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第9個字的詩句
安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懶踏門前沒馬塵,適安亭上坐吟身。 -- 出自宋·胡仲弓·寄李適安
- 京塵方袞袞,君獨此安居。 -- 出自宋·胡仲弓·寄蕓居
- 無金鑄鐘子,鼓瑟逝安適。 -- 出自宋·何夢桂·次山房韻古意四首
- 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歸。 -- 出自宋·何夢桂·上夾谷書隱先生六首
- 世事興亡轉腳跟,長安處處戰場塵。 -- 出自宋·何夢桂·和方耜巖見寄
- 單于感漢恩,邊境得安康。 -- 出自宋·趙文·昭君詞
- 失身已至斯,違天將安歸。 -- 出自宋·趙文·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歸
- 摩挲歲月白發生,建安七子俱雕零。 -- 出自宋·趙文·銅雀硯
- 四方已一氣,我今將安歸。 -- 出自宋·梁棟·送李北山歸建康
- 家猶傳故笏,夢不到安車。 -- 出自宋·仇遠·次蕭饒州韻
- 千株可等侯千哀悼,安邑曾收結實功。 -- 出自宋·董嗣杲·棗花
- 竹床半已弊,暫睡亦安恬。 -- 出自宋·董嗣杲·病中步入蔡公橋村落間
- 想像貞曜公,淪落長安時。 -- 出自宋·董嗣杲·趙南康可齋築屋武康孟保園池喬木極有思致東
- 復添三嘆處,回泊四安時。 -- 出自宋·董嗣杲·四安舟上
- 仁義尚蘧廬,道德成安流。 -- 出自宋·高晞遠·心遠堂
- 表章在正學,舍魯將安之。 -- 出自宋·熊禾·上嚴廉訪十首
- 萬卷仙經三尺琴,劉安聞說是知音。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薰風有良便,當拜平安書。 -- 出自宋·華岳·誚胡同巡
- 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 -- 出自唐·袁高·茶山詩
- 聞說庭花發暮春,長安才子看須頻。 -- 出自唐·武元衡·聞王仲周所居牡丹花發,因戲贈
- 個里有人真得趣,槐安一夢莫關心。 -- 出自宋·王炎·和韓毅伯知命
- 自請牧一州,小民要安輯。 -- 出自宋·王炎·送陳華文出守當涂同僚餞別分韻得立字
- 綠衣隨宦牒,彩服侍安車。 -- 出自宋·王炎·用元韻答載簿
- 三條遵廣達,九軌尚安貞。 -- 出自唐·封孟紳·賦得行不由徑
- 調逸南平兆,風清建安跡。 -- 出自唐·湛賁·伏覽呂侍郎丘員外舊題十三代祖歷山草堂詩,
- 莫占鶯花笑寂寥,長安春色年年有。 -- 出自唐·熊孺登·戲贈費冠卿
- 前輩不須輕后輩,靖安今日在衡州。 -- 出自唐·柳棠·席上戲東川楊尚書
- 還把舊年惆悵意,武安城下一吟詩。 -- 出自唐·崔櫓·南陽見柳
- 覺來益惆悵,不信長安遠。 -- 出自唐·邵謁·秋夕
- 高掛吳帆喜動容,問安歸去指湘峰。 -- 出自唐·顏萱·送羊振文歸覲桂陽
- 今日始知春氣味,長安虛過四年花。 -- 出自唐·翁承贊·擢探花使三首
- 拋擲清溪舊釣鉤,長安寒暑再環周。 -- 出自唐·徐夤·長安即事三首
- 綠樹多和雪霰栽,長安一別十年來。 -- 出自唐·徐夤·憶牡丹
- 家住寒梅翠嶺東,長安時節詠途窮。 -- 出自唐·徐夤·義通里寓居即事
- 斯民足痛哭,國務吾安理。 -- 出自唐·周祚·書感
- 槎來垂釣次,月落問安歸。 -- 出自唐·李洞·遷村居二首
- 所思不我見,持此將安歸。 -- 出自宋·李濤·詩友作涉江采夫容觸撥鄙思亦成一首
- 松孤不易立,石丑難安著。 -- 出自唐·宋齊丘·陪游鳳凰臺獻詩
- 何處此身堪養老,萬安山下有村居。 -- 出自宋·李昉·昉著灸數朝廢吟累日繼披佳什莫菲匪正聲亦貢
- 若指遠山為上闕,長安應合指終南。 -- 出自唐·朱存·天闕山
- 若指遠山為上闕,長安應合指終南。 -- 出自唐·朱存·金陵覽古·天闕山
- 謾言生險浪,豈爽見安流。 -- 出自唐·陳元裕·送德林郎中學士赴東府(得水)
- 悉窣垂肸蚃,祠禱希安寧。 -- 出自宋·王周·巫廟
- 悉窣垂肸蠁,祠禱希安寧。 -- 出自宋·王周·巫廟
- 投箠填江語未終,謝安乘此立殊功。 -- 出自唐·孫元晏·晉·苻堅投箠
- 愿言策煙駕,縹緲尋安期。 -- 出自唐·吳筠·登北固山望海
- --九衢生人何勞勞,長安土盡槐根高(和)。 -- 出自唐·長安中鬼·秋夜吟
- 很傍索傳馬,傯動出安徽。 -- 出自唐·梁載言·詠傅巖監祠
- 窮亦樂,貧非痡,且復安步行坦途。 -- 出自宋·李兼·依韻和吳起季見寄
- 江上豈無西到雁,平安數遣故人知。 -- 出自宋·李兼·送交代高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