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第2個字的詩句
太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 出自·屈原·離騷
- 聞太公磻溪石在縣東南十八里,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李太白有《潯陽紫極宮感秋》詩,紫極宮,今天慶觀也。 -- 出自宋·蘇軾·和李太白(并敘〔四庫原收有太白全詩,今刪
- 故太守李公諱師中,榜其閭曰遺直。 -- 出自宋·蘇軾·遺直坊(并敘)
- 何太龍鐘極,于今出處妨。 -- 出自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
- 時(shí)太子司議郎薛璩發(fā)此題。 -- 出自唐·王維·瓜園詩(并序)?
- 歷太皓以右轉(zhuǎn)兮,前飛廉以啟路。 -- 出自先秦·屈原·遠(yuǎn)游
- 負(fù)太白,騰天狼。 -- 出自唐·柳宗元·樂府雜曲·鼓吹鐃歌·涇水黃
- 李太白,阮嗣宗,當(dāng)年誰不笑兩翁。 -- 出自宋·楊萬里·醉吟
- 竹太瘦,松偏獨(dú)。 -- 出自元·元好問·滿江紅·寒日春溫
- 移太陰。 -- 出自南北·謝朓·齊雩祭歌 黑帝 一
- 十太晴波何凈明,百尾巨魚自跳躑。 -- 出自宋·白玉蟾·觀魚歌
- 萬太高巖聳石樓,云翚煙桷瞰寒流。 -- 出自宋·白玉蟾·八曲鼓樓巖
- 銘太常之旌。 -- 出自南北·庾信·周五聲調(diào)曲 商調(diào)曲 四
- 秋太淡,添紅棗。 -- 出自宋·蔣捷·賀新郎 秋曉
- 長太息、鐘期難遇。 -- 出自清·陳維崧·贈成容若
- 似太真望幸,一餉銷凝,愁未慣。 -- 出自宋·無名氏·洞仙歌·蓬萊宮殿
- 嚴(yán)太寢,容禮繹前經(jīng)。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興太學(xué)、多士舒翹。 -- 出自宋·無名氏·十二時(shí)/憶少年
- 命太史視日,祗告前期。 -- 出自宋·無名氏·奉禮歌
- 自太平寺里,題詩去后,東林沉宅,大醉歸歟。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 此下原有沁園春黃鶴樓前一首未注名
- 幸太平無事,擊壤鼓腹,攜酒高歌。 -- 出自宋·無名氏·大圣樂·千朵奇峰
- 是太平時(shí)。 -- 出自宋·無名氏·獻(xiàn)天壽慢/獻(xiàn)天壽
- 高太已不祀,羨絪何可論。 -- 出自宋·王禹偁·一品孫鄭昱
- 躒太初而游意,弊無極而雕顏。 -- 出自宋·晁補(bǔ)之·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
- 先太易、常存浩劫。 -- 出自元·姬翼·柳梢青·靈明本無圓缺
-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實(shí)兮,濟(jì)我生人。 -- 出自唐·元結(jié)·補(bǔ)樂歌十首·豐年
-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時(shí)兮,成我豐年。 -- 出自唐·元結(jié)·補(bǔ)樂歌十首·豐年
- 招太靈兮山之巔,山屹山兮水淪漣。 -- 出自唐·元結(jié)·演興四首·招太靈
- 禧太靈兮端清,予愿致夫精誠。 -- 出自唐·元結(jié)·演興四首·招太靈
- 望太靈兮儼而安,澹油溶兮都清閑。 -- 出自唐·元結(jié)·演興四首·招太靈
- 仰太平天子,坐收長策。 -- 出自宋·張孝祥·滿江紅·千古凄涼
- 怕太乙爐荒,暗消鉛虎。 -- 出自宋·張炎·三姝媚
- 款太空,告繁禧,監(jiān)觀兮斯暨。 -- 出自宋·夏竦·奉和御製奉先歌
- 自太平寺里,題詩去後,東林沈宅,大醉歸歟。 -- 出自宋·葛長庚·沁園春·渭水秋深
- 問太虛不尚,則成休矣。 -- 出自宋·葛長庚·菊花新·忽水遠(yuǎn)天長
- 唼太湖萍,潭鼻粟,唳云霓。 -- 出自元·馬鈺·*心香 詠鶴
- 混太虛,浩劫永綿綿。 -- 出自元·丘處機(jī)·夢游仙 鳴鶴馀音卷之五以上周泳先補(bǔ)丘處機(jī)
- 兩太師,竟誰是? -- 出自明·李東陽·兩太師
- [太簇為徽一奏]神在途矣,習(xí)習(xí)以風(fēng)。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 [太簇為徽]八卦相蕩,一氣散施。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 [太簇為徽]三時(shí)不害,四方順成。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
- [太簇為徽]神罔小大,奠方茲土。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
- [太簇為角]是尊是奉,茲率舊章。 -- 出自隋·佚名·紹興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 [太簇為徽]于物司火,于方峙南。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
- 恭太芳俎,以過高明。 -- 出自隋·佚名·紹興淳熙分命館職定撰十七首
- [太簇為角]蓐事方丘,舊典時(shí)式。 -- 出自隋·佚名·紹興祀皇地祗十五首
- [太簇為徽]巍巍堂堂,其道如天。 -- 出自隋·佚名·大晟府?dāng)M撰釋奠十四首
- [太簇為徽]火在六氣,獨(dú)處其兩。 -- 出自隋·佚名·出火祀大辰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