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野寺山邊斜有徑,漁家竹里半開門。 -- 出自唐·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東
- 十里山村道,千峰櫟樹林。 -- 出自唐·李嘉祐·登楚州城望驛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 望夫山上花猶發,新婦江邊鶯未稀。 -- 出自唐·李嘉祐·送鄭正則漢陽迎婦
- 寂寂山城風日暖,謝公含笑向南枝。 -- 出自唐·李嘉祐·韋潤州后亭海榴
- 長路山河轉,前驅鼓角喧。 -- 出自唐·皇甫曾·送王相公赴幽州
- 乞食山家少,尋鐘野寺遙。 -- 出自唐·皇甫曾·送少微上人東南游
-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 出自唐·皇甫曾·送陸鴻漸山人采茶回
- 谷口山多處,君歸不可尋。 -- 出自唐·皇甫曾·送孔征士
- 野靜山戎險,江平水面流。 -- 出自唐·王緯·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
- 愛茲山水趣,忽與人世疏。 -- 出自唐·閻防·與永樂諸公夜泛黃河作
- 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遙。 -- 出自唐·薛據·題鶴林寺
- 門帶山光晚,城臨江水寒。 -- 出自唐·薛據·題丹陽陶司馬廳壁
- 擲華山巨石以為點,掣衡山陣云以為畫。 -- 出自唐·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
- 登廬山,觀瀑布,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余愛此兩句;登天臺,望渤海,云垂大鵬飛,山壓巨鰲背,斯言亦好在。 -- 出自唐·任華·寄李白
- 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驛長。 -- 出自唐·嚴維·送李秘書往儋州
- 出門山未曙,風葉暗蕭蕭。 -- 出自唐·竇常·早發金鉤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 采掇山無主,扶持藥有神。 -- 出自唐·竇鞏·題任處士幽居
- 日暖山初綠,春寒雨欲晴。 -- 出自唐·陳潤·東都所居寒食下作
- 始知山簡繞,頻向習家池。 -- 出自唐·鄭昈·落花
- 雪晴山脊見,沙淺浪痕交。 -- 出自唐·章八元·新安江行
- 話盡山中事,歸當月上時。 -- 出自唐·楊凝·尋僧元皎因病
- 儒服山東士,衡門洛下居。 -- 出自唐·張南史·早春書事奉寄中書李舍人
- 羅浮山下郡,樓閣枕滄溟。 -- 出自宋·陳堯佐·天圣間入參大政復寄題二章
- 潮陽山水東南奇,魚鹽城郭民熙熙。 -- 出自宋·陳堯佐·送潮陽李孜主簿
- 附郭山光峭若煙,倚空樓殿白云巔。 -- 出自宋·陳堯佐·游永明寺
- 蘿巖山下寺,靜境絕過從。 -- 出自宋·陳堯佐·知果教寺
- 湖邊山影里,靜景與僧分。 -- 出自宋·陳堯佐·游湖上昭慶寺
- 句曲山中古洞天,金堂玉室地相連。 -- 出自宋·滕宗諒·游茅山
- 道味山中澹,詩情事外高。 -- 出自宋·石延年·韓希祖隱君武威
- 碑經山燒斷,樹帶海潮枯。 -- 出自宋·石延年·文種墓
- 稍過山陰接甬東,正當兩國畫屏中。 -- 出自宋·謝絳·送馀姚知縣陳最寺丞
- 芬芬山蜜熟,決決春泉活。 -- 出自宋·謝絳·雙松亭
- 人閑山鳥靜,風馀岸花落。 -- 出自宋·葉清臣·東池詩
- 半窗山色來云外,一枕荷香帶雨中。 -- 出自宋·吳感·如歸亭
- 曼衍山川環故國,升平歌吹沸高樓。 -- 出自宋·韓琦·安陽好/憶江南
- 西都山水天下奇,神嵩景室環清伊。 -- 出自宋·王拱辰·耆英會詩
-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 出自宋·劉敞·微雨登城二首
- 萬重山勢隨坤順,一勺天波到海流。 -- 出自宋·吳師孟·金牛驛
- 遠如山林幽,近與塵埃隔。 -- 出自宋·吳師孟·和章質夫成都運司園亭詩·西園
- 梅愛山傍水際栽,非因弱柳近章臺。 -- 出自宋·鄭獬·梅花
- 更待山頭明月上,相招去踏竹枝歌。 -- 出自宋·鄭獬·江行五絕
- 北山山下翠重重,禪老栽成夾道松。 -- 出自宋·鄭獬·烏龍老栽松既以詩三首
- 忽從山口渡流水,始知此溪山北來。 -- 出自宋·鄭獬·過三十六洞
- 夜來山上暴風雨,溪口流出紅桃花。 -- 出自宋·鄭獬·過三十六洞
- 料得山花也相愛,使君來晚不嫌遲。 -- 出自宋·鄭獬·酬張仲巽見督龍山之游
- 浮野山光動,侵衣水氣涼。 -- 出自宋·鄭獬·雨后江上
- 桐柏山中草木靈,淮源潏潏繞山鳴。 -- 出自宋·鄭獬·淮上
- 伏藏山林弄兇器,今可先事塞其源。 -- 出自宋·鄭獬·淮揚大水
- 掛羅山林網逸遺,守臣奉詔敢言遲。 -- 出自宋·鄭獬·酬隨子直十五兄
- 口銜山櫻來,獨向林中啼。 -- 出自宋·鄭獬·慈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