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川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移船入蘆荻,吹笛下晴川。 -- 出自宋·白玉蟾·櫂歌九章寄彭鶴林
- 丘陵冒潢潦,溝澮成通川。 -- 出自明·劉基·旅興(四十首)
- 繡嶺宮前花似雪,正秦川公子迷歸路。 -- 出自清·陳維崧·伯成先生席上賦贈韓修齡(韓,關中人,圣秋
- 舒華光四海,卷葉蔭山川。 -- 出自唐·董思恭·詠李(一作太宗詩)
- 愁淚變楚竹,蛾眉喪湘川。 -- 出自唐·常建·古意三首
- 乘輿歷萬戶,置酒望三川。 -- 出自唐·宋之問·麟趾殿侍宴應制
- 嬉游不可極,留恨此山川。 -- 出自唐·宋之問·漢江宴別
- 贈言回馭日,圖畫彼山川。 -- 出自唐·宋之問·送田道士使蜀投龍
- 抱琴登絕壑,伐木溯清川。 -- 出自唐·宋之問·入崖口五渡寄李適
- 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 出自唐·宋之問·登禪定寺閣(一作登總持寺閣)
- 遠山橫落日,歸鳥度平川。 -- 出自唐·杜荀鶴·秋夜(一作江)晚泊
- 佇報司州政,征黃似潁川。 -- 出自唐·權德輿·送杜尹赴東都
- 晨風響鐘鼓,曙色映山川。 -- 出自唐·權德輿·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樓感懷
- 伯仲盡時賢,平輿與潁川。 -- 出自唐·權德輿·奉和史館張閣老,以許、陳二閣長愛弟俱為尚
- 七條縈印綬,三晉辨山川。 -- 出自唐·權德輿·酬馮絳州早秋絳臺感懷見寄
- 雄才舊百派,相近浮日川。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二游詩·徐詩
- 山橫路若絕,轉楫逢平川。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崦里
- 上嗣位六載,吾宗刺桐川。 -- 出自唐·陸龜蒙·引泉詩
- 舜耕馀草木,禹鑿舊山川。 -- 出自唐·杜審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
- 河山鑒魏闕,桑梓憶秦川。 -- 出自唐·杜審言·春日懷歸
- 帝念夔能政,時須說濟川。 -- 出自唐·錢起·奉送戶部李郎中充晉國副節度出塞
- 聞君隨謝脁,春夜宿前川。 -- 出自唐·李端·早春雪夜寄盧綸兼呈秘書元丞
- 驟雨歸山盡,頹陽入輞川。 -- 出自唐·李端·雨后游輞川
- 但愧衡門深隱,偶爾玉川添累,還解振家聲。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玉琯屆良月
- 簫鼓闐街巷,錦繡裹山川。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簫鼓闐街巷
- 須信建溪桃李,難駐商川舟楫,歸去伴都俞。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關中有蕭相
- 嘗令有詠無巨細,當因川陸舟車貽。 -- 出自宋·梅堯臣·途中寄上尚書晏相公二十韻
- 在昔當陽侯,建橋臨大川。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和馬都官宛溪浮橋
- 秋雨密無跡,蒙蒙在一川。 -- 出自宋·梅堯臣·發勻陵
- 隔河桑榆晚,藹藹明遠川。 -- 出自宋·梅堯臣·合流河堤上亭子
- 游人莫惜醉,風景滿伊川。 -- 出自宋·梅堯臣·再至洛中寒食
- 嘗親馬南郡,果謁謝臨川。 -- 出自宋·梅堯臣·代書寄歐陽永叔四十韻
- 南樓足佳興,好在謝林川。 -- 出自宋·梅堯臣·中秋與希深別後月下寄
-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 出自唐·楊炯·夜送趙縱
- 去年關輔旱,逐熟入穰川。 -- 出自宋·王禹偁·感流亡
- 高車嶺上無人見,南靜川中信馬行。 -- 出自宋·王禹偁·獨游南靜川
- 西暉亭下峰巒碧,南靜川未木葉紅。 -- 出自宋·王禹偁·翰林畢學士寄示醫癭藥方因題四韻兼簡兩制諸
- 去秋游洛源,今秋游洛川。 -- 出自宋·邵雍·川上懷舊
- 為今日之原,是昔日之川。 -- 出自宋·邵雍·川上懷舊
- 依稀新國土,隱約舊山川。 -- 出自宋·邵雍·晝夢
- 奈何今境土,不復舊山川。 -- 出自宋·邵雍·代書寄廣信李遵度承制
- 西北岌宮殿,東南傾山川。 -- 出自宋·邵雍·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
- 誰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 出自宋·邵雍·新正吟
- 乾坤今歲月,唐漢舊山川。 -- 出自宋·邵雍·秋閣吟
-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 出自南北·徐陵·關山月
- 共知浸潤同雷澤,何慮川源有旱苗。 -- 出自唐·朱慶馀·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
- 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 -- 出自宋·晁補之·漁家傲
- 層城獨秀東風里,嚇瞰川流脈脈斜。 -- 出自宋·朱翌·元日登城
- 呼童買輕舸,拂榻下平川。 -- 出自宋·陳師道·還江上
- 歸路云月黑,濤波隔長川。 -- 出自宋·陳師道·禮武臺坐化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