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彼饕者誰尸海閫,日鬻三帖山府庭。 -- 出自宋·陳著·四月五日醉書慈云閣
- 何事不可咄嗟辦,寺已如畫山翠屏。 -- 出自宋·陳著·四月五日醉書慈云閣
- 田園活計雨聲好,湖海醒心山氣香。 -- 出自宋·陳著·癸未生日書于本堂
- 以所見見有如此,又何以觀山水為。 -- 出自宋·陳著·寄賦黃東發(fā)湖山精舍
- 他年燕坐千峰上,認取一山山外山。 -- 出自宋·陳著·似僧一寧
- 站揍粗茶淡飯,報答流水青山。 -- 出自宋·陳著·與具氏子書中
- 應現(xiàn)頭頭總是,分明在、依舊山河。 -- 出自元·姬翼·滿庭芳 全真
- 朝氣肅兮夜漏遲,暮云黯兮山色衰。 -- 出自宋·俞桂·秋行吟
- 目斷平蕪來日路,碧云四合山無數(shù)。 -- 出自·沈祖棻·蝶戀花·塞迥洲荒何處住
- 冰雪更愁西去路,寒沙盡處山無數(shù)。 -- 出自·沈祖棻·蝶戀花·殘照關河秋欲暮
- 關情命曲寄惆悵,久別江南山里人。 -- 出自唐·顧況·琴曲歌辭·蔡氏五弄·幽居弄
- 老人方授上清箓,夜聽步虛山月寒。 -- 出自唐·顧況·崦里桃花
- 欲寫金人金口經(jīng),寄與山陰山里僧。 -- 出自唐·顧況·剡紙歌
- 山中好處無人別,澗梅偽作山中雪。 -- 出自唐·顧況·山中贈客
- 山僧后夜初出定,聞似不聞山月曉。 -- 出自唐·顧況·聽子規(guī)(一本題上有攝山二字)
- 周郎戰(zhàn)處滄江回,魚龍蕩潏山石摧。 -- 出自宋·張耒·偶書三首
- 長淮煙波渺千里,悵望搔首山川長。 -- 出自宋·張耒·秋風三首
- 最后新詩意不淺,知君過我山陽居。 -- 出自宋·張耒·寄余五十五
- 雨腳橫空萬牛弩,烈風吹山山欲仆。 -- 出自宋·張耒·題吳熙老風云圖
- 黃州城中人跡少,江濤涌洶山崎嵚。 -- 出自宋·張耒·新正二首
- 樽前忽起扁舟興,新管江南山水來。 -- 出自宋·張耒·觀魚亭呈陳公度二首
- 風云慘淡秋已嚴,桑榆搖落山初瘦。 -- 出自宋·張耒·贈吳孟求承議二首
- 亭臺陰合樹初晝,弦管韻高山欲秋。 -- 出自唐·許渾·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樓宴二首
-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 出自唐·元結(jié)·石魚湖上醉歌
-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春。 -- 出自唐·元結(jié)·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黃扉晚下禁垣鐘,歸坐南闈山萬重。 -- 出自唐·李益·奉和武相公郊居寓目
- 枕漱鑱鍼泉石肓,登臨又刮山川目。 -- 出自唐·張說·游老君洞
- 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里山無數(shù)。 -- 出自宋·宋無名氏·鳳棲梧
- 抑武陵之麗秀兮,故水復而山重。 -- 出自宋·王令·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
- 觀顏面之峭峭兮,其秀猶有山水之余風。 -- 出自宋·王令·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
- 耳昏俗語久欲洗,為我一謝山前流。 -- 出自宋·王令·寄題宣州太平縣眾樂亭為孫莘老作
- 廓廟之具千金軀,底事便著山巖里。 -- 出自宋·陳與義·游紫邏洞
- 幾番江上憑欄久,今在西山山里行。 -- 出自宋·杜耒·同紫芝游西山
- 登楚都,入楚關,楚地蕭瑟楚山寒。 -- 出自南北·謝莊·懷園引
- 玉指剪裁羅勝,金盤點綴酥山,窺宋深心無限事,小眉彎。 -- 出自唐·和凝·春光好·紗窗暖
- 倒冠落佩郭南門,長庚晱晱山簇簇。 -- 出自宋·毛滂·陪曹使君飲郭別乘舍夜歸奉寄
- 邇來鈴齋作禪觀,錦瑟間多山玉立。 -- 出自宋·毛滂·新酒熟奉懷曹使君
- 歸時煙樹鴉聲集,望處溪窗山色來。 -- 出自宋·毛滂·十二月二十六日出郊訪無畏詩禪暮歸奉寄
- 野僧報我泉新白,此老居庵山更清。 -- 出自宋·毛滂·聞琳老欲入山今少雨想未成行奉寄一絕
- 四邊浪打山疑動,寺在半空山頂頭。 -- 出自宋·魏野·書三門開化院琳師房
- 甚動人、多少離情,樓頭水闊山無數(shù)。 -- 出自宋·韓元吉·薄幸 送安伯弟
- 荒村日晴雪猶積,系纜焦公山下石。 -- 出自宋·韓元吉·隆興甲申歲閏月游焦山
- 又賦南烹初食,明朝餐玉何山。 -- 出自宋·劉辰翁·木蘭花慢·自崆峒麥熟
- 盡日樓臺,四邊屏幛,目斷江山魂欲飛。 -- 出自宋·劉過·沁園春·古豈無人
- 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 -- 出自宋·劉過·沁園春 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
- 算平生、白傳風流,未可向、香山老。 -- 出自宋·劉過·水龍吟 寄陸放翁
- 先賢且謂可行樂,況是平生山澤癯。 -- 出自宋·劉過·春日即事
- 又嘗北抵鶴唳風聲地,八公山前望淝水。 -- 出自宋·劉過·艤舟采石
- 慈母行封大國,老仙早上蓬山。 -- 出自宋·張孝祥·西江月·慈母行封大國
- 空教故林怨鶴,掩閑門、明月山中。 -- 出自宋·張炎·聲聲慢·平沙催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