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6個(gè)字的詩句
寒在第六個(gè)字的詩句
- 一尊聊作破寒威。 -- 出自宋·呂渭老·浣溪沙
- 遠(yuǎn)色連朱閣,寒鴉噪夕陽。 -- 出自宋·呂渭老·南歌子·遠(yuǎn)色連朱閣
- 蕭蕭蘆葉暮寒生。 -- 出自宋·張掄·朝中措·蕭蕭蘆葉暮寒生
- 淺春不怕峭寒侵。 -- 出自宋·張掄·西江月·翦就碧云鬧葉
- 新硯傳沅石,寒煤掃岳松。 -- 出自宋·徐照·題單丙文畫像
- 夕陽明望外,寒雁落愁邊。 -- 出自宋·徐照·塔山作
- 壯勢春曾看,寒聲佛共聽。 -- 出自宋·徐照·游雁蕩山八首·大龍湫瀑布
- 清苕載雪流寒碧,老我扁舟獨(dú)自來。 -- 出自宋·孫惟信·題載雪錄
- 半生不療饑寒苦,空有詩名滿世間。 -- 出自宋·蘇泂·苕溪雜興四首
- 羸牛歸徑險(xiǎn),寒雀聚枝深。 -- 出自宋·蘇泂·地壁道中
- 遠(yuǎn)舍火明樹,寒天露濕衣。 -- 出自宋·蘇泂·歸自陶山舟中示暹侄
- 吳江波上,煙寒水冷翦丹楓。 -- 出自宋·葛長庚·水調(diào)歌頭·一葉飛何處
- 乍雨還晴,似寒而暖,春事已深。 -- 出自宋·葛長庚·沁園春·乍雨還晴
- 木落山高,云寒雁斷,水瘦溪痕減。 -- 出自宋·葛長庚·酹江月/念奴嬌
- 嘆細(xì)草新蒲寒萋萋。 -- 出自宋·葛長庚·菊花新·有個(gè)悶甚處
- 一聲聲,吹斷寒云滄波里。 -- 出自宋·葛長庚·菊花新·忽水遠(yuǎn)天長
- 淡煙凝翠鎖寒蕪。 -- 出自宋·葛長庚·阮郎歸·淡煙凝翠鎖寒蕪
- 曉傍蒼崖,滴寒露、研朱點(diǎn)易。 -- 出自宋·方岳·滿江紅·曉傍蒼崖
- 況雨急黃昏,寒欺客路,月明夜半,人夢家林。 -- 出自宋·方岳·沁園春·盡為春愁
- 桂魄何曾死,寒光不減些兒。 -- 出自宋·方岳·哨遍·月曰不然
- 藥草霜多損,寒蔬雨半荒。 -- 出自宋·方岳·不寐
- 擷之復(fù)湘之,寒綠冰人齒。 -- 出自宋·方岳·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
- 年年月寒雪寒處,老骨槎牙倚枯樹。 -- 出自宋·方岳·又和諸公作雪月歌
- 陰石無霜滑,寒梅未雪香。 -- 出自宋·方岳·阻雪
- 梅梢了未知寒在,剪取清溪作雪飛。 -- 出自宋·方岳·次韻汪少卿禱雪有感
- 琵琶亭下春寒夜,濕盡青衫竟為誰。 -- 出自宋·方岳·劉遜子架閣餉江茶
- 陰霾知病骨,寒意入詩肩。 -- 出自宋·方岳·式賢和杜夔府百韻過余秋崖下大篇舂容筆力乃
- 卻入山深最寒處,雪照冰溪才一樹。 -- 出自宋·方岳·月中觀梅
- 秋色深宜雨,寒花并入詩。 -- 出自宋·方岳·次梁粹錄囚上饒
- 虛皇借與廣寒住,夜半擬進(jìn)秋風(fēng)行。 -- 出自宋·方岳·次韻題秋崖
- 月明昨夜欺寒夢,未了西齋竹外棋。 -- 出自宋·方岳·次韻王尉贈(zèng)別
- 終是山間別,寒泉在腳邊。 -- 出自宋·方岳·熱甚有懷山間
- 漱之以清冰寒露之壺,澆之以碧玉晴云之甌。 -- 出自宋·方岳·題司理采芙蓉圖
- 月明如水帶寒流,飲福靈壇曉未收。 -- 出自宋·方岳·中秋日社未五鼓祀社歸月明如書
- 已辦藤溪瀉寒月,三花五蕊把春來。 -- 出自宋·方岳·次韻探梅首尾吟
- 老不論圭瓚,寒於嚼水晶。 -- 出自宋·方岳·次韻汪少卿贈(zèng)別
- 秋事無多日,寒花又一年。 -- 出自宋·方岳·寄魯山兄
- 一似余杭路,寒洲半是蘆。 -- 出自宋·方岳·舟次當(dāng)涂
- 半篙新綠落寒沙,芳草王孫自物華。 -- 出自宋·方岳·舟行省暮
- 雨深更覓山寒甚,過了重陽菊未知。 -- 出自宋·方岳·洞元小集
- 少焉月出流寒光,但見山蒼蒼兮江泱泱。 -- 出自宋·方岳·次韻曹實(shí)聽舅氏彈琴
- 山雨同離別,寒窗自寵珍。 -- 出自宋·方岳·送子用弟游學(xué)番易
- 人間僅僅幾寒暑,亦已奔月歸何時(shí)。 -- 出自宋·方岳·陶粹母夫人挽詩
- 秋燈照樹色,寒雨落池聲。 -- 出自唐·姚合·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 晴月銷燈色,寒天挫筆鋒。 -- 出自唐·姚合·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 為客久未歸,寒山獨(dú)掩扉。 -- 出自唐·姚合·山中述懷
- 金莖難復(fù)見,寒露落空中。 -- 出自唐·姚合·文宗皇帝挽詞三首
- 夜觴歡稍靜,寒屋坐多深。 -- 出自唐·姚合·洛下夜會(huì)寄賈島
- 陽和潛發(fā)蕩寒陰,便使川原景象新。 -- 出自唐·姚合·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
- 閑立津橋上,寒光動(dòng)遠(yuǎn)林。 -- 出自唐·姚合·過天津橋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