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第6個字的詩句
安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不應屢費譏安石,但使無多酌次公。 -- 出自宋·蘇軾·次韻韓康公置酒見留
- 人生難處是安穩,何為來此驪山中。 -- 出自宋·蘇軾·驪山?此詩為李廌作?
- 寓世身如夢,安閑日似年。 -- 出自宋·蘇軾·過廣愛寺見三學演師觀楊惠之塑寶山朱瑤畫文
- 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 出自宋·蘇軾·無題?此為白居易詩?
- ”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于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吃羊羔兒酒耳。 -- 出自宋·蘇軾·趙成伯家有姝麗仆忝鄉人不肯開樽徒吟春雪謹
- 相望五百里,安得自其牖。 -- 出自宋·蘇軾·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歿追和其韻
- 扣門呼阿同,安寢已太康。 -- 出自宋·蘇軾·感舊詩
- 豈知濤瀾上,安若堂與閨。 -- 出自宋·蘇軾·東新橋
- 樂天早退今安有,摩詰長閑古亦無。 -- 出自宋·蘇軾·李伯時畫其弟亮功舊宅圖
- 胡羊代馬得安眠,窮發之南共一天。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見寄四首
- 月明驚鵲未安枝,一棹飄然影自隨。 -- 出自宋·蘇軾·次韻蔣穎叔
- 山棚盜散人安寢,勸買耕牛發陳廩。 -- 出自宋·蘇軾·送王伯AA28守虢
- 煮蔬為夜餐,安識肉與酒。 -- 出自宋·蘇軾·夜泊牛口
- 興來且作尋安道,醉後何須覓老兵。 -- 出自宋·蘇軾·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見,留二絕
- 洪澤三十里,安流去如飛。 -- 出自宋·蘇軾·發洪澤中途遇大風復還
- 猶言不見戴安道,為問適従何處來。 -- 出自宋·蘇軾·雪溪乘興
- 計窮路斷欲安適,吟詩破屋愁鳶蹲。 -- 出自宋·蘇軾·答呂梁仲屯田
- 江湖涉浩渺,安得與之偕。 -- 出自宋·蘇軾·泊南牛口期任遵圣長官到晚不及見復來
- 寒松無時花,安得插髻鬟。 -- 出自宋·蘇軾·次京師韻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運判
- 知君非金石,安得長托附。 -- 出自宋·蘇軾·和陶神釋
- 淵明得此理,安處故有年。 -- 出自宋·蘇軾·和陶怨詩示龐鄧
- 我非田農家,安能事粗耰。 -- 出自宋·蘇軾·送宋君用游輦下
-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 出自宋·蘇軾·送小本禪師赴法云
- 艤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計已成。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孫侔
- 寓目紫翠間,安眠本非睡。 -- 出自宋·蘇軾·以屏山贈歐陽叔弼
- 逝將江海去,安此麋鹿姿。 -- 出自宋·蘇軾·次韻錢穆父會飲
- 海南無冬夏,安知歲將窮。 -- 出自宋·蘇軾·和陶戴主簿
- 乘桴我欲従安石,遁世誰能識子嗟。 -- 出自宋·蘇軾·次韻陳海州乘槎亭
- 饑寒富貴兩安在,空有遺像留人間。 -- 出自宋·蘇軾·贈寫真何充秀才
- 忽然贈我意安在,兩腳未許甘衰歇。 -- 出自宋·蘇軾·鐵拄杖(并敘)
- 房州通判許安世,以書遺余言:“吾州有異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 -- 出自宋·蘇軾·三朵花(并敘)
- 胡椒銖兩多,安用八百斛。 -- 出自宋·蘇軾·歐陽叔弼見訪誦陶淵明事嘆其絕識叔弼既去感
- 下莞上簟,乃安斯寢。 -- 出自先秦·詩經·斯干
-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 出自先秦·詩經·棠棣
- 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 -- 出自·毛澤東·五古·挽易昌陶
- 姓名誰復知安史? -- 出自宋·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 出自唐·杜甫·無家別
-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 出自唐·杜甫·垂老別
-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 -- 出自唐·杜甫·彭衙行
- 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 -- 出自唐·杜甫·三川觀水漲二十韻
-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 出自唐·杜甫·別贊上人
- 天開地裂長安陌,寒盡春生洛陽殿。 -- 出自唐·杜甫·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
-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 出自唐·杜甫·寄題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 將軍樹勛起安西,昆侖虞泉入馬蹄。 -- 出自唐·杜甫·王兵馬使二角鷹
- 蹭蹬多拙為,安得不皓首。 -- 出自唐·杜甫·上水遣懷
-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 出自唐·杜甫·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啟殯歸葬東都有作二
- 比來相國兼安蜀,歸赴朝廷已入秦。 -- 出自唐·杜甫·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
- 克復成如此,安危在數公。 -- 出自唐·杜甫·收京
- 終作適荊蠻,安排用莊叟。 -- 出自唐·杜甫·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
- 靈芝冠眾芳,安得闕親近。 -- 出自唐·杜甫·贈鄭十八賁(云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