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莫忘今年花發(fā)處,西湖西畔北山前。 -- 出自宋·蘇軾·沈諫議召游湖,不赴,明日得雙蓮於北山下,
- 君于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丘。 -- 出自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
- 猶有小船來賣餅,喜聞墟落在山前。 -- 出自宋·蘇軾·慈湖夾阻風五首
- 春入西湖到處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 出自宋·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 白云出山初無心,棲烏何必戀山林。 -- 出自宋·蘇軾·贈曇秀
- (宋文帝遣將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 出自宋·蘇軾·龜山
- 蘚書標洞府,(歐陽永叔嘗游嵩山,日暮,于絕壁上見苔蘚成文,云神清之洞。 -- 出自宋·蘇軾·送范景仁游洛中
- 云溪夜逢喑虎伏,(山有啞虎巡山。 -- 出自宋·蘇軾·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 金魚池邊不見君,追君直過定山村。 -- 出自宋·蘇軾·往富陽新城李節(jié)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
- 我官于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 -- 出自宋·蘇軾·和錢安道寄惠建茶
- 可憐老驥真老矣,無心更秣天山禾。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賈耘老
- 已覺微風吹袂冷,不堪殘日傍山明。 -- 出自宋·蘇軾·真興寺閣禱雨
- 橫槎晚渡碧澗口,騎馬夜入南山谷。 -- 出自宋·蘇軾·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龍寺
- 道人天眼識王氣,結茅宴坐荒山巔。 -- 出自宋·蘇軾·游徑山
- 征西自有家雞肥,太白應驚飯山瘦。 -- 出自宋·蘇軾·答孔周翰求書與詩
- 記取北歸攜過我,南江風浪雪山傾。 -- 出自宋·蘇軾·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 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飽風雪輕山川。 -- 出自宋·蘇軾·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
- 愿君終不忘在莒,樂時更賦囚山篇。 -- 出自宋·蘇軾·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
- 風高月暗水云黃,淮陰夜發(fā)朝山陽。 -- 出自宋·蘇軾·十月十六日記所見
- 寄語風流王武子,三人俱是識山人。 -- 出自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王晉卿畫著色山二首
- 憶昔子美在東屯,數(shù)間茅屋蒼山根。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柳湖感物
- 故將俗物惱幽人,細馬紅妝滿山谷。 -- 出自宋·蘇軾·攜妓樂游張山人園
- 不用山僧導我前,自尋云外出山泉。 -- 出自宋·蘇軾·廣州蒲澗寺(地產(chǎn)菖蒲,十二節(jié)。相傳安期生
- 歲久講求知處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 出自宋·蘇軾·次韻黃夷仲茶磨
- 人生難處是安穩(wěn),何為來此驪山中。 -- 出自宋·蘇軾·驪山?此詩為李廌作?
- 雄心欲搏南澗虎,陣勢頗學常山蛇。 -- 出自宋·蘇軾·司竹監(jiān)燒葦園因召都巡檢柴貽勖左藏以其徒會
-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 出自宋·蘇軾·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
- 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龜山背。 -- 出自宋·蘇軾·龜山辯才師
- 偶隨樵父采都梁,(南山名都梁山,山出都梁香故也。 -- 出自宋·蘇軾·泗州南山監(jiān)倉蕭淵東軒二首
- 刺史不須邀半道,籃輿未暇走山村。 -- 出自宋·蘇軾·惠守詹君見和復次韻
- 公家有畸人,?公有族人,隱嵩山。 -- 出自宋·蘇軾·和寄天選長官?此詩為釋道潛作?
- 會當作塘徑千步,橫斷西北遮山泉。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 湘水悠悠天際來,夾江古木抱山回。 -- 出自宋·蘇軾·滄洲亭懷古?此詩為沈遼作?
- 又見子卿持漢節(jié),遙知遺老泣山前。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見寄四首
- 五百年間異人出,盡將錦繡裹山川。 -- 出自宋·蘇軾·臨安三絕 錦溪
- 多買黃封作洗泥,使君來自隴山西。 -- 出自宋·蘇軾·次韻錢穆父馬上寄蔣穎叔二首
- 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 -- 出自宋·蘇軾·別子由三首兼別遲
- 爾來古意誰復嗣,公有妙語留山隈。 -- 出自宋·蘇軾·武昌西山
- 材大古來無適用,不須郁郁慕山苗。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 江邊亂山赤如赭,陵陽正在千山頭。 -- 出自宋·蘇軾·送文與可出守陵州
- 未應便障西風扇,只恐先移北山檄。 -- 出自宋·蘇軾·次前韻送程六表弟
- 君家聯(lián)翩盡卿相,獨來坐嘯溪山上。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
- 丈夫自重貴難售,兩翁今與青山久。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
- 更有方瞳八十一,奮衣矍鑠走山中。 -- 出自宋·蘇軾·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
- 付君萬指伐頑石,千錘雷動蒼山根。 -- 出自宋·蘇軾·答呂梁仲屯田
- 我昔嘗為徑山客,至今詩筆余山色。 -- 出自宋·蘇軾·送淵師歸徑山
- 師住此山三十年,妙語應須得山骨。 -- 出自宋·蘇軾·送淵師歸徑山
-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
- 聞道磬襄東入海,遺聲恐在海山間。 -- 出自宋·蘇軾·東陽水樂亭(為東陽令王都官概作。)
- 朝行曳杖青牛嶺,崖泉咽咽千山靜。 -- 出自宋·蘇軾·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