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第7個字的詩句
夏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慶朋良相遇,夷夏均歡,福沾綿宇。 -- 出自宋·李商英·醉蓬萊·慶朋良相遇
- 雖云風景異華夏,亦喜地理通樓煩。 -- 出自唐·武元衡·出塞作
- 晏朝受明命,繼夏走天衢。 -- 出自唐·楊於陵·郡齋有紫薇雙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
- 君王垂拱似虞夏,朝野多暇時雍熙。 -- 出自宋·王炎·和許尉小洞庭韻
- 愿言申戩谷,夷夏仰元良。 -- 出自宋·王炎·賀東宮誕辰
- 風清六月非朱夏,氣爽三時似素秋。 -- 出自宋·王炎·題碧瀾亭
- 城西青島寺,累夏漱寒泉。 -- 出自唐·喻鳧·寄劉錄事
- 庭樹蟬聲初入夏,石床苔色幾經秋。 -- 出自唐·劉滄·與重幽上人話舊
- 清秋將落帽,子夏正離群。 -- 出自唐·張賁·賁中間有吳門旅泊之什蒙魯望垂和更作一章以
- 豈知名出遍諸夏,石上棲禪竹影侵。 -- 出自唐·李山甫·賦得寒月寄齊已
- 青青澤中蒲,九夏氣凄寒。 -- 出自唐·唐彥謙·六月十三日上陳微博士
- 陰山冰凍嘗迎夏,蟄戶云雷只待春。 -- 出自唐·徐夤·寄天臺陳希畋
- 燕國飛霜將破夏,漢宮紈扇豈禁秋。 -- 出自唐·徐夤·恨
- 諸方游幾臘,五夏五峰銷。 -- 出自唐·李洞·維摩暢林居(一作題維摩暢上人房)
- 己卯至庚辰,仲夏晦之暮。 -- 出自宋·王周·齒落詞
- 淳復天人,禮修夏商。 -- 出自宋·趙湘·宋頌
- 卻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 出自元·明本·行香子·玉殿瓊樓
- 玄霜乞得宜春夏。 -- 出自元·王寂·漁家傲 夫人生朝
- 首足嘆倒懸,夷夏正疆場。 -- 出自宋·趙希逢·和寄敬甫葉兄
- 淵聰乘時起,諸夏受其敝。 -- 出自明·袁凱·題葛洪移家圖
- 十二山河壯東夏,黃扉當日建行臺。 -- 出自宋·余靖·次韻奉和到塞下有懷青社之作
- 四時泉石應無夏,滿谷云霞別是鄉。 -- 出自宋·石介·留題敏夫隱君
- 正用一夔當大夏,可須浮艷滿春闌。 -- 出自宋·項安世·白蓮
- 櫜矢戢戈歌四夏,帶牛佩犢免防秋。 -- 出自宋·項安世·次劉子野送別韻
- 贊辭自昔非游夏,叛去于今無籍湜。 -- 出自宋·王铚·畢少董繙經圖詩
- 一枝數粒同過夏,萬壑千巖相映秋。 -- 出自宋·王铚·早秋寄昔慧老且吊慈受老師之亡
- 陽春今已歸,孟夏饒草莽。 -- 出自宋·張嵲·喜晴
- 中原膻腥雜夷夏,淮北城壘生莓苔。 -- 出自宋·朱槔·用東坡武昌寒溪韻三篇
- 翠輦不來知幾夏,野禽啼暝古松林。 -- 出自宋·張镃·夏日南湖汎舟因過瓊華園六首
- 祗尖長近眼,過夏亦慵收。 -- 出自宋·張镃·潘茂洪出疆回以汴都畫山水扉見遺報之五言
- 修梧綠減俄過夏,短發絲添剝得秋。 -- 出自宋·張镃·次韻叔祖閣學秋興
- 舊井蔭一亭,經夏汲取頻。 -- 出自宋·張镃·癸卯立秋后一日鑿井竹間
- 禪宮舊龍居,長夏扇可徹。 -- 出自宋·張镃·徑山綽上人寄新雪
- 碧落豈容留綺夏,紫微端要著卿云。 -- 出自宋·張镃·喜楊誠齋赴召
- 臞庵書滿屋,十夏作僧過。 -- 出自宋·敖陶孫·別袁席之二首
- 重光協洽之歲夏四月,朱方不雨川源竭。 -- 出自宋·劉宰·賽龍謠寄陳倅校書兼呈黃堂
- 哭兀已知歡此夏,溫柔何必老為鄰。 -- 出自宋·林景熙·次韻謝諸公見壽
- 金人貢長劍,夷夏俱來盟。 -- 出自明·張羽·三月三日期黃許二山人游覽不至因寄
- 雨余高筍初迎夏,風逗殘花尚駐春。 -- 出自明·張羽·首夏閑居
- 涯南老屋頗宜夏,草窗瓦枕松風涼。 -- 出自宋·艾性夫·次韻曠翁四時村居樂
- 齊州何擾擾,朱夏去堂堂。 -- 出自·馬一浮·山居銷夏
- 山中甲子無春夏,四月才開二月花。 -- 出自明·朱多·訪仙亭
- 當今圣人制諸夏,八方無塵羽書寡。 -- 出自明·程敏政·題罷獵圖
- 臣靡不死,復興夏室。 -- 出自清·李鄴嗣·善哉行
- 禰衡直恐遭江夏,信有人間行路難。 -- 出自近代·寧調元·冬日雜詠,集杜
- 相逢誰勝黃江夏,不死差強皛正平。 -- 出自明·袁中道·阻風登晴川閣予兩渡游此皆以不第歸
- 憶昔高皇定華夏,海內遘屯龍戰野。 -- 出自明·方孝孺·送劉士端歸括蒼
- 幽園有嘉植,盛夏乃繁陰。 -- 出自宋·晁公溯·幽園
- 陽威烈烈熾盛夏,田野熬熬劇焦釜。 -- 出自宋·陳淳·賀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韻
- 白晝炎炎若盛夏,半夜凄凄如老秋。 -- 出自宋·陳淳·三月十一夜紀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