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6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月炯轉山曲,山上見洲尾。 -- 出自宋·蘇軾·萬山
- 幾處縈回度山曲,一時清駛滿江東。 -- 出自宋·蘇軾·舶趠風
- 臂弓腰箭南山下,追逐長楊射獵兒。 -- 出自宋·蘇軾·鐵溝行贈喬太博
- 我昔嘗為徑山客,至今詩筆余山色。 -- 出自宋·蘇軾·送淵師歸徑山
- 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 -- 出自宋·蘇軾·圓通禪院先君舊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 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濱。 -- 出自宋·蘇軾·犍為王氏書樓
-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 出自宋·蘇軾·送江公著知吉州
- 又將回奪浮山險,千艘夜下無南北。 -- 出自宋·蘇軾·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
- 石泉為曉鏡,山月當簾鉤。 -- 出自宋·蘇軾·玉女洞
- 谷蟄起蜩燕,山妖竄夔羵。 -- 出自宋·蘇軾·云龍山觀燒得云字
- 化為狂道士,山谷恣騰蹂。 -- 出自宋·蘇軾·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
- 知君頗有東山興,喝石巖前自過春。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開祖
- 籃輿西出登山門,嘉與我友尋仙村。 -- 出自宋·蘇軾·介亭餞楊杰次公
- 野橋多斷板, 寺有微行。 -- 出自宋·蘇軾·江月五首
- 谷映朱欄秀,山含古木尊。 -- 出自宋·蘇軾·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
-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中秋見月
- 凈居寺,在光山縣南四十里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并敘)
- 世多以墨畫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畫花者也。 -- 出自宋·蘇軾·墨花(并敘)
- 自言正直動山鬼,豈知造物哀龍鍾。 -- 出自宋·蘇軾·海市(并敘)
- 復古名迪,畫山水草木,蓋妙絕一時。 -- 出自宋·蘇軾·破琴詩(并引)
- 鄧道士守安,山中有道者也,嘗于庵前見其足跡長二尺許。 -- 出自宋·蘇軾·寄鄧道士(并引)
- 樽空我歸去,山月照君醒。 -- 出自宋·蘇軾·二月八日與黃燾僧曇穎過逍遙堂何道士宗一問
- 竹屋從低深,山窗自明疏。 -- 出自宋·蘇軾·和陶和劉柴桑
- 習習谷風,維山崔嵬。 -- 出自先秦·詩經·谷風
-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 出自先秦·詩經·殷其雷
-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 -- 出自先秦·詩經·殷其雷
-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 出自先秦·詩經·殷其雷
- 望楚與堂,景山與京。 -- 出自先秦·詩經·定之方中
-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 出自先秦·詩經·君子偕老
- 如江如漢,如山之苞。 -- 出自先秦·詩經·常武
- 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 出自先秦·詩經·江漢
- 薈兮蔚兮,南山朝隮。 -- 出自先秦·詩經·侯人
- 南山有臺,北山有菜。 -- 出自先秦·詩經·南山有臺
-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 -- 出自先秦·詩經·南山有臺
-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 出自先秦·詩經·南山有臺
-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 出自先秦·詩經·南山有臺
-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 出自先秦·詩經·南山有臺
-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 -- 出自先秦·詩經·烝民
- 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 -- 出自先秦·詩經·烝民
- 陣圖開向隴山東。 -- 出自·毛澤東·臨江仙·贈丁玲
-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壞土。 -- 出自宋·李清照·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
-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 出自唐·杜甫·兵車行
- 葉稀風更落,山迥日初沈。 -- 出自唐·杜甫·野望
-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 -- 出自唐·杜甫·遣興
-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日報清晝同。 -- 出自唐·杜甫·洗兵馬
- 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 出自唐·杜甫·洗兵馬
- 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 出自唐·杜甫·贈李白
-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詞賦工無益,山林跡未賒。 -- 出自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 野鶴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 出自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