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寒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京索先生三尺墳,秋風漠漠吐寒云。 -- 出自唐·賈島·過京索先生墳
- 我有軍持憑弟子,岳陽溪里汲寒流。 -- 出自唐·賈島·訪鑒玄師侄
- 今日凄涼無處說,亂山秋盡有寒云。 -- 出自唐·賈島·經蘇秦墓
- 已過重陽半月天,瑯華千點照寒煙。 -- 出自唐·皮日休·奉和魯望白菊
-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 -- 出自唐·皮日休·石榴歌
- 一簀松花細有聲,旋將渠碗撇寒清。 -- 出自唐·皮日休·奉和魯望看壓新醅(一本此下有次韻二字)
- 邇來更覺苦語工,思婦霜碪搗寒月。 -- 出自宋·黃庭堅·贈張仲謀
-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殘水下寒塘。 -- 出自宋·黃庭堅·戲詠江南土風
- 冰底斲春生筍束,豹文解籜饌寒玉。 -- 出自宋·黃庭堅·謝景叔惠冬筍雍酥水梨三物
- 少年多事意易亂,詩律坎坎同寒螿。 -- 出自宋·黃庭堅·和仲謀夜中有感
- 采菲直須論下體,鏈金猶欲去寒沙。 -- 出自宋·黃庭堅·謝仲謀示新詩
- 春色已知回寸草,霜威從此霽寒松。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元日
- 蘚井筠籠浸蒼玉,金盤碧箸薦寒冰。 -- 出自宋·黃庭堅·食瓜有感
- 想見蘇耽攜手僊,青山桑柘冒寒煙。 -- 出自宋·黃庭堅·再次韻寄子由
- 相君于理回天詔,輔國驅夷立寒桓。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謝借觀五老圖
- 陽山老藤截玉肪,烏田翠竹避寒光。 -- 出自宋·黃庭堅·奉答茂衡惠紙長句
- 陳侯學詩如學道,又似秋蟲噫寒草。 -- 出自宋·黃庭堅·贈陳師道
- 野馬橫郊作凝水,牽牛引竹上寒花。 -- 出自宋·黃庭堅·贈答晁次膺
- 折送南園栗玉花,并移香本到寒家。 -- 出自宋·黃庭堅·吳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
- 細肋柔毛飽臥沙,煩公遣騎送寒家。 -- 出自宋·黃庭堅·戲答張秘監饋羊
- 江左風流尚如此,春功終到歲寒枝。 -- 出自宋·黃庭堅·李右司以詩送梅花至潞公予雖不接右司想見其
- 偃蹇松枝隔煙雨,知儂定是歲寒材。 -- 出自宋·黃庭堅·題仁上座畫松
- 豈如道人山繞門,開軒友此歲寒君。 -- 出自宋·黃庭堅·元師自榮州來追送余于瀘之江安綿水驛因復用
- 偶過河間尋往跡,卻憐荒冢帶寒煙。 -- 出自唐·張繼·河間獻王墓
- 魚化昨宵驚細雨,鹿鳴他日飲寒花。 -- 出自宋·蘇轍·試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韻三首
- 淚落西堂歌灑地,杉松空見歲寒余。 -- 出自宋·蘇轍·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
- 淚落西堂歌酒地,杉松空見歲寒余。 -- 出自宋·蘇轍·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
- 一葉軒昂方斷渡,南堂蕭散夢寒溪。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臨皋新葺南堂五絕
- 古錦屢開新得句,敝貂方競苦寒時。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一次莫州通判劉冱韻二首
- 江寒水落驚霜秋,危根瘦節鳴寒流。 -- 出自宋·蘇轍·同子瞻次梅圣俞舊韻題鄉舍木山
- 田夫野老誰復顧,鬼火夜照來寒燈。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題孫莘老墨妙亭
- 太常弟子不知數,日夜吟諷如寒蟲。 -- 出自宋·蘇轍·東方書生行
- 養氣經年惟脫粟,讀書終夜有寒燈。 -- 出自宋·蘇轍·迎寄王適
- 石瘦溪根船宿處,月斜梅影曉寒中。 -- 出自宋·吳文英·浣溪沙
- 素秋不解隨船去,敗紅趁、一葉寒濤。 -- 出自宋·吳文英·惜黃花慢·送客吳皋
- 夢飛不到梨花外,孤館閉、五更寒。 -- 出自宋·吳文英·燕歸梁·一片游塵拂鏡灣
- 夏日思栽千樹林,月明恨不掃寒陰。 -- 出自宋·戴復古·林下得月以木陰蔽遮為恨
- 更看堂后參差竹,醉倚炎空舞寒綠。 -- 出自宋·戴復古·題上虞縣信芳堂
- 凌空棟宇赤帝宅,修廊翼翼生寒風。 -- 出自宋·戴復古·南岳
- 荒村野店少人行,獨有寒梅照寒淥。 -- 出自元·王冕·梅花 其三
- 寒煙蓑草蓬萊宮,冷月凄風廣寒殿。 -- 出自元·王冕·有感
- 野梅花開尚古色,山風吹雨墮寒聲。 -- 出自元·王冕·歸來
- 天北天南問音信,故人何處寄寒梅? -- 出自元·王冕·立春日
- 山林豈無豪放士,江湖亦有饑寒旅。 -- 出自元·王冕·秋夜雨·秋夜雨
- 君不見風水洞前草離離,淡煙寒雨愁凄迷;又不見云門長松啼子規,春風落花事已非。 -- 出自元·王冕·葛仙翁移家圖
- 三梁倒掛銀河疏,六月飛花灑寒雪。 -- 出自元·王冕·廬山行送行
- 駝馬交馳入不己,兜鍪不憚饑寒苦。 -- 出自元·王冕·苦寒作
- 經雨河流失清淺,帶云春色乍寒暄。 -- 出自宋·賀鑄·同畢紹寓泊永城招李深昆仲
- 谷鳥驚啼沖宿雨,野梅愁絕閉寒煙。 -- 出自宋·林逋·安??h途中作
- 燒殘紅燭暮云合,飄盡梧金井寒。 -- 出自唐·馮延巳·拋球樂·坐對高樓千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