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第2個字的詩句
夏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江夏黃童徒逞辯,廣都龐令恐非才。 -- 出自唐·羅隱·送姚安之赴任秋浦
- 過夏僧無熱,凌冬草不枯。 -- 出自唐·羅隱·四頂山
- 九夏清齋奉至尊,消除癘疫去無痕。 -- 出自宋·蘇轍·學(xué)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閣五首
- 入夏民間初解慍,宮中時舉萬年觴。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xué)士院端午帖子二
- 休夏巾瓶誰與共,迎秋水石不勝閑。 -- 出自宋·蘇轍·次韻李朝散游洞山二首
- 休夏巾瓶誰與,共迎秋水石不勝閑。 -- 出自宋·蘇轍·次韻李朝散游洞山二首
- 首夏尋芳也未遲,繞園紅紫尚菲菲。 -- 出自宋·蘇轍·次韻趙至節(jié)推首夏
- 冬夏結(jié)寒霜。 -- 出自南北·鮑照·登翻車峴詩
- 還夏有西浮。 -- 出自南北·鮑照·登黃鶴磯詩
- 早夏景延永,烈日天中央。 -- 出自宋·賀鑄·病暑
- 中夏昔屯否,代邦天所開。 -- 出自宋·賀鑄·和張謀父游石佛山觀魏太武書
- 九夏赤旱百井枯,三秋積雨釜生魚。 -- 出自宋·賀鑄·九日雨中作
- 有夏多罪。 -- 出自南北·沈約·梁宗廟登歌 三
- 江夏無雙譽(yù),菑川第一才。 -- 出自宋·曾鞏·送鄭州邵資政
- 首夏清和新雨晴,綠莎細(xì)軟不妨行。 -- 出自宋·司馬光·效趙學(xué)士體成口號十章獻(xiàn)開府太師
- 深夏猶清和,閑齋亦爽塏。 -- 出自宋·司馬光·招子駿堯夫
- 首夏木陰薄,清和自一時。 -- 出自宋·司馬光·首夏二章呈諸鄰
- 長夏金正伏,火意尤驕盈。 -- 出自宋·司馬光·和鄰幾六月十一日省書事
- 首夏忽滂沱,意為蒼生福。 -- 出自宋·司馬光·南園雜詩六首·苦雨
- 首夏郊原秀,晴陽草樹曛。 -- 出自宋·司馬光·送次道能判西京
- 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沒人。 -- 出自宋·司馬光·興宗南園草盛不翦仆過而愛這詩以贈
- 盛夏移藥栽,及雨方可種。 -- 出自宋·司馬光·送藥栽與安之
- 長夏暑候濁,云火高巑岏。 -- 出自宋·司馬光·新遷書齋頗為清曠偶書呈全董二秀才并示倒良
- 首夏實(shí)清和。 -- 出自南北·謝朓·別王丞僧孺詩
- 祀夏今惟舊。 -- 出自南北·庾信·周宗廟歌 皇夏
- 負(fù)夏時從販。 -- 出自南北·庾信·喜晴應(yīng)詔勑自疏韻詩
- 盛夏火用事,長日不可堪。 -- 出自明·劉基·大熱遣懷
- 長夏園林白晝閑,高軒留客雨漫山。 -- 出自明·劉基·夏日訪王友文留飲贈詩
- 首夏涼風(fēng)生,朝樹結(jié)晚色。 -- 出自明·劉基·雨中雜詩(四首)
- 長夏未應(yīng)炎暑過,薄寒恰似晚秋時。 -- 出自明·劉基·夏日雜興(四首)
- 西夏黃河水心劍,東周清洛羽觴杯。 -- 出自唐·宋之問·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陽三日述懷)
- 首夏諒清和,芳陰接場圃。 -- 出自唐·權(quán)德輿·早夏青龍寺致齋,憑眺感物,因書十四韻
- 一夏不離蒼島上,秋來頻話石城南。 -- 出自唐·陸龜蒙·山僧二首
- 今夏南畝,旱氣赤地。 -- 出自唐·陸龜蒙·彼農(nóng)二章
- 江夏芳流秀國,芝蘭茂、世襲簪纓。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瑞靄非煙
- 結(jié)夏駸尋逾六日,蓬壺紀(jì)瑞生辰。 -- 出自宋·無名氏·臨江仙·結(jié)夏駸尋逾六日
-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 出自宋·梅堯臣·田家語
- 仲夏遘余閏,屋室如炊蒸。 -- 出自宋·梅堯臣·答廷評宗說遺冰
- 仲夏科民挾弓矢,季冬括驢齎道糧。 -- 出自宋·梅堯臣·寄永興招詩夏太尉
- 孟夏景苦長,與子舟中飲。 -- 出自宋·梅堯臣·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
- 孟夏日南歸,馬耳豎迎風(fēng)。 -- 出自宋·梅堯臣·送吳沖卿學(xué)士歸蔡州
- 盛夏一長養(yǎng),秋實(shí)俱與成。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答黃仲夫七十韻
- 盛夏萬物當(dāng)長養(yǎng),驕陽不雨誰為憂。 -- 出自宋·梅堯臣·和謝舍人洊震
- 染夏有正采,安用此淺黲。 -- 出自宋·梅堯臣·正仲見贈依韻和答
- 子夏有遺廟,干木有遺墳。 -- 出自宋·梅堯臣·送劉職方知汾州
- 銷夏古灣長積雪,隔帆危柱幾經(jīng)秋。 -- 出自宋·王禹偁·聽羅訐事話太湖洞庭之景因賦十韻
- 今夏赤旱天,斲琢誰家子。 -- 出自宋·王禹偁·觀鄰家園中種黍示嘉佑
- 初夏應(yīng)回首,重期看牡丹。 -- 出自宋·王禹偁·送奉常李丞赴闕
- 盛夏久不雨,滿天下愁苦。 -- 出自宋·邵雍·望雨
- 冬夏遠(yuǎn)難出,止行南北園。 -- 出自宋·邵雍·不出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