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夏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江云帶日秋偏熱,海雨隨風夏亦寒。 -- 出自唐·許渾·朝臺送客有懷
- 魚龍多處鑿門開,萬古人知夏禹材。 -- 出自唐·許渾·晚登龍門驛樓
- 清虛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長。 -- 出自唐·皇甫冉·彭祖井(一本題上有奉和王相公五字)
- 江分九脈潮常到,岳沓千峰夏亦寒。 -- 出自宋·翁卷·送陳嘉父為彭澤主簿
- 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 -- 出自唐·雍陶·到蜀后記途中經歷
- 江天物候潛衰變,氣爽初疑夏景馀。 -- 出自宋·寇準·秋日
- 高桐深密間幽篁,乳燕聲稀夏日長。 -- 出自宋·寇準·微涼
- 武安南伐勒秦兵,疏鑿功將夏禹并。 -- 出自唐·胡曾·詠史詩·故宜城
- 心情自逐游絲起,愛入春風夏禹祠。 -- 出自宋·蘇泂·出游
- 草木尚懷勾踐德,山川仍識夏王悲。 -- 出自宋·蘇泂·懷古
- 生男當如魯男子,生女當如夏侯女。 -- 出自明·宋濂·題李易安書琵琶行
- 原拋野擲墮榛菅,冬經雪霜夏冰雹。 -- 出自明·李東陽·石鼓歌
- 十有七世于桀王,萬湯放桀夏緒墜。 -- 出自宋·陳普·歷代傳授歌
- 有集可明經子史,無秦那別夏商周。 -- 出自宋·曾豐·題李師儒上舍稽古堂
- 茂苑月來秋佩冷,洞庭雨過夏綃涼。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姑蘇臺(在橫山西北麓)
- 百事未成年已長,幾時才別夏將深。 -- 出自明·高啟·白蓮寺次韻杜進士喜予見過話舊之作
- 掃閣焚香晝卷帷,綠槐疏雨夏初時。 -- 出自明·高啟·讀韋蘇州詩
- 傖兒自哂亦以屢,愧爾會稽夏仲御。 -- 出自宋·晁說之·乘小艇戲作
- 喬松磊磊多奇節,冬無霜雪夏無熱。 -- 出自宋·謝枋得·賦松
- 長松落落多奇節,冬無雪霜夏無熱。 -- 出自宋·謝枋得·題慶全庵
- 瘴土不因梅亦濕,颶風能變夏為秋。 -- 出自宋·劉克莊·即事
- 知聞敢望回并賜,文獻難徵夏與商。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和予喜大淵至二詩復疊前韻
- 齒危但以粥充虛,辜負公家夏屋渠。 -- 出自宋·曾幾·次王元渤問余脫齒韻
- 珍藏篋笥未為失,更有明年夏日長。 -- 出自宋·蔡襄·漳州白蓮僧宗要見遺紙扇每扇各書一首
- 傾宮晨起傳輕妝,山殿生風夏日長。 -- 出自宋·蔡襄·梨園小部
-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出自漢·漢無名·上邪
-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 出自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 朝昏入閏春將逼,城邑多山夏卻寒。 -- 出自唐·方干·初歸故里獻侯郎中
-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 出自唐·鄭谷·竹
- 破陣焚舟彈指頃,漢人猶悮夏爺爺。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梅花正喜春懸鳳,藿葉俄同夏鱠魚。 -- 出自宋·王之道·和趙積中
- 綠槐陰外聽蟬吟,節過分龍夏已深。 -- 出自宋·王之道·伏蒙知縣縣尉二寮友以夏旱得雨賡石徂徠喜雨
- 風物宜人,綠橙霜曉,紫蘭清夏。 -- 出自金·蔡松年·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馀,歲在丁未,與故人東
- 吟窗晚憑春篁密,行徑斜穿夏菜齊。 -- 出自唐·齊己·寄孫魴秀才
- 精神一只秋空鶴,騷雅千尋夏井冰。 -- 出自唐·齊己·寄金陵幕中李郎中
- 松頭柏頂碧森森,虛檻寒吹夏景深。 -- 出自唐·齊己·寄匡阜諸公二首
- 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 -- 出自唐·崔融·嵩山石淙侍宴應制
- 山扉野徑朝花積,帳殿帷宮夏葉連。 -- 出自唐·于季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 翠入重城朝自潤,勢吞平野夏猶寒。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經略司徒侍中過湫馬上始見終南
- 文楸珍簟疏簾裹,與子同消夏日長。 -- 出自宋·向滈·莞爾堂夏日偶成
- 未應尚布春風詔,會許重賡夏日章。 -- 出自宋·崔敦禮·題婺州仁風堂寄韓侍郎
- 六月不知春色盡,五更來伴夏雞聲。 -- 出自宋·李廌·曉行聞鶯
- 會稽草木朝霞蔚,錢塘波濤夏雷疾。 -- 出自宋·王灼·送洪上人游南
- {牧去攵加角}衣與糲飯,長夏及清秋。 -- 出自宋·胡寅·和洪秀才八首
- 善游不必慕閻敖,避雨休尋夏后皋。 -- 出自宋·胡寅·和奇父叔夏雪五首
- 琴拂虞薰,月裁班扇,麥秋槐夏清和。 -- 出自宋·曹冠·夏初臨·琴拂虞薰
- 城中不異在郊坰,百畝園池夏木清。 -- 出自宋·姜特立·訪約齋三絕
- 擷蔬剪韮皆可卻,味苦應無夏蟲避。 -- 出自宋·樓鑰·獨旦蕈次九五從叔韻
- 沈水熨香年似日,薄云垂帳夏如秋。 -- 出自宋·程垓·望江南/憶江南
- 日晏僅馀晨粥半,夜涼更覺夏衾單。 -- 出自宋·虞儔·有懷廣文俞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