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2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尋山跨坑谷,騰趠筋骨強。 -- 出自宋·蘇軾·書晁說之考牧圖後
- 峴山之陽漢江浦。 -- 出自宋·蘇軾·襄陽樂
- 北山臥可見,蒼翠間磽禿。 -- 出自宋·蘇軾·李氏園(李茂貞園也,今為王氏所有。)
-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欄縹緲間。 -- 出自宋·蘇軾·游道場山何山
- 南山古臺臨斷岸,雪陣翻空迷仰俯。 -- 出自宋·蘇軾·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游隨所見輒作數句明日
- 孤山山下醉眠處,點綴裙腰紛不掃。 -- 出自宋·蘇軾·和秦太虛梅花
- 神山無石髓,生世悲暫寓。 -- 出自宋·蘇軾·次韻趙令鑠惠酒
- 故山西望三千里,往事回思二十年。 -- 出自宋·蘇軾·和宋肇游西池次韻
- 空山不難到,絕境未易名。 -- 出自宋·蘇軾·次韻程正輔游碧落洞
- 溪山久寂寞,請續離騷經。 -- 出自宋·蘇軾·次韻程正輔游碧落洞
- 何山不堪隱,飲水自修齡。 -- 出自宋·蘇軾·次韻程正輔游碧落洞
- 亂山遮曉擁千層,睡美初涼撼不應。 -- 出自宋·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與試
- 南山之下,汧渭之間,想見開元天寶年。 -- 出自宋·蘇軾·書韓干牧馬圖
- 華山東麓秦遺民,當時依山來避秦。 -- 出自宋·蘇軾·送王伯AA28守虢
- 前山槎牙忽變態,后嶺雜沓如驚奔。 -- 出自宋·蘇軾·江上看山
- 蒼山古木書堂嶼,北出湘水百余步。 -- 出自宋·蘇軾·書堂嶼?此詩為沈遼作?
- 龍山憶孟子,栗里懷淵明。 -- 出自宋·蘇軾·和陶九日閑居
- 家山忘了腳騰騰,試作巴談卻解譍。 -- 出自宋·蘇軾·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見,留二絕
- 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 -- 出自宋·蘇軾·武昌西山
- 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 -- 出自宋·蘇軾·六和寺沖師閘山溪為水軒
- 楚山鐵炭皆奇物,知君欲斫奸邪窟。 -- 出自宋·蘇軾·田國博見示石炭詩有鑄劍斬佞臣之句次韻答之
- 何山隔幽谷,去路清且悄。 -- 出自宋·蘇軾·與客游道場何山得鳥字
- 空山古寺亦何有,歸路萬頃青玻璃。 -- 出自宋·蘇軾·與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 亂山環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 -- 出自宋·蘇軾·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
- 蒜山渡口挽歸艎,朱雀橋邊看道裝。 -- 出自宋·蘇軾·次韻許遵
- 溪山雪月兩佳哉,賓主談鋒夜轉雷。 -- 出自宋·蘇軾·雪溪乘興
- 青山只在古城隅,萬里歸來卜筑初。 -- 出自宋·蘇軾·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 空山樓觀何崢嶸,真人王遠陰長生。 -- 出自宋·蘇軾·留題仙都觀
- 亂山遮曉擁千層,睡美初涼撼不*。 -- 出自宋·蘇軾·八月十七日,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
- 云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 -- 出自宋·蘇軾·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
-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 出自宋·蘇軾·和陶移居二首
- 東山何足羨,會是躡松喬。 -- 出自宋·蘇軾·壽叔文
- 家山歸未能,題詩寄屋壁。 -- 出自宋·蘇軾·司命宮楊道士息軒
- 香山居士留遺跡,天竺禪師有故家。 -- 出自宋·蘇軾·天竺寺
- 靈山會未散,八部猶光輝。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
- 海山兜率兩茫然,古寺無人竹滿軒。 -- 出自宋·蘇軾·竹閣
- 青山雖云遠,似亦識公顏。 -- 出自宋·蘇軾·凌虛臺
- 孤山寺下水侵門,每到先看醉墨痕。 -- 出自宋·蘇軾·寄呂穆仲寺丞
-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 出自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
- 故山豈敢忘,但恐迫華皓。 -- 出自宋·蘇軾·過云龍山人張天驥
- 亂山合沓圍彭門,官居獨在懸水村。 -- 出自宋·蘇軾·答呂梁仲屯田
- (徑山夏無蚊。 -- 出自宋·蘇軾·送淵師歸徑山
- 倚山修竹有人家,橫道清泉知我渴。 -- 出自宋·蘇軾·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 青山眊矂中,落日凄涼外。 -- 出自宋·蘇軾·初別子由至奉新作
- 海山入夢方東去,風雨留人得暫陪。 -- 出自宋·蘇軾·次韻徐積
-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無秋。 -- 出自宋·蘇軾·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 景山沉迷阮籍傲,畢卓盜竊劉伶顛。 -- 出自宋·蘇軾·謝蘇自之惠酒
- 銜山余落景,歸跡猶躑躅。 -- 出自宋·蘇軾·游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此詩為釋道潛作
- 仙山與佛國,終恐無是處。 -- 出自宋·蘇軾·和陶神釋
- 江山千里,供我遐矚。 -- 出自宋·蘇軾·和陶時運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