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在第6個字的詩句
境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跡留異代遠,境入空門寂。 -- 出自·呂渭·經湛長史草堂
- 華館沈沈曙境清,伯勞初囀月微明。 -- 出自唐·皇甫鏞·和武相公聞鶯
- 于焉悟幽道,境寂心自怡。 -- 出自唐·陸瀍·和張相公太原山亭懷古詩
- 從他后人見,境趣誰為幽。 -- 出自唐·李翱·戲贈詩
- 道本無垢凈,境自有喧寂。 -- 出自宋·王炎·用十梅韻簽馮簿
- 何必到海岳,境幽機自閑。 -- 出自唐·高銖·和太原張相公山亭懷古
- 過水象浮蠻境見,隔江猿叫漢州聞。 -- 出自唐·李洞·送友罷舉赴邊職
- 陶令尋山勝境開,偶陪清賞憶天臺。 -- 出自宋·趙湘·游石橋寺
- 感現盡冥心境界,資持全固道根株。 -- 出自唐·吳越僧·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共六首
- 云雨各飛真境后,不堪波上起悲風。 -- 出自唐·水神·霅溪夜宴詩(徐處士衍獻境會夜宴詩,并簡范
- 風物催成老境,乾坤付與雙眸。 -- 出自元·許有壬·木蘭花慢 和杜德常中秋韻
- 真誠若契真境,青鳥引丹樓。 -- 出自元·李齊賢·水調歌頭 望華山
- 高接上清真境,雄吞萬象森羅。 -- 出自元·沈禧·風入松 贈鶴巢練師
- 蓬萊宛然異境,愛琪花、瑤草近人香。 -- 出自元·梁寅·木蘭花慢 賀彭子壽伯塤叔侄新居
- 深入洞天靜境,得真樂,寫知音。 -- 出自元·王吉昌·風入松·乾坤爻變括天心
- 笑傲華胥真境,喜坦蕩,夢游仙。 -- 出自元·王吉昌·風入松 煉神合道
- 非外非中真境露,不生不滅通天爽。 -- 出自元·王吉昌·滿江紅慢
- 將謂神仙別境,雞鳴犬呔還同。 -- 出自元·善住·朝中措 桃源圖
- 萬象森羅一境中。 -- 出自元·玄悟玉·減字木蘭花 和完顏雍詞 沈雄古今詞話下引法
- 或游戲,紅塵境,或棲隱,碧巖松。 -- 出自元·王丹桂·上丹霄 本名上平西 用張子云韻
- 太一先天,昊境虛皇,無上至尊。 -- 出自元·侯善淵·沁園春·太一先天
- 拈出長春圣境,瓊花綻、鐵樹崔嵬。 -- 出自元·長筌子·滿庭芳·微妙家風
- 此地番君舊境,問當年軍容何許。 -- 出自元·吳存·水龍吟 督軍湖觀競渡
- 撥置紛紛外境,收拾靈靈底個,生化了無窮。 -- 出自元·李道純·水調歌頭 贈張蒙庵
- 真謁虛皇絕境。 -- 出自元·李道純·西江月 贈潘道人
- 湛寂真常妙境。 -- 出自元·牧常晁·西江月·一意中宮不動
- 行滿便登仙境。 -- 出自元·王惟一·西江月·學道須當猛烈
- 蒼翠穿橋靈境換,星辰垂野斷魂涼。 -- 出自近代·陳三立·四月既望過初堂同徠之移舸溯青溪抵太平橋而
- 新世瑰奇異境生,更搜歐亞造新聲。 -- 出自清·康有為·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 霜日薄西牖,境寂趣自閒。 -- 出自宋·宋庠·秋晚禁廬獨坐
- 況是弟兄封境接,登臨因此幾徘徊。 -- 出自宋·余靖·題庾嶺三亭詩·來雁亭
- 一局聊將萬境祛,非同得兔守枯株。 -- 出自宋·余靖·謝送篆文屏風因次來韻
- 是邦不生人,境勝乃如此。 -- 出自宋·張嵲·入峽
- 須信夢多因境熟,夜深猶在寺門東。 -- 出自宋·張镃·謁客不值夜夢見之
- 隨緣但順受,境逆或漸平。 -- 出自宋·張镃·夜興
- 夜半空堂諸境寂,微聞鐘梵亦成喧。 -- 出自宋·趙師秀·萬年寺
- 驅遣山蜂離境界,招呼野鶴作比鄰。 -- 出自宋·張道洽·梅花七律
- 掀茅與揚沙,境境人號哀。 -- 出自宋·劉黻·風水
- 真貧不撓萬境融,實行已熟群□□。 -- 出自宋·劉黻·哭藝堂湯先生
- 巖根小葉下,境凈不可唾。 -- 出自宋·車若水·游靈巖
- 俗醇存古意,境寂快詩情。 -- 出自宋·吳錫疇·山居寂寥與世如隔是非不到榮辱兩忘因憶秋崖
- 氣至暑固當,境寂涼自生。 -- 出自宋·羅公升·納涼
- 一片林塘詩境界,四時花果隱生涯。 -- 出自宋·王镃·尹綠坡閑吟所
- 稻黃雁入蔗境,水落鷺過屠門。 -- 出自宋·艾性夫·秋村
- 八十衰黎死境臨,哀傳尺一痛難禁。 -- 出自明·沈周·乙丑六月聞哀詔有感(二首)
- 偶然托跡仙境靜,此后歷數知如干。 -- 出自明·黃云·常熟致道觀七星檜
- 逆境須同順境寬,熟仁堅志這中觀。 -- 出自宋·蔡格·山居十三首
- 居獨念無僻,境動情不肆。 -- 出自宋·陳淳·隆興書堂自警三十五首
- 此外應無人境喧,於中覺有天真樂。 -- 出自宋·陳淳·詠陳世良天開圖畫之閣
- 一性圓時萬境通,三生綺念墮真空。 -- 出自宋·陳巖·觀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