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在第11個字的詩句
川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
- 我兒辭去睛雙流,蜀郡秦川兩處愁。 -- 出自宋·劉兼·送二郎君歸長安
- 莫云千古無靈圣,也向西川助敵來。 -- 出自唐·孫元晏·梁·楚祠
- 九天日月移朝暮,萬里山川換古今。 -- 出自唐·馬湘·登杭州秦望山
- 自妝分天地,三才應化,山川華麗,秀野蘭芝。 -- 出自元·侯善淵·沁園春·混沌之中
- 悲風大河南北,跋涉幾山川。 -- 出自元·兀顏思忠·水調歌頭 偕憲掾分司尉邑,偶得友人招隱之
- 官路滿篙流水,舟楫駛如川。 -- 出自元·白云山翁·水調歌頭 兀顏分憲至邑,奉和前題 河南通志
- 是詞見天機馀錦,系周晴川作。 -- 出自元·周玉晨·十六字令 案詞品卷一誤作周邦彥詞。詞綜卷
- 飛樓縹緲,疑行云、勢壓鯨川雄杰。 -- 出自元·王旭·大江東去 登鯨川樓
- 書聲一派深更里,繞過奚川橋子東。 -- 出自明·曹學佺·寄題奚川八景詩為錢受之作
- 云深處,愿同偕隱,營屋冰川住。 -- 出自當代·梁羽生·點絳唇·玉劍冰彈
- 東將太華為城雉,北以渭川為御溝。 -- 出自宋·田錫·華清宮詞
- 熟夷生虜遞番覆,怪石崩川爭怒號。 -- 出自明·唐順之·古北口城此城雄據山川蓋徐武寧之經略也
- 漢家衒鬻盈千數,卻用淄川牧豕人。 -- 出自宋·宋庠·初倅襄陽郡事感而自詠三首
- 飲闌百丈牽江去,掛起西川五色旗。 -- 出自宋·項安世·勸醇甫酒
- 前頭似向夔州去,應有西川未了緣。 -- 出自宋·項安世·壕頭入衡山界
- 樂哉湘水是吾師,挹彼三川盡注茲。 -- 出自宋·項安世·衡州城下見蒸水來會
- 他年記憶憐衰老,為報西川引一班。 -- 出自宋·胡直孺·同官倡和用山字韻
- 空門龍象道高升,坐使山川勝氣增。 -- 出自宋·王铚·姜山通阇黎真骨歸塔以詩送之
- 故使重窺混沌時,太素山川始融結。 -- 出自宋·王铚·元日雪
- 身歸雨露司存后,詩在山川刻畫間。 -- 出自宋·陳傅良·和徐叔子勸農韻呈留宰
- 斷無神鬼泣篇章,豈識山川藏卷袖。 -- 出自宋·張镃·馬賁以畫花竹名政宣間其孫遠得賁用筆意人物
- 筒中滿貯千張紙,一路山川供役使。 -- 出自宋·張镃·夜坐放歌書興
- 當年曾佐先夫子,誓守潼川寇自平。 -- 出自宋·劉黻·挽曹夫人
- 誰知氣象蕭條處,剩有山川可鼎烹。 -- 出自宋·羅與之·山行
- 半生書劍孤心老,萬里山川兩眼醒。 -- 出自宋·林景熙·別方槐庭山人二首
- 春來結伴共閑行,此日山川色更明。 -- 出自明·張羽·仲春游望
- 雨花濕地人歸晚,煙草迷川馬去遙。 -- 出自宋·艾性夫·送客至靈谷
- 郡樓邀會樂豐年,極目山川思浩然。 -- 出自宋·孔武仲·次韻和鄧慎思與太守同登清湘樓
- 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 -- 出自明·方孝孺·江山萬里圖
- 雪峰禪客汛遺種,物色漳川俄訪得。 -- 出自宋·蔡如松·國師南巖詩
- 果能似此孤竹子,何羨渭川千畝侯。 -- 出自宋·晁公溯·前恩陽尉周邦舉出予兄激仲所書其父竹軒記求
- 知君此游殆奇絕,硤中山川豈云惡。 -- 出自宋·晁公溯·平都山硤中勝處余思欲一到而不能近得予弟書
- 江山還有新亭嘆,痛惜伊川化陸渾。 -- 出自宋·陳棣·再用前韻三首
- 方期江夏無雙譽,只許樊川第五人。 -- 出自宋·陳棣·鄭倅生辰
- 孫劉氣力三分盡,蜀漢山川百戰收。 -- 出自宋·陳杰·仲宣樓
- 人登高嶺如梯峻,雨足深川作掌平。 -- 出自宋·陳宓·和范省元
- 綠楊芳草兩邊洲,不礙晴川日夜流。 -- 出自宋·陳文蔚·三月八日晚步溪上二絕
- 知君潔白如霜雪,何必臨川更羨魚。 -- 出自宋·陳襄·贈鷺鷥
- 登高忽動離騷恨,無奈山川苦要詩。 -- 出自宋·陳巖·望江亭
- 近來萬境心如洗,笑改斜川作浣川。 -- 出自宋·戴栩·題浣川
- 修門赫赫鐵城長,雨后山川擁翠光。 -- 出自宋·度正·過石洞
- 勿嫌臨邛家四壁,猶堪樊川月一箱。 -- 出自宋·方回·三日□陪楊明府飲次前韻
- 右軍蘭亭未足夸,摩詰輞川焉可擬。 -- 出自宋·方回·題郎川紀勝圖
- 危坡下盡見殘墉,勢扼長川萬古雄。 -- 出自宋·郭瑄·涇州懷古
- 風凄露冷雨涔涔,草木山川遍憔悴。 -- 出自宋·郭印·中秋待月以星辰避彩乾坤靜為韻分得避字
- 栽培自剔根芽蠹,要見山川舊典刑。 -- 出自宋·胡宏·碧泉書院偶書花木所有七首
- 化成丹碧出鰲頭,獨占閩川最上游。 -- 出自宋·胡器之·南劍州
- 得些湖海元龍氣,作個出川司馬游。 -- 出自宋·胡仲參·留別社友
- 化成丹碧出鰲頭,獨點閩川最上游。 -- 出自宋·黃卓·南劍州
- 家山鑿龍似修眉,中有伊川寒更綠。 -- 出自宋·李處權·次士特韻寄德久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