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第3個字的詩句
太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神清太古在,字好雅風(fēng)全。 -- 出自唐·齊己·寄鄭谷郎中
- 應(yīng)有太平時節(jié)在,寒宵未臥共思量。 -- 出自唐·齊己·宿沈彬進(jìn)士書院
- 閑欹太湖石,醉聽洞庭秋。 -- 出自唐·齊己·寄松江陸龜蒙處士
- 一四太陽側(cè),一四天市傍。 -- 出自唐·盧仝·月蝕詩
- 不設(shè)太平險,更應(yīng)游子多。 -- 出自唐·于武陵·感懷(一作感情,以下一本俱作于鄴詩)
- 得為太平人,窮達(dá)不足數(shù)。 -- 出自唐·獨孤及·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 明涵太液魚龍定,靜鎖圓靈象緯沈。 -- 出自唐·吳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 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 出自唐·韋渠牟·雜歌謠辭·步虛詞
- 殿前太尉橫銀仗,指點金盆御水添。 -- 出自宋·王珪·宮詞
- 見說太平無沴氣,山中業(yè)艾獨生遲。 -- 出自宋·王珪·端午內(nèi)中帖子詞·皇帝閣
- 越州太守何瀟灑,應(yīng)為能吟住集仙。 -- 出自宋·王珪·送程公辟給事出守會稽
- 靈昌太守新歸來,惜將清唳寄京舍。 -- 出自宋·王珪·和永叔思白兔戲答公儀憶鶴雜言
- 人從太微下,書自道山共。 -- 出自宋·王珪·喜定號
- 身老太平殊未報,年年更得奉君觴。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蔡相公侍燕集英蓼
- 白門太和城,來往一萬里。 -- 出自唐·劉灣·云南曲
- 宛如太室臨九潭,詎減天臺望三井。 -- 出自唐·皇甫冉《·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
- 我聞太古水,上與天相連。 -- 出自唐·蔣冽·經(jīng)埋輪地
- 今日太行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 -- 出自唐·竇鞏·送劉禹錫
- 萬傾太湖上,朝暮浸寒光。 -- 出自宋·尹洙·水調(diào)歌頭·萬傾太湖上
- 陳功太廟,告假威靈。 -- 出自宋·尹洙·皇雅十首·大鹵二章
- 爭如太液樓邊看,池北池南總是春。 -- 出自宋·元絳·謝京師故人
- 高望太湖千萬頃,夕陽依舊水東流。 -- 出自宋·程師孟·入涌泉道中
- 今日太平家可樂,郎君富貴錦衣還。 -- 出自宋·程師孟·書仲謨先人功德院
- 功則太平始,任非百職倫。 -- 出自宋·劉敞·八月六日寄鄰幾諸君
- 太平民,尚未獲蘇息。 -- 出自宋·鄭獬·大寒呈張?zhí)?/a>
- 固知太守為民意,與民歡然無怨嗟。 -- 出自宋·鄭獬·山陽太守見招值病以長句謝之
- 高臥太湖石,自嫌名利腥。 -- 出自宋·鄭獬·題處士居
- 騏驥太俊不得馭,塵埃尚走高陽翁。 -- 出自宋·鄭獬·送人東上
- 何事太丘直有道,炎天問病到貧居。 -- 出自宋·強至·陳伯成學(xué)士垂訪以病中新浴不克見走書二短篇
- 洋州太守駐雙輪,佳句曾留渭水春。 -- 出自宋·強至·西距渭南二十里有佛祠曰梁田其主僧守遂者引
- 多著太平策,歸來奏帝閽。 -- 出自宋·強至·送同年張正臣赴海陵幕
- 一失太常第,聞子繼屯剝。 -- 出自宋·強至·走筆成一篇答徐君先輩見寄
- 賴吾太守為民切,百拜默與上帝言。 -- 出自宋·強至·和禮之喜雪十二韻
- 好為太平圖絕瑞,卻愁難下彩毫端。 -- 出自宋·強至·題姚氏三頭牡丹
- 閒乘太湖棹,靜系洞庭涯。 -- 出自宋·強至·依韻答公節(jié)
- 身與太平功業(yè)老,康強衛(wèi)武百年馀。 -- 出自宋·強至·王尚書生辰
- 漸喜太陽浮海面,群鴉鳴噪尚紛紛。 -- 出自宋·強至·曉出
- 亭亭太陽午,安得日車跌。 -- 出自宋·范祖禹·七月五日熱退喜涼資中有懷二十四韻
- 曉登太華三峰寒,憑高始覺天地寬。 -- 出自宋·范祖禹·長安
- 不才太史那能頌,唯待豐年以喜書。 -- 出自宋·范祖禹·和張給事喜雨
- 前瞻太華三峰高,中天屹立爭雄豪。 -- 出自宋·范祖禹·望岳
- 日愿太平歸舊里,更無余事關(guān)情。 -- 出自宋·米友仁·臨江仙·寶晉軒窗臨望處
- 度淮太早生,船鼓將鳴獸。 -- 出自宋·吳則禮·贈夷白介然
- 君看太行高,歷井安足道。 -- 出自宋·吳則禮·登太行
- 平生太玄雄,猶有一語在。 -- 出自宋·吳則禮·比以補陀刻寄少馮有詩復(fù)答之并楊吉老釋介然
- 崎嶇太行道,誰貴平如坻。 -- 出自宋·尤袤·臺州郡齋雜詠十二首·清平閣
- 於皇太極蘊,精微浩無窮。 -- 出自宋·張栻·送張深道二首
- 倚棹太湖畔,踏月上垂虹。 -- 出自宋·崔敦禮·水調(diào)歌頭·倚棹太湖畔
- 平日太玄經(jīng),看人五鹿客。 -- 出自宋·陳造·感事十詩上李侍郎
- 關(guān)須太虛閉,交繼叔夜絕。 -- 出自宋·陳造·戒飲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