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第6個字的詩句
太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應為開門近太清,故攜歌管逐雙旌。 -- 出自宋·韓維·再和二首
- 晉公典冊文,太尉廊廟謀。 -- 出自宋·韓維·送王氏兄弟
- 教傳語、天上太白星,剩借取、幾千年好。 -- 出自宋·仲殊·步蟾宮·笙歌喜慶爭催曉
- 濁世九黃河,太虛一明鏡。 -- 出自宋·包恢·和陳七峰七詩韻
- 日月無點翳,太虛絕纖塵。 -- 出自宋·包恢·送蒙齋赴召六首
- 彝倫若盡去,太半為鬼魅。 -- 出自宋·包恢·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
- 一百三四十,太古常不離。 -- 出自宋·包恢·壽家君克堂先生
- 筆判虛空也太奇,古今天下幾多詩。 -- 出自宋·蘇泂·苕溪雜興四首
- 夏德真應參太始,禹功那復告其成。 -- 出自宋·蘇泂·八月十五日游禹祠告成觀
- 男兒四十作太守,路人指點生光輝。 -- 出自宋·蘇泂·送孟信州去矣行
- 未怕時逢真太歲,或言壽過古稀年。 -- 出自宋·方岳·春日雜興
- 時異不供三太息,吾衰何啻百無能。 -- 出自宋·方岳·元夕
- 君其持以問太空,所不與者如此詩。 -- 出自宋·方岳·題董一之花木杪
- 夜談往事六太息,老覺吾儕七不堪。 -- 出自宋·方岳·次韻徐太博
- 蹕靜共傳新太守,硯寒仍是舊書生。 -- 出自宋·方岳·呈知郡汪少卿
- 人言萬化新,太平適今日。 -- 出自宋·方岳·次韻酬章教授
- 作計者誰三太息,美君於此四難并。 -- 出自宋·方岳·寄題鹽城方令君搖碧閣
- 莫笑樵溪窮太守,短篷煙雨亦佳哉。 -- 出自宋·方岳·與蔡吏部林直院別江樓
- 竹其安否六太息,梅自癯然三可尊。 -- 出自宋·方岳·再用韻
- 每為世情三太息,不知吾亦是苞苴。 -- 出自宋·方岳·被劾
- 圣朝文物盛,太祝獨低眉。 -- 出自唐·姚合·贈張籍太祝
- 鄉書落姓名,太守拜親榮。 -- 出自唐·姚合·送朱慶馀越州歸覲
- 丹霄鳳詔下,太守虎符新。 -- 出自唐·姚合·送崔中丞赴鄭州
- 五色霞光簇太陽。 -- 出自元·馬鈺·長思仙
- 靈寶丹、服得太多, -- 出自元·馬鈺·清心鏡 治病
- 一點靈明歸太素,何求。 -- 出自元·馬鈺·莫思鄉 繼重陽韻
- 萬事俱忘理太玄。 -- 出自元·馬鈺·長思仙 贈魏害風
- 飛騰變化,任太虛、蕭瑟鳴風。 -- 出自元·丘處機·漢宮春 苦志 此下景金本脫四首
- 巖雪藏陰凝太素,竇泉濺沫排空寒。 -- 出自明·宋濂·畫山水圖歌
- 余杭章炳麟太炎。 -- 出自清·梁啟超·廣詩中八賢歌
- 百姓謳吟詠太康。 -- 出自魏晉·曹叡·野田黃雀行
- 昨聞廬山郡,太守雷君賢。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
-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聽生怒嗔。 -- 出自宋·蘇洵·自尤
- 昔聞石鼓在太學,鼓形穹窿石犖嶨。 -- 出自明·李東陽·石鼓歌
- 漢家四海一太公,俎上之對何囪囪,當時幸不烹若翁。 -- 出自明·李東陽·新豐行
- 問誰作者夏太常,平生翰墨江海傳。 -- 出自明·李東陽·沈刑部所藏墨竹歌
- 有井猶名賈太傅,無人不祭李潭州。 -- 出自明·李東陽·長沙竹枝歌(十首)
- 倚結軨兮長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軾。 -- 出自先秦·宋玉·九辯
- 少昊笑依情太寡,故堆錦繡富春光。 -- 出自清·曾國藩·歲暮雜感十首
- 晨霞作朝食,太和為酒漿。 -- 出自宋·陳普·擬古八首
- 道體渾淪參太極,皋比冷落坐西風。 -- 出自宋·陳普·儒家秋
- 洗心學易見太極,百怪冰釋春流通。 -- 出自宋·陳普·夜臺
- 亡蜀似緣才太給,不關越次用陳氏。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費祎
- 爭奈九龍規太大,不堪淺薄武皇基。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明帝四首
- 何物曾奴董太師,原陵青草正萋萋。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審配陳宮
- 執法庭堅亦太堅,兩朝竊負總無緣。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夏后氏
- 斥出維垣令太師,盡留群小鳳凰池。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晉武帝
- 劈碎崤潼坼太行,才通腥鮑到咸陽。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蒙恬
- 白云巖上月,太平松下影。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梅花索價似太高,雖現幽姿猶匿半。 -- 出自宋·曾豐·即席賦會昌章簿出示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