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在第4個字的詩句
奏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胡笳夜奏塞聲寒,是我鄉音聽漸難。 -- 出自唐·元稹·黃草峽聽柔之琴二首
- 近來章奏小年詩,一種成空盡可悲。 -- 出自唐·元稹·郡務稍簡,因得整比舊詩,并連綴焚削,封章
- 一封朝奏鈞天夢,萬里江行魏闕心。 -- 出自宋·范成大·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
- 皇州又奏圜扉靜,十樣宮眉捧壽觴。 -- 出自宋·晏幾道·鷓鴣天·碧藕花開水殿涼
- 對時先奏牙間將,次第天恩與節旄。 -- 出自唐·王建·田侍郎歸鎮
- 離琴一奏罷,山雨靄余暉。 -- 出自唐·張籍·送鄭秀才歸寧
- 高秋數奏琴,澄潭一輪月。 -- 出自唐·孟郊·讀張碧集
- 韶音九奏真游格,酌獻三行福酒頃。 -- 出自宋·文天祥·明堂慶成詩
- 靜聽深奏楚月光,憶昔初聞曲江宴。 -- 出自唐·李紳·悲善才
- 軍前草奏旄頭下,城上封書箭簳中。 -- 出自唐·皮日休·寄滑州李副使員外
- 今朝書奏入,明日凱歌歸。 -- 出自唐·李隆基·旋師喜捷
- 一封未奏先焚草,三黜歸來便種蔬。 -- 出自宋·蘇轍·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
- 臺中曾奏五行傳,到此施行愧未曾。 -- 出自宋·蘇轍·大雪三絕句
- 何如表奏明光殿,乞取東湖作醉鄉。 -- 出自宋·戴復古·湖南漕李革夫被召乃丐歸
- 榻前一奏一萬字,歷歷寫出忠義懷。 -- 出自宋·戴復古·嘉定甲戌孟秋二十有七日起居舍人兼直學士院
- 愁來欲奏相思曲,抱得秦箏不忍彈。 -- 出自唐·崔顥·代閨人答輕薄少年
- 咸池始奏。 -- 出自南北·沈約·五音曲 角引
- 越中隨奏計,朝下愜攀尋。 -- 出自明·湯顯祖·奉寄李蒼門諫議并呈省院諸公二十韻
- 不須更奏幽蘭曲,卓氏門前月正明。 -- 出自唐·韋莊·聽趙秀才彈琴
- 簫韶九奏韻凄鏘,曲度雖高調不傷。 -- 出自唐·韋莊·村笛
- 東方罷奏書,南郭歸隱幾。 -- 出自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筆百韻
- 長笛聲奏苦。 -- 出自魏晉·蔡琰·詩
- 始知今奏樂。 -- 出自南北·庾信·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 中臺夕奏稀。 -- 出自南北·庾信·仰和何仆射還宅故詩
- 為君更奏《蜀國弦》,一彈一聲飛上天。 -- 出自明·劉基·蜀國弦
- 鴟鸮詩奏忠誰白,松柏歌成恨豈銷。 -- 出自明·劉基·感興(五首)
- 何由入奏明光殿,指點山河一統圖。 -- 出自明·劉基·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
- 陳琳草奏才還在,王粲登樓興不賒。 -- 出自唐·戴叔倫·贈司空拾遺
- 虞韶九奏音猶在,只是巴童自棄遺。 -- 出自唐·陳陶·閑居雜興五首
- 三清樂奏嵩丘下,五色云屯御苑前。 -- 出自唐·陳陶·洛城見賀自真飛升
- 音以賞奏。 -- 出自魏晉·劉琨·答盧諶詩
- 半酣乍奏云和曲,疑是龜山阿母家。 -- 出自唐·權德輿·戲贈張煉師
- 輕敲金奏當窗外,閑撥銀箏向枕邊。 -- 出自唐·王翰·和黃體方伴讀新蟬韻
- 絲桐忽奏一曲終,嗚嗚畫角城頭發。 -- 出自唐·李端·胡騰兒
- 頻報道,奏河清。 -- 出自宋·無名氏·鷓鴣天·徹曉華燈照鳳城
- 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無嘆息聲。 -- 出自宋·無名氏·鷓鴣天·真個親曾見太平
- 諧音節奏,分明花里遇神仙。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八蠻朝鳳闕
- 簫韻九奏鳳來翔。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母儀天下
- 鈞韶九奏度春風。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皇家盛事
- 金絲齊奏喜新春,愿介香醪千歲壽。 -- 出自宋·無名氏·木蘭花/玉樓春
- 九韶疊奏罄簫笙。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鈞天別奏簫竽。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九歌畢奏斐然殊。 -- 出自宋·無名氏·虞神/虞神歌
- 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 出自宋·無名氏·笙磬同音
- 呼童聊奏酒,灑水為開扉。 -- 出自宋·梅堯臣·諸韓來會別
- 黃鍾一奏寶扇掩,玳簾卷起香霧排。 -- 出自宋·梅堯臣·和吳沖卿元會
- 甘泉歸奏日,重見鳳池榮。 -- 出自宋·梅堯臣·送謝舍人奉使北朝
- 我觀合奏時,亦在考擊并。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答黃仲夫七十韻
- 撞鐘鈞奏合,奠玉日光浮。 -- 出自宋·梅堯臣·祫享觀禮二十韻
- 明朝當奏號,鴛鷺看歸雝。 -- 出自宋·梅堯臣·定號依韻和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