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8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八個字的詩句
- 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 -- 出自唐·韓愈·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
- 牛奮其角,箕張其口。 -- 出自唐·韓愈·三星行
- 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 -- 出自宋·楊萬里·詠酥
- 《登城懷古》河口餞南客,進帆清江水。 -- 出自唐·王昌齡·錄自文鏡秘府論
-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滄溟是我家。 -- 出自唐·王昌齡·河上老人歌
- 戎王遣將來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 出自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
- 有鳥有鳥名燕子,口中未省無泥滓。 -- 出自唐·元稹·有鳥二十章
- 頓愈關風疾,因吟口號詩。 -- 出自唐·元稹·酬李六醉后見寄口號
- 狂歌終此曲,情盡口長箝。 -- 出自唐·元稹·開元觀閑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
- 身著紫衣趨闕下,口銜丹詔出關東。 -- 出自唐·韓翃·送王光輔歸青州兼寄儲侍郎
- 群兒欺老少陵窮,口燥唇乾發漫沖。 -- 出自宋·范成大·曉枕
- 小蟲與我同憂患,口腹驅來敢倦飛。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溫伯苦蚊
- 鐘聞兩岸詩無敵,口吸西江話已酬。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袁起巖提刑游金、焦二山二首
- 低鬟蟬影動,私語口脂香。 -- 出自宋·周邦彥·意難忘·衣染鶯黃
- 子規啼不歇,到曉口應穿。 -- 出自唐·王建·夜聞子規
- 亦如嬰兒食,餳桃口旋旋。 -- 出自唐·孟郊·偷詩
- 自言同脫虜,波波口流涎。 -- 出自宋·文天祥·高沙道中
- 冬至陽生春又來,口雖吟詠心中哀。 -- 出自宋·文天祥·胡笳曲·十一拍
-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 出自唐·高適·送郭處士往萊蕪,兼寄茍山人
- 兒時愛談道,今日口如箝。 -- 出自宋·黃庭堅·呻吟齋睡起五首呈世弼
- 右軍數能來,不為口腹事。 -- 出自宋·黃庭堅·題畫鵝雁二首
- 鯨波橫流砥柱,虎口活國宗臣。 -- 出自宋·黃庭堅·題馬當山魚望亭四首右狄梁公
- 手狂但可時弄筆,口病未免多微詞。 -- 出自宋·蘇轍·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三首
- 一龍翻身出云表,口吞八極滄溟小。 -- 出自宋·戴復古·毗陵天慶觀畫龍自題姑蘇羽士李懷仁醉筆詩呈
- 爛茅遮屋竹為床,口誦時文鬢已霜。 -- 出自宋·戴復古·訪友人家即事
- 寧昌言即死,何噤口偷生。 -- 出自宋·賀鑄·烹雞嘆
- 人生對門東西陌,口耳一間心誰傳。 -- 出自宋·曾鞏·謝章伯益惠硯
- 一朝出節合二子,口付心隨斷纖惑。 -- 出自宋·曾鞏·邊將
- 難道天公、還鉗恨口,不許長嘆一兩聲? -- 出自清·鄭燮·沁園春·花亦無知
- 不識天心兩字真,口會三光符水熟。 -- 出自宋·白玉蟾·萬法歸一歌
- 身上衣衫惟布素,口中談吐盡丹書。 -- 出自宋·白玉蟾·贈吳草裘
- 軒轅黃帝與岐伯,口嘗毒藥,一日生死八九遍,皮肉黑瘦生煙煤。 -- 出自明·劉基·上云樂
- 精衛銜石空有心,口角流血天不知。 -- 出自明·劉基·登高丘而望遠海
- 渡水翅帖帖,守門口舑舑。 -- 出自明·劉基·大熱遣懷
- 縶之籠檻中,耳弭口不呥。 -- 出自明·劉基·以野貍餉石末公因侑以詩
- 黃金作身雙飛龍,口銜明月噴芙蓉。 -- 出自唐·常建·古意
- 寥寥倚浪絲,口祭口祭沉湘語。 -- 出自唐·陸龜蒙·雜歌謠辭·挾瑟歌
- 手提孤篁曳寒繭,口誦太古滄浪詞。 -- 出自唐·陸龜蒙·江湖散人歌
- 掇火身潛起,焚香口旋吟。 -- 出自唐·張祜·贈貞固上人
- 太一壺中,清江谷口,芝草發蘭薰。 -- 出自宋·無名氏·春從天上來·日月高奔
-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難說。 -- 出自宋·無名氏·無俗念·茅庵交坐
- 這些消息,渾身是口也難詮。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 此下原有沁園春七返還丹一首,乃
- 副本能傳幸一觀,口誦舌搖徒囁囁。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奉和永叔謝王尚書惠牡丹
- 蛟蛇龜蟲厄,鱗裂口塊吐。 -- 出自宋·梅堯臣·冬雷
- 送之於中河,{左口右兄}爾非爾疏。 -- 出自宋·梅堯臣·祭貓
- 湯劑不能勝,悶絕口已噤。 -- 出自宋·梅堯臣·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
- 俸苦月不足,貧死口肯開。 -- 出自宋·梅堯臣·薛八殿丞有遺
- 湯嫩水輕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 -- 出自宋·梅堯臣·嘗茶和公儀
- 順風手沙沙,逆風口哆哆。 -- 出自宋·梅堯臣·李審言相招與刁景純周仲章裴如晦馮當世沈文
- 食此無珍言,哀哉口與舌。 -- 出自宋·邵雍·秋懷三十六首