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第7個字的詩句
夏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龍吟雜虎嘯,九夏含三秋。 -- 出自宋·陳與義·過君山不獲登覽
- 吾將弭節于江夏。 -- 出自南北·江淹·山中楚辭
- 重門寂寂經初夏,盡日垂簾細雨中。 -- 出自宋·寇準·初夏雨中
- 老來同此味,廣夏任高寒。 -- 出自宋·韓元吉·龔敦頤芥隱詩
- 無雨若還過半夏,和師曬作葫蘆巴。 -- 出自宋·陳亞·句
- 禮適素青兮沿夏子,化歸醲粹兮復胥庭。 -- 出自宋·夏竦·奉和御製奉先歌
- 佳林延涼飚,廣夏蔭清晝。 -- 出自宋·韓維·答蘇子美見寄
- 隆冬霜里柏,盛夏火中蓮。 -- 出自宋·包恢·挽吳準齋
- 雨肥梅、亭臺初夏。 -- 出自宋·葛長庚·摸魚兒·雨肥梅
- 於今幾何時,秋夏終晦昧。 -- 出自宋·方岳·秋熱
- 關河佳氣散,夷夏哭聲連。 -- 出自唐·姚合·文宗皇帝挽詞三首
- 今朝七月一,解夏半月日。 -- 出自宋·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 今朝四月一,結夏又在即。 -- 出自宋·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 去秋雙峨摧,今夏芝巖墜。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漆雕慚未信,子夏又離群。 -- 出自宋·楊時·別游定夫
- 心聲之發動夷夏,手澤所存傳子孫。 -- 出自宋·曾豐·參政瞿公之孫東廣機宜德遠惠收若詩以能問于
- 南窗晃郎宜春夏,松竹與君為大雅。 -- 出自宋·曾豐·寄題左叔寶昆仲松竹書院
- 周設司耀,雖列夏官。 -- 出自隋·佚名·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 出自·郁達夫·滿江紅·三百年來
- 憐君不出院,結夏與僧同。 -- 出自明·高啟·圓明佛舍訪呂山人
- 爾來官南陬,長夏苦炎熾。 -- 出自宋·晁說之·大熱戲作
- 歐陽公死不過夏,天上文星已告兇。 -- 出自宋·晁說之·連日與性之王君談遽來告別因作
- 何能浣客愁,長夏暮江頭。 -- 出自宋·晁說之·江暮
- 嚴冬既深燠,盛夏尤虛涼。 -- 出自宋·劉克莊·程公巖
- 未寒先得雪,已夏尚如冬。 -- 出自宋·劉克莊·大目寺
- 謂天為不仁,春夏雨如彼。 -- 出自宋·曾幾·喜晴
- 嬌嬈似不禁長夏,故就團圞扇影來。 -- 出自宋·曾幾·置酒簽廳觀荷徐判官攜家釀四首
- 綠暗池塘初破夏,清和時節尚關春。 -- 出自宋·曾幾·游姑蘇張氏園二首
- 麥秋氣清和,槐夏日陰翳。 -- 出自宋·曾幾·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 奈何少恩恕,春夏常系治。 -- 出自宋·文同·諸葛豐
- 涼風遍廣坐,長夏失重熇。 -- 出自宋·周必大·又次韻醵飲
- 圣賢六七作,夷夏同康衢。 -- 出自宋·洪咨夔·九華葉子真賦汴吳兩都極陳治亂之原仍有詩用
- 荔子風標全占夏,荷花顏色未饒春。 -- 出自宋·蔡襄·和王介夫游西禪兼呈黃承制
- 床上水云隨坐夏,林西山月伴行禪。 -- 出自唐·方干·題龜山穆上人院
- 論時實蕭爽,在夏亦如秋。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經年求法后,及夏問安歸。 -- 出自唐·皎然·送道琚上人還金陵
- 燕國習霜將破夏,漢宮紈扇豈禁秋。 -- 出自唐·徐寅·恨
- 若使當時成大夏,也應隨例作埃塵。 -- 出自宋·方惟深·古柏
- 荀陳傳舊族,游夏結同儕。 -- 出自宋·楊億·詠華林書院
- 登山不累息,入夏亦重裘。 -- 出自宋·楊億·送觀道人歸故
- 缽囊已妥何山夏,千頃堂前又飽參。 -- 出自宋·葛立方·具上人以詩相別復知之
- 上天一何慘,盛夏忽霜飛。 -- 出自宋·李呂·胡程寺二首
- 當春足膏澤,俯夏余清妍。 -- 出自宋·劉子翚·攜筇
- 今日重來綠槐夏,已拚纈面醉君家。 -- 出自宋·劉子翚·寄致中因溫前約
- 賦得送春詩了,夏帷攛斷綠陰成。 -- 出自宋·史達祖·慶清朝·墜絮孳萍
- 去年入山時,孟夏暑猶薄。 -- 出自宋·王之道·予紹興三十二年夏四月三日行部至山中時月上
- 嚴霜與列日,冬夏特異候。 -- 出自宋·王之道·和呂叔恭題和州香林湯
- 清陰掃徑初入夏,蒼蘚封庭新過雨。 -- 出自宋·王之道·四祖山
- 三春猶冱寒,九夏那苦熱。 -- 出自宋·劉著·次韻彥高占雪
- 而公于今年春夏之交,受諸道告捷之后,奏凱天闕,戢兵海隅,民物熙和,甸宇清廓,惟茲嘉誕,適屆其時,萸菊交芳,天日俱朗,旌旗應爽氣而 -- 出自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詩(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