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6個字的詩句
寒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暗溪遲仙侶,寒澗聞松禽。 -- 出自唐·李益·合源溪期張計不至
- 夜窗峰頂曙,寒澗洞中春。 -- 出自唐·張喬·寄中岳顓頊先生
- 勢隨雙剎直,寒出四墻遙。 -- 出自唐·張喬·興善寺貝多樹
- 凈瀨煙霞古,寒原草木凋。 -- 出自唐·張喬·青鳥泉
- 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 出自唐·張喬·題河中鸛雀樓
- 夜火隨船遠,寒更出郡疏。 -- 出自唐·張喬·尋陽村舍
- 迥起波搖楚,寒棲月映蒲。 -- 出自唐·崔涂·孤雁
- 暮雨相呼失,寒塘獨下遲。 -- 出自唐·崔涂·孤雁
- 木落曙江晴,寒郊極望平。 -- 出自唐·崔涂·江行晚望
- 東林氣微白,寒鳥急高翔。 -- 出自唐·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
-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 -- 出自唐·皇甫冉·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
- 早鴻聞上苑,寒露下深宮。 -- 出自唐·皇甫冉·相和歌辭·婕妤怨
- 清冬洛陽客,寒漏建章臺。 -- 出自唐·皇甫冉·冬夜集賦得寒漏
- 日夕田家務,寒煙隔幾重。 -- 出自唐·皇甫冉·寄劉方平大谷田家
- 露冕臨平楚,寒城帶早霜。 -- 出自唐·皇甫冉·和樊潤州秋日登城樓
- 千門曙色鎖寒梅,五夜疏鐘曉箭催。 -- 出自唐·薛逢·元日樓前觀仗
- 涼風吹雨滴寒更,鄉思欺人撥不平。 -- 出自唐·秦韜玉·長安書懷
- 行行野雪薄,寒氣日通春。 -- 出自唐·李頻·送徐處士歸江南
- 秋風高送雁,寒雨入停蟬。 -- 出自唐·李頻·送友人游太原
- 古木有清陰,寒泉有下深。 -- 出自唐·李頻·夏日盩厔郊居寄姚少府
- 旅懷多寄酒,寒意欲留花。 -- 出自唐·李頻·春日南游寄浙東許同年
- 高帆背楚落,寒日逆淮曛。 -- 出自唐·李頻·淮南送友人歸滄州
- 枯木猿啼爽,寒汀鶴步閑。 -- 出自唐·李頻·和范秘書襄陽舊游(一作和范酂先輩話襄陽舊
- 霽日懸高掌,寒空類削成。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
- 今歲隨宜過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
- 除夜清樽滿,寒庭燎火多。 -- 出自唐·張說·岳州守歲
- 爽氣凝情迥,寒光映浦深。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題石壁應制
- 古木無生意,寒云若死灰。 -- 出自唐·張說·岳州宴別潭州王熊二首
- 瑞雪帶寒風,寒風入陰琯。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溫湯對雪應制
- 陰琯方凝閉,寒風復凄斷。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溫湯對雪應制
- 霜空極天靜,寒月帶江流。 -- 出自唐·張說·和朱使欣二首
- 靜隱支憑幾,寒搔發解簪。 -- 出自宋·王令·偶成
- 流年不我謀,寒暑忽已遒。 -- 出自宋·王令·暨陽居四首
- 林密村村暗,寒鴉處處啼。 -- 出自宋·王令·暮歸馬上口占
- 門前一徑長寒莎,耳冷不聞車馬過。 -- 出自宋·王令·閑居奉寄幾道
- 譬之適時運,寒暑變冬夏。 -- 出自宋·王令·贈周伯玉下第
- 道遠寧不饑,寒枝久虛待。 -- 出自宋·王令·對竹
- 秋風起兮天寒,壯士醉酒兮歌解顏。 -- 出自宋·王令·魯仲連辭趙歌
- 清氯全歸月,寒聲半是風。 -- 出自宋·翁卷·秋日閑居呈趙端行
- 閑燈妨遠夢,寒雨亂愁吟。 -- 出自宋·翁卷·寄趙靈秀
-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 出自宋·陳與義·早行
- 秋入池深碧,寒欺葉遞紅。 -- 出自宋·陳與義·蒙知府寵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屨逍遙林水間
- 老雁猶貪去,寒蟬遂不號。 -- 出自宋·陳與義·連雨書事
- 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 -- 出自宋·陳與義·寒食
- 海棠已復動,寒食豈寂寞。 -- 出自宋·陳與義·海棠
- 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 -- 出自宋·陳與義·竇園醉中前后五絕句
- 去冬三寸雪,寒日澹相守。 -- 出自宋·陳與義·浴室觀雨以催詩走群龍為韻得走字
- 杖藜迎落照,寒彩遍平皋。 -- 出自宋·陳與義·晚步湖邊
- 雙溪夜月明寒玉,眾嶺秋空斂翠煙。 -- 出自唐·杜光庭·題鴻都觀
- 書窗隔湖水,寒氣倍馮陵。 -- 出自宋·杜耒·重宿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