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寒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夜半出門星月暗,崎嶇露草寒濡衣。 -- 出自宋·徐僑·樵夫行
- 君不見東郊瘦馬百戰場,天寒日暮烏啄瘡。 -- 出自宋·許顗·紫騮馬·黃金絡頭玉為{左角右夐}
- 金鞍玉勒拋何處,騰踏渥洼寒影中。 -- 出自宋·楊備·洗馬池
- 畢竟不消惆得,蒼松獨傲歲寒時。 -- 出自宋·楊公遠·次程南仲韻五首
- 樓臺一族出云杪,激雪浪生寒澗風。 -- 出自宋·楊塤·碧潤亭
- 握手論心語未了,松風萬壑寒生衣。 -- 出自宋·于石·答吳子真
- 山深夢斷不可覓,落花耿耿寒梅枝。 -- 出自宋·于石·答吳子真
- 闔閭宮殿不可見,但對古塔寒颼飗。 -- 出自宋·張伯玉·虎丘
- 卻踏東風急回首,侵夜霜月寒生棱。 -- 出自宋·張積·馮先生訪梅於成都西郊同游十五人分韻哦詩而
- 煩君奉此獻之國,索勿俟大寒時。 -- 出自宋·章公權·長江問對篇
- 白云極目空搔首,歸雁兩三寒日斜。 -- 出自宋·趙必象·至節寄家信
- 得這酬直不論錢,乍是對客寒無氈。 -- 出自宋·趙汝回·送盧五方春分教端州
- 治亂興廢詎足哀,矧無名號寒於灰。 -- 出自宋·趙瞻·魏文侯城
- 安得原憲與語,雪霜不受天寒。 -- 出自宋·鄭樵·漫興
- 聽神榆樹北車聲,滿載松林寒雨。 -- 出自·馮子振·鸚鵡曲 松林
- 秦淮水接建章宮,銅溝亦與寒潮通。 -- 出自明·蔡羽·清涼臺
- 環來島嶼人間小,側去陽烏寒色多。 -- 出自明·蔡羽·登縹緲峰絕頂
- 身似山中瘦影留,魂隨馬上寒香去。 -- 出自明·董希呂·同陳景明林熙績賦得折梅寄遠
- 葵丘爛熳文鼎潤,獨醉獨數寒林枝。 -- 出自明·杜瓊·贈劉草窗三十韻
- 三三兩兩共采菱,纖纖十指寒如冰。 -- 出自明·杜瓊·采菱圖
- 林皋葉脫風凄凄,遠峰森立寒云齊。 -- 出自明·范汭·泖上嘲吳凝父
- 綺羅笙管春如繡,窮檐蔀屋寒如舊。 -- 出自明·馮琦·觀燈篇
- 青山之青如佛頭,白云化作寒泉流。 -- 出自明·龔詡·為彥中題畫
- 歲晚江鄉雪盈尺,小齋不禁寒氣逼。 -- 出自明·龔詡·詠湯婆長句寄談勿庵勉之共發一笑
- 磨崖擬刻永昭頌,挽斷千仞寒谿藤。 -- 出自明·顧清·冬至謁陵次三江送行韻
- 入門無所見,但聞狐鳴鬼嘯寒氣颯纻如凝冰。 -- 出自明·郭登·梟
- 云籠淡日晴無定,風剪疏林寒有聲。 -- 出自明·韓邦靖·秋日
- 近午薰籠火暖,凌晨紫陌霜寒。 -- 出自明·何良俊·放言四首
- 仰天叩心發長嘆,燕山六月寒霜飛。 -- 出自明·皇甫沖·燕歌行
- 回棹夷猶未肯前,傷心寂寞寒煙樹。 -- 出自明·皇甫涍·秋日過莊居
- 折腰從政真可憐,貂裘欲敝寒無氈。 -- 出自明·黃哲·寓治穀城寄京華親友
- 騷騷屑屑斷復連,據梧細聽寒不眠。 -- 出自明·黃佐·北風篇贈文衡山待詔
- 偃禾風定杲日出,岡上碧梧寒不凋。 -- 出自明·黃佐·碧梧丹鳳圖為黎侍御一卿題
- 邊頭戰血赤河水,戰士磨刀寒落指。 -- 出自明·景旸·噪鵲行
- 凍雀無食愁奈何,紇干山頭寒更多。 -- 出自明·九皋聲公·對雪
- 鄱陽胡公軀七尺,義旗塞路寒無光。 -- 出自明·劉炳·義士歌
- 神鰲夜泣九淵沸,翠華日薄寒無光。 -- 出自明·劉炳·承承堂為洪善初題(善初,三洪諸孫也)〗
- 大姑軋軋催機杼,疏簾樹影寒蛩語。 -- 出自明·劉炳·田家樂寄張師孟
- 絹闊四尺高丈余,一片雪意寒模糊。 -- 出自明·劉溥·范寬寒江待渡圖引為梁光祿仲齊賦
- 妻孥所歡在暖熱,豈知此仆寒而痡。 -- 出自明·劉溥·雪山圖為建德周廷暉賦
- 夜深彈徹《烏棲曲》,月照寒江萬樹霜。 -- 出自明·劉崧·題秋江小景畫
- 數聲只在霜篷里,卻似江頭寒雁哀。 -- 出自明·商家梅·聽同舟人吹簫
- 張黃門協苦雨凄凄三秋時,寒風夜及朝。 -- 出自明·盛時泰·擬古詩七十首(錄一十三首)
- 包羞待問成倚席,畢景兀坐寒無氈。 -- 出自明·蘇伯衡·贈徐季子
- 澗猿時擎野果供,山鬼或倚寒巖聽。 -- 出自明·孫蕡·寄訶林長老明靜照
- 敲冰飲馬萬蹄裂,旄頭白日寒無光。 -- 出自明·田藝蘅·塞下曲
- 披香太液紛相屬,玉葉金波寒蔌蔌。 -- 出自明·屠隆·長安明月篇
- 此際心魂余幾許,不知離卻寒塘渚。 -- 出自明·王醇·畢仲明侍御邀集西清館聽文兒歌
- 半空落絮濕未揚,百丈游絲寒不起。 -- 出自明·王韋·閣試春陰詩
- 圍爐曾共訂幽期,底事今年寒較遲。 -- 出自明·王韋·與衛南英玉圍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