州東禪圓照師新作御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