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在第6個字的詩句
坦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學(xué)者生此時,坦然有規(guī)繩。 -- 出自宋·真德秀·贈旴江張平仲
- 但使此心存坦易,涉川履險亦非難。 -- 出自宋·陽枋·雞完灘
- 消散羈愁益坦然,況當(dāng)初暖欲晴夫。 -- 出自宋·周弼·朱潭
- 散發(fā)披襟任坦率,時澆磊磈斟寒碧。 -- 出自宋·何夢桂·和寄可庵盧教諭
- 四六關(guān)頭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須驚。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蜀路新修盡坦平,交親深幸再逢迎。 -- 出自宋·劉兼·到郡后寄西川從弟舍人右司閻郎中齊殿院
- 蜀路新修盡坦平,交親深幸再逢迎。 -- 出自宋·劉兼·到郡后有寄
- 幕府若容為坦腹,愿天速變作男兒。 -- 出自唐·黃崇嘏·辭蜀相妻女詩
- 超上波羅意坦然。 -- 出自元·王吉昌·南鄉(xiāng)子·符火應(yīng)周天
- 密妙放、閑閑坦蕩,微細(xì)推移。 -- 出自元·王哲·夏云峰·做修持
- 履道如斯常坦坦,步步蓬 -- 出自元·王丹桂·煉丹砂 贈徒單姑姑
- 身是龍鐘心坦蕩。 -- 出自元·劉敏中·清平樂 次前韻
- 須臾到山趾,坦途隨意適。 -- 出自宋·釋道璨·蹋雪下云居山宿崇壽寄草堂
- 去矣青云皆坦路,歸歟明月只扁舟。 -- 出自宋·章甫·送張揚子
- 櫛發(fā)吹松陰,坦腹睨巖石。 -- 出自宋·艾性夫·牧童
- 知公心胸中,坦不置城府。 -- 出自宋·孔武仲·再用韻和子瞻
- 漸入長效趨坦蕩,卻從平地望孱顏。 -- 出自宋·孔武仲·題光山驛壁
- 荀卿主性惡,坦率豈無因。 -- 出自當(dāng)代·啟功·蓬萊旅舍作
- 語孟兩部書,坦坦無峣崎。 -- 出自宋·陳淳·謹(jǐn)所之贈王氏子
- 從上一條平坦路,千賢萬圣所通行。 -- 出自宋·陳淳·示兒定孫二絕
- 所讀唯圣經(jīng),坦然疑無猜。 -- 出自宋·陳宓·答李武伯
- 所講根理致,坦然見心境。 -- 出自宋·陳文蔚·同彭漫者寄鉛山諸友韻送彭歸武夷
- 何慚昔羲之,坦腹雙東床。 -- 出自宋·方回·喜趙賓旸楊華父兩兒兩女互姻
- 掛冠高興逸,坦腹舊床虛。 -- 出自宋·高祖之·右軍祠堂
- 量才與揣命,坦蕩更何事。 -- 出自宋·李覯·寄祖祕丞
- 老去襟懷強坦如,故園迢遞戰(zhàn)爭余。 -- 出自宋·李至·昨晚又捧五章盡含六義意轉(zhuǎn)新而韻皆緊才益贍
- 寒潭寒徹底,坦道安無傾。 -- 出自宋·林憲·臺州郡治十二詩太守尤延之命賦·清平閣
- 幸許羊腸成坦履,不應(yīng)狹路響風(fēng)波。 -- 出自宋·倪允文·大滌洞天留題
- 萬古有條平坦路,東西南北甚分明。 -- 出自宋·丘葵·有感
- 三徑早知皆坦路,一庵聊復(fù)障頹波。 -- 出自宋·史才·過蔣學(xué)正三徑庵
- 駕古軌轍,辟坦路達。 -- 出自宋·釋大觀·頑空法師贊
- 居易獨能遵坦路,未妨六十到名卿。 -- 出自宋·釋若芬·壽傅守
- 桔槔掛屋梁,坦腹清晝眠。 -- 出自宋·釋文珦·靈雨
-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 出自宋·釋心月·偈頌一百五十首
- 古今大道常坦然,各自當(dāng)門通一線。 -- 出自宋·釋心月·送林藏主省親
- 幸有圓成平坦處,辛解誰解望山來。 -- 出自宋·釋延壽·山居詩
- 縱遇鋒刀常坦坦,只困得只金剛眼。 -- 出自宋·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 崎崎嶇嶇平坦坦,平坦坦處甚崎嶇。 -- 出自宋·釋宗杲·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 昭昭陳軌轍,坦坦辟榛莽。 -- 出自宋·孫應(yīng)時·讀晦翁遺文悽愴有作
- 蜀道雖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時難。 -- 出自宋·徐鈞·韋皋
- 山雖高兮步坦夷,云雖深兮光陸離。 -- 出自宋·徐僑·云山歌
- 平生心地夷坦,一旦足跟崄巇。 -- 出自宋·喻良能·題李通判斷橋圖
- 幾個心賢平坦蕩,十洲三島自從容。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褊中頓有容,坦之詎能過。 -- 出自元·楊維楨·覽古四十二首(錄三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