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破裓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 -- 出自宋·蘇軾·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
- 路轉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 出自宋·蘇軾·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
- 豈比山澤臞,忍饑啖柏松。 -- 出自宋·蘇軾·安期生?并引?
- 自古山林人,何曾識機巧。 -- 出自宋·蘇軾·和寄天選長官?此詩為釋道潛作?
- 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巖花雨落毿毿。 -- 出自宋·蘇軾·過嶺寄子由三首?此詩第三首為子由作?
-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麥。 -- 出自宋·蘇軾·荊門惠泉
- 豈料山中有遺寶,磊落如{上左醫右殳下石}萬車炭。 -- 出自宋·蘇軾·石炭
- 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 出自宋·蘇軾·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 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亂瓊絲。 -- 出自宋·蘇軾·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孔周翰
- 浮來山高回望失,武陵路絕無人送。 -- 出自宋·蘇軾·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
- 誤拋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 出自宋·蘇軾·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 寄語山神停伎倆,不聞不見我何窮。 -- 出自宋·蘇軾·十一月九日夜夢與人論神仙道術因作一詩八句
- 臺閣山林本無異,故應文字不離禪。 -- 出自宋·蘇軾·次韻參寥寄少游?或謂為釋元凈作?
- 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 -- 出自宋·蘇軾·游惠山
- 不堪山鳥號歸去,長遣王孫苦憶家。 -- 出自宋·蘇軾·寄題興州晁太守新開古東池
- 道場山頂何山麓,上徹云峰下幽谷。 -- 出自宋·蘇軾·游道場山何山
- 我従山水窟中來,尚愛此山看不足。 -- 出自宋·蘇軾·游道場山何山
- 天目山前淥浸裾,碧瀾堂下看銜艫。 -- 出自宋·蘇軾·贈莘老七絕
- 漫說山東第二州,棗林桑泊負春游。 -- 出自宋·蘇軾·答陳述古二首
-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東。 -- 出自宋·蘇軾·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 聞道山中富奇藥,往往靈芝雜葵薤。 -- 出自宋·蘇軾·又次前韻贈賈耘老
- 安得山泉變春酒,與子一洗尋常債。 -- 出自宋·蘇軾·又次前韻贈賈耘老
- 孤山山下醉眠處,點綴裙腰紛不掃。 -- 出自宋·蘇軾·和秦太虛梅花
- 南州山水能為助,更有英辭勝廣騷。 -- 出自宋·蘇軾·謝曹子方惠新茶?此詩為劉分攵作?
- 窈窕山頭井,潛通伏澗清。 -- 出自宋·蘇軾·留題石經院三首
- 澤國山圍里,孤城水影傍。 -- 出自宋·蘇軾·城南縣尉水亭得長字
- 雞唱山椒曉,鐘鳴霜外聲。 -- 出自宋·蘇軾·去歲與子野游逍遙堂日欲沒因并西山叩羅浮道
-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 -- 出自宋·蘇軾·陌上花三首
- (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鐵冠,于潛婦女皆插大銀櫛,長尺許,謂之蓬沓。 -- 出自宋·蘇軾·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
- 行逢山水輒羞嘆,此去未免勤鹽齏。 -- 出自宋·蘇軾·與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 日高山蟬抱葉響,人靜翠羽穿林飛。 -- 出自宋·蘇軾·壽星院寒碧軒
- 東南山水相招呼,萬象入我摩尼珠。 -- 出自宋·蘇軾·次韻吳傳正枯木歌
-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 -- 出自宋·蘇軾·隆中
- 黃葉山川知晚秋,小蟲催女獻功裘。 -- 出自宋·蘇軾·秋思寄子由
- 屋上山禽苦喚人,檻前冰沼忽生鱗。 -- 出自宋·蘇軾·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
- 謂言山石生澗溝。 -- 出自宋·蘇軾·代書答梁先
- 江梅山杏為誰容,獨笑依依臨野水。 -- 出自宋·蘇軾·和王晉卿送梅花次韻
- 兩邦山水未凄涼,二老風流總健強。 -- 出自宋·蘇軾·贈張刁二老
- 我本山中人,習見匪獨聞。 -- 出自宋·蘇軾·云龍山觀燒得云字
- 伯牙山高水深深,萬世二壟一知音。 -- 出自宋·蘇軾·次晁無咎韻閻子常攜琴入村
- 不道山人今忽去,曉猿啼處月茫茫。 -- 出自宋·蘇軾·和參寥
- 相逢山谷間,一月同臥起。 -- 出自宋·蘇軾·和陶止酒
- 憺將山河與日月長在,若有人兮,夢中仇池我歸路。 -- 出自宋·蘇軾·山坡陀行
- 未報山陵國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 出自宋·蘇軾·十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以軾罪人,
- 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 -- 出自宋·蘇軾·江月五首
-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獨夜。 -- 出自宋·蘇軾·江月五首
- 三更山吐月,棲鳥亦驚起。 -- 出自宋·蘇軾·江月五首
- 四更山吐月,皎皎為誰明。 -- 出自宋·蘇軾·江月五首
-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 -- 出自宋·蘇軾·江月五首
- 莫把山林笑朝市,老夫手里有烏藤。 -- 出自宋·蘇軾·碣石庵戲贈湛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