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第7個字的詩句
夏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乘風弄笛多蓮夏,吹火烹鱸欲雪天。 -- 出自宋·陳宓·同林潘二先生登舟
- 誰知天使陽居夏,要作人間歲有秋。 -- 出自宋·陳宓·酷熱
- 東君仙芳菲,首夏即酣寢。 -- 出自宋·陳宓·南康愛蓮即事
- 當春非不蠶,入夏非不絲。 -- 出自宋·陳文蔚·窮冬積雪閔織妨婦
- 有懷此地同僧夏,對佛閒燒結愿香。 -- 出自宋·陳巖·廣修院
- 用夏變夷夷變夏,世間畢竟是誰真。 -- 出自宋·陳巖·雙峰庵
- 兩旬來結僧房夏,贏得他年戒臘長。 -- 出自宋·程少逸·月珠寺明月樓
- 青青澤中蒲,九夏氣凄寒。 -- 出自宋·戴表元·六月十三日壽陳子徽太博十首以無官一身輕有
- 湖南清絕地,長夏想為情。 -- 出自宋·杜汪·集杜工部句詠寒亭
- 當年王事急,盛夏嘆馳驅。 -- 出自宋·度正·奉挽近故制置侍郎畏齋先生吳公
- 子思繼以審,子夏繼以篤。 -- 出自宋·方回·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韻賦十詩送趙然然
- 麥天小雨霽,初夏風日美。 -- 出自宋·方回·留吳田霜崖吳居士宅予仲女許其孫姻
- 傍宅蒔荒圃,長夏日閒行。 -- 出自宋·方回·夏日小園
- 屢欲相從奏咸夏,怕驚俚耳又休休。 -- 出自宋·方蒙仲·兼山會食
- 忽憶武王收諸夏,夷齊叩馬來山東。 -- 出自宋·郭士道·首陽山行
- 我公非常人,夷夏知威名。 -- 出自宋·郭印·送韓美成都大赴夔帥
- 羌夷誰敢窺中夏,朝士猜疑畏歲寒。 -- 出自宋·胡瑗·睢陽五老圖
- 圩田依澗水,入夏未栽禾。 -- 出自宋·胡仲參·圩田
- 叨榮銅竹三經夏,勸課農桑屢有秋。 -- 出自宋·化州郡守·化州
- 爽似暑風秋九夏,清逾夜月書三更。 -- 出自宋·黃敏求·題陳筼谷陳野逸吟藁
- 泝流扶楚柂,長夏及荊扉。 -- 出自宋·黃彥平·次韻朱希真贈別
- 舜生諸馮沒負夏,南游晚葬蒼梧野。 -- 出自宋·黃彥平·二妃廟
- 陰泉隱巖壑,長夏發幽植。 -- 出自宋·李處權·水梔
- 片云時作雨,長夏水盈田。 -- 出自宋·李商叟·壽傅憲
- 枯冬傲霜雪,炎夏宜雨雹。 -- 出自宋·李邵·雙檜聯句
- 榆關北辨夷兼夏,劍閣西分蜀與秦。 -- 出自宋·李柘·分水嶺
- 又刊翠琰留南夏,先后功名照古今。 -- 出自宋·李宗易·重建羊太傅祠和王原叔句
- 暄波常涌無冬夏,勢溜長澌歷雪霜。 -- 出自宋·柳德驥·湯嶺溫泉
- 會與清溪約長夏,風簾水簟答漣漪。 -- 出自宋·呂祖謙·晚步溪上
- 有井無冬亦無夏,與潮俱往又俱還。 -- 出自宋·馬之純·應潮井
- 達官直桎梏,大夏即籧篨。 -- 出自宋·丘葵·挽梁丹隱
- 孟公謾驚座,子夏冠非小。 -- 出自宋·任續·賦玩珠巖
- 窮冬不蔽日,入夏卻生風。 -- 出自宋·沈說·古樹
- 干戈擾擾憐諸夏,季子流風過耳無。 -- 出自宋·石祖文·季子廟
- 那知在人世,長夏有清風。 -- 出自宋·史堯弼·題無熱軒
- 結夏已過了,解夏猶未來。 -- 出自宋·釋如凈·偈頌三十八首
- 四月十五日結夏,老鼠入飯甕。 -- 出自宋·釋如凈·偈頌三十八首
- 七月十五日解夏,烏龜上竹竿。 -- 出自宋·釋如凈·偈頌三十八首
- 云檐掃榻延居夏,白蓮香散東林社。 -- 出自宋·釋紹曇·西山凈土庵奉寄具足孤松老師
- 方忻嫩綠成槐夏,又愛輕進作麥秋。 -- 出自宋·釋文珦·首夏獨游響潭
- 仙家不曾論春夏,石爛松枯是一年。 -- 出自宋·釋祖欽·偈頌七十二首
- 余居山水中,炎夏長如秋。 -- 出自宋·釋遵式·五峰合澗詩·合澗
- 貧寺少逢僧過夏,遠鄉多是客經年。 -- 出自宋·宋慶之·寓武昌報恩寺
- 綠陰鏤日新歡夏,紅雨麋花故恨春。 -- 出自宋·宋無·初夏別業
- 冬春雖暫竭,秋夏多馀瀝。 -- 出自宋·蘇頌·石縫泉清輕而甘滑傳聞有年矣前此數欲疏引入
- 篆鼎割烹工奏夏,午階登降斗旋衡。 -- 出自宋·蘇頌·皇帝初郊大禮慶成詩
- 看公議論方游夏,豈數蘇州與柳州。 -- 出自宋·蘇籀·次韻答晁以道見贈二首
- 赤精流景鑠,朱夏向清和。 -- 出自宋·田況·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三月十四日太慈寺建乾
- 仍年頻見寬,中夏始聞雷。 -- 出自宋·汪炎昶·五月二十三日雷電大作
- 門前流水無冬夏,想見先生到骨清。 -- 出自宋·王午·游王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