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在第5個字的詩句
吞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未能云夢吞千頃,謾說圖書誦五車。 -- 出自明·李濂·當朝
- 江回巨浸吞三島,云破危欄覽數州。 -- 出自宋·蔡肇·次韻周開祖九日登金山
- 將軍意氣吞八荒,欲入涼州傾馬乳。 -- 出自宋·蔡肇·上呈子方鄉丈
- 大江注海吞三島,高閣臨城覽五州。 -- 出自宋·蔡肇·送朱行中守潤
- 陶然胸次吞渭涇,入口豈知醨與醇。 -- 出自宋·晁公溯·過陳行之飲
- 強胡難滿吞大慾,志士橫罹伏海號。 -- 出自宋·陳格·崖山六詠
- 沆瀣不足吞,正一知所歸。 -- 出自宋·陳洵直·九鎖步虛詞·第七洞微鎖
- 愛斯吐月吞風屋,有此開花結子蓮。 -- 出自宋·范潔·鹿苑禪寺
- 稍知海若吞河泊,敢眩蹄涔一勺渾。 -- 出自宋·方回·次韻康慶之題予桐江詩卷
- 細嚼菊花吞美酒,閒拈柿葉寫新詩。 -- 出自宋·方回·九月二十五書事二首
- 日月遞吐吞,蛟龍相蟄舒。 -- 出自宋·葛紹體·太湖吟
- 揚瀾左蠡吞九澤,大孤小孤插長江。 -- 出自宋·鞏豐·送湯麟之秀才往漢東從徐省元教授學詩
- 蟠胸浩氣吞云夢,蓋世英名重泰山。 -- 出自宋·郭印·送鄭宣撫三首
- 怪得心光吞萬象,鐫镵造化付詩篇。 -- 出自宋·郭印·正紀誕辰輒成三絕句為壽所謂壽者非世俗之壽
- 機深已盡吞吳策,事變空成守蜀謀。 -- 出自宋·郭印·八陣臺
- 快哉氣且吞云夢,便欲飄然上玉京。 -- 出自宋·蔣孝言·游虎丘
- 愧不漆身吞豫炭,聊將洗耳棄由瓢。 -- 出自宋·蔣蕓·辭薦呈余廉訪
- 聲出已復吞,相顧淚如洗。 -- 出自宋·李處權·送張巨山
- 強力喜饕吞,含血不肯吐。 -- 出自宋·李復·雜詩
- 燕楚何足吞,此行定應霸。 -- 出自宋·李若水·送公實兄赴省試
- 蛇豕相噬吞,天已厭戎裔。 -- 出自宋·劉榘·鳳凰臺
- 翠影倒時吞半郭,嵐半凝處滴疏林。 -- 出自宋·錢熙·清源山
- 當時也似吞三畫,今日翻難說七分。 -- 出自宋·丘葵·讀易徹章呈濠樂主人
- 把得定橫吞豎吞,把不定東走西走。 -- 出自宋·釋道濟·餛飩
- 若非胸次吞江湖,安得波瀾來筆底。 -- 出自宋·釋德葵·題海慧寺畫水壁
- 陜府鐵牛吞大像,生得河東鸑鷟兒。 -- 出自宋·釋鼎需·偈二十首
- 佛祖飲氣吞聲,魔外望風拱手。 -- 出自宋·釋慧開·法孫天龍長老思賢請贊
- 東海鯉魚吞卻海,西河師子口門大。 -- 出自宋·釋慧空·送深書記
- 包羅萬有,吞卻十虛。 -- 出自宋·釋慧性·偈頌一百零一首
- 不向五峰吞栗棘,爭知日午打三更。 -- 出自宋·釋慧遠·示化士
- 井底烏龜吞夜月,木人回首哭蒼天。 -- 出自宋·釋慧遠·次陳判院韻
- 一只為渠吞卻了,更無蹤跡在人間。 -- 出自宋·釋堅璧·送泉州僧
- 雪嶠兩堂吞栗蓬,分頭張意氣。 -- 出自宋·釋可湘·偈頌一百零九首
- 七百衲僧吞佛祖,靈山樂得做閑人。 -- 出自宋·釋普濟·偈頌六十五首
- 坐熱鐵床吞熱鐵,石頭南岳下兒孫。 -- 出自宋·釋普濟·接待
- 朗朗晴空吞八極,若還依舊水漉漉,渾家飄墮羅剎國。 -- 出自宋·釋如凈·偈頌三十四首
- 居士眼睛吞佛祖,衲僧鼻孔透乾坤。 -- 出自宋·釋如凈·觀使太尉張求頌
- 一番雨過吞青空,萬頃無波鴨頭綠。 -- 出自宋·釋紹嵩·游西湖
- 長江淡淡吞天去,白鳥翩翩接翅飛。 -- 出自宋·釋紹嵩·列岫亭書事
- 還丹一粒吞還吐,回首空山獨自行。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 中有居士,吞光飲露。 -- 出自宋·釋印肅·彭心齋諱逢源自作頌呈師師於一句下加三句
- 信心無二,吞山納水。 -- 出自宋·釋印肅·信士畫真請贊
- 吐云如山,吞川如海,了無毛發居其外。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湛海之心,吞川之量。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 云夢之氣吞八九,嵩少之道落二三。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寫真求贊
- 胸中浩浩吞云夢,眉際津津秀太行。 -- 出自宋·釋正覺·送仝座主歸上黨
- 山上山下吞佛語,溪東溪西牧牛歌。 -- 出自宋·釋正覺·過則上人庵
- 等閑開口,吞卻法身。 -- 出自宋·釋宗杲·偈頌一百六十首
- 當年杜老吞聲器,恨不相逢在曲江。 -- 出自宋·宋無·琵琶亭
- 雄辭自可吞云夢,博識應能對仲師。 -- 出自宋·蘇頌·再和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