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在第2個字的詩句
宣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阮宣杖頭,畢卓甕下。 -- 出自唐·李瀚·蒙求
- 仲宣獨(dú)步,子建八斗。 -- 出自唐·李瀚·蒙求
- 特宣秘府群仙會,教看遙空六出飛。 -- 出自宋·李昉·聞館中宣賜賞雪賦詩之會書五十六字呈秘閣侍
- 仲宣一作從軍詠,回顧儒衣自不平。 -- 出自唐·徐鉉·和元帥書記蕭郎中觀習(xí)水師
- 促宣一作從軍詠,回雇儒衣自不平。 -- 出自唐·徐鉉·和元帥書記蕭郎中觀習(xí)水師
- 詔宣遠(yuǎn)俗皇恩厚,惠洽齊民利刃閑。 -- 出自唐·徐鉉·送施州單員外
- (《宣城總集》云:唐開元甲子,武平一同河間邢巨同游涇川琴溪,題絕句,古刻尚存。 -- 出自唐·鄭遨·與羅隱之聯(lián)句
- 仲宣不作登樓賦,閑殺一天秋色。 -- 出自元·許有壬·摸魚子 中都餞荀平叔都事赴大都
- 仲宣樓上長回首,烽火連山欲斷腸。 -- 出自元·華幼武·秋夜有感
- 重宣至,車乘駟馬,祝謝圣明君。 -- 出自元·王處一·滿庭芳 三宣到都住持天長觀,復(fù)敕修新道院
- 三宣賜紫天長觀。 -- 出自元·王處一·青玉案 第三宣作
- 奉宣請住天長觀。 -- 出自元·王處一·青玉案 初宣作
- 周宣補(bǔ)*要深功,除喚起 -- 出自元·王惲·鵲橋仙·沉酣往古
- 仲宣樓上,杜陵幕下,著處話途窮。 -- 出自元·王惲·太常引 送王嘉父
- 阿宣在母旁,頗知工翰墨。 -- 出自明·貝瓊·四月十日兒子翱來鳳陽留一月遣歸因令早營草
- 敷宣朝旨達(dá)君恩,淮陽父老私有言。 -- 出自宋·田錫·送韓援赴闕
- 威宣鐵軸千艘盛,勢撼金陵一壘孤。 -- 出自宋·田錫·夏日即事
- 薛宣執(zhí)法動朝廷,丙魏如今亦有聲。 -- 出自宋·楊蟠·喜聞中丞包公稱職有書
- 子宣介甫清詩在,雙井毗陵白牓縣。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丙寅法輪寺閱前賢碑板有感
- 周宣方歌境土復(fù),吉甫已賦明哲詩。 -- 出自宋·劉宰·傲將軍歌贈周叔子馬帥
- 魯宣強(qiáng)聒亦徒耳,直到山南未覺來。 -- 出自宋·羅公升·燕城讀史
- 仲宣樓上賦,愁絕不堪題。 -- 出自宋·方鳳·東甌雪中山茶盛開
- 暫宣寬大詔,恩信及天涯。 -- 出自宋·孔武仲·送希甫使蜀
- 周宣中興常武雅,程伯休父為司馬。 -- 出自宋·方回·送程桂軒子方還羅治先墓
- 周宣中興藉方虎,秦王學(xué)士開天府。 -- 出自宋·黃彥平·送胡帥
- 孝宣應(yīng)是不知書,便謂先王似豎儒。 -- 出自宋·李覯·元紀(jì)二首
- 旬宣幕府得君重,直到千峰盡處回。 -- 出自宋·牟巘五·送蕭之剛
- 布宣當(dāng)浩穰,簡樂著精微。 -- 出自宋·彭龜年·代張京尹賀皇太子生辰三首
- 發(fā)宣前塵,憑何印可。 -- 出自宋·釋道寧·偈六十九首
- 明宣一道聰明呪,暗寫兩行靈寶符。 -- 出自宋·釋云賁·頌古四首
- 惟宣圣主威懷德,長使天聲讋虜墟。 -- 出自宋·蘇頌·送冀州向團(tuán)練
- 布宣條目都無擾,求瘼慈祥概所蒙。 -- 出自宋·蘇籀·樓樞密挽詞二首
- 仲宣鴻筆絲綸手,摩詰清才黼藻光。 -- 出自宋·蘇籀·次韻王丈豐父待制荔枝二十韻
- 卻宣學(xué)士書無逸,又賜沉香筆數(shù)枝。 -- 出自宋·王仲修·宮詞
- 傳宣嚴(yán)伏合,應(yīng)侍冶容虛。 -- 出自宋·吳百生·宮詞四首
- 朝宣上德意,夕問民疾苦。 -- 出自宋·五邁·寄惠州陳史君真卿
- 敬宣與狎崇,所擇聽張禹。 -- 出自宋·五邁·父執(zhí)德化陳宰叔概寧詩和之
- 王宣古樓閣,心郁舊池塘。 -- 出自宋·燕肅·句
- 布宣德意父老喜,醉飽盤餐兒女共。 -- 出自宋·袁說友·仲春勸耕有獻(xiàn)兩岐麥者和丁端叔茶使韻
- 承宣有如此,促召歸周行。 -- 出自宋·袁燮·寄武岡使君表兄
- 成宣諭日,畏夏愛冬。 -- 出自宋·趙由濟(jì)·譜樂歌
- 茂宣陰貺,五觳蕃滋。 -- 出自宋·真宗·汾陰十首
- 茂宣圣典,永祐黎元。 -- 出自宋·真宗·朝謁太清宮九首
- 茂宣德禮,有恪其容。 -- 出自宋·真宗·玉清昭應(yīng)宮上尊號三首
- 手宣皇猷敷帝績,濟(jì)濟(jì)學(xué)士如登瀛。 -- 出自元·范梈·奉酬段御史登岳陽樓之作,時分理盜賊至海康
- 說宣和錦片繁華,輦路看元宵去。 -- 出自·馮子振·鸚鵡曲 夷門懷古
- 仲宣樓,桓公柳,少陵花。 -- 出自元·李孝光·水調(diào)歌頭 和韻送公
- 經(jīng)宣十二部,偈演百千章。 -- 出自明·楚石梵琦·懷凈土百韻詩
- 傳宣趣發(fā)明駝使,南海今年進(jìn)荔支。 -- 出自明·顧德輝·天寶宮詞十二首寓感(草堂雅集題云“唐
- 忠宣盛澤實(shí)具美,宜爾子孫宜爾昌。 -- 出自明·劉炳·承承堂為洪善初題(善初,三洪諸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